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以独特的紫砂泥原料,巧夺天工的制壶技艺,成为了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民间工艺。紫砂壶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使其具有不菲的欣赏价值,享誉中外。千百年来,宜兴的壶艺人在继承传统壶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了紫砂艺术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紫砂;丸珠壶;创意
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设计,虽然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十分经典,但毕竟不是当代艺术家的创意,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目前,紫砂创作者,特别是中青年艺人逐渐打破传统,将现代陶刻、雕塑、浮雕等手段运用到紫砂壶的设计中,实现了工艺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这款紫砂“丸珠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壶型“一粒珠”的基础上融入陶刻的艺术创意,传递新时代紫砂壶具的艺术美感。
1 紫砂“丸珠壶”的造型
紫砂“丸珠壶”对壶的整体性要求比较严格,此壶形若一粒珠,晶润温婉,有整体的视觉观感,力度饱满。壶体滚圆状,并采用嵌盖设计,使壺盖与壶身融为一体,更显壶身的圆润;弯流婉转胥出自然,浑厚饱满,壶嘴形成娇憨可爱的气韵,独具一格;壶把与壶嘴相对应,壶把憨厚莹润,中间浑圆粗壮,不仅比例均衡,而且拿捏有力;壶盖为嵌入式,配以小圆珠钮,浑圆可喜。整个壶身圆润至极,一捺底稳稳挺立,平添几分稳重端庄的气质。品茗时,静心静气,顿时能够感受紫砂“丸珠壶”带来的高雅意境。此壶精选珍藏原矿紫砂泥,成色喜庆,养成则娇艳。
2 紫砂“丸珠壶”的创意
紫砂“丸珠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壶器上的刻绘。壶腹的一边刻绘着丛林,只见树木郁郁葱葱,再看着蓝色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看着山那边一望无际的大海,聆听着一首潺潺流淌的音乐,使人心情豁然开朗。多么想生活在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阳光长久照耀在身上。人的身心在柔软的风中幻化成热情的苍鹰,舒展如垂天大翼。噙着光和热,然后激动地俯揽群山,在幸福的飞翔中把思念寄予白云。
紫砂“丸珠壶”的壶腹还刻绘着“山外澹云如墨画,林中风雨育新诗”,诗句既呼应了山景,又道出了壶器的立意,耐人寻味。尤为特别的是紫砂“丸珠壶”的壶盖也刻绘着山林景色,与壶腹相呼应。古代的文人择居,以山林为雅趣,紫砂“丸珠壶”刻绘的山林美景与诗词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文人居室之“雅”,首先指向山林,这一文化心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的“返归自然”,然而,它衍生为一种风尚,不能不归功于魏晋的高隐之士。魏晋时期,在陶渊明、陆机等文人的笔下,山林溪谷的隐逸生活充满着闲适,浓密的树叶隐蔽着文人的才华。白云缭绕山岗,清风吹拂秀木,而清泉奏出的悦耳的音响,红花辉映向阳的树林,则和文人的气息一致。文人们有幸居住在如此恬淡静谧之境,远胜于朱门的富贵与喧嚣的俗韵。自魏晋以来,以陶渊明隐居生活为典范,村居、山居、野居、郊居等居住方式,渐渐成为一代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也成为他们吟诗作赋、恒久不变的课题。
3 结 论
在文人雅士的观念中,山林具有多层面的雅的气韵。对于淡泊功名心、力求遗忘纷繁险恶现实的文人来说,紫砂“丸珠壶”的文化品性无疑构成了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文人雅士们在“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淡然相处中,在说禅参悟、品茗弈棋的虚静心境中,文人的心神盎然适意,悠然自得,也反过来影响紫砂壶文化的发展。纵然是世间珍宝,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参 考 文 献
[1]陈志强,冯政.宜兴紫砂,见证五百年中国文化梦想[J].经济,2013(6):30-59.
[2]沈华军.浅谈紫砂壶艺的传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11):61.
[3]鲍曙岩.略论紫砂器型的艺术特征[J].江苏陶瓷,2006(03):45-46.
关键词 紫砂;丸珠壶;创意
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设计,虽然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十分经典,但毕竟不是当代艺术家的创意,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目前,紫砂创作者,特别是中青年艺人逐渐打破传统,将现代陶刻、雕塑、浮雕等手段运用到紫砂壶的设计中,实现了工艺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这款紫砂“丸珠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壶型“一粒珠”的基础上融入陶刻的艺术创意,传递新时代紫砂壶具的艺术美感。
1 紫砂“丸珠壶”的造型
紫砂“丸珠壶”对壶的整体性要求比较严格,此壶形若一粒珠,晶润温婉,有整体的视觉观感,力度饱满。壶体滚圆状,并采用嵌盖设计,使壺盖与壶身融为一体,更显壶身的圆润;弯流婉转胥出自然,浑厚饱满,壶嘴形成娇憨可爱的气韵,独具一格;壶把与壶嘴相对应,壶把憨厚莹润,中间浑圆粗壮,不仅比例均衡,而且拿捏有力;壶盖为嵌入式,配以小圆珠钮,浑圆可喜。整个壶身圆润至极,一捺底稳稳挺立,平添几分稳重端庄的气质。品茗时,静心静气,顿时能够感受紫砂“丸珠壶”带来的高雅意境。此壶精选珍藏原矿紫砂泥,成色喜庆,养成则娇艳。
2 紫砂“丸珠壶”的创意
紫砂“丸珠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壶器上的刻绘。壶腹的一边刻绘着丛林,只见树木郁郁葱葱,再看着蓝色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看着山那边一望无际的大海,聆听着一首潺潺流淌的音乐,使人心情豁然开朗。多么想生活在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阳光长久照耀在身上。人的身心在柔软的风中幻化成热情的苍鹰,舒展如垂天大翼。噙着光和热,然后激动地俯揽群山,在幸福的飞翔中把思念寄予白云。
紫砂“丸珠壶”的壶腹还刻绘着“山外澹云如墨画,林中风雨育新诗”,诗句既呼应了山景,又道出了壶器的立意,耐人寻味。尤为特别的是紫砂“丸珠壶”的壶盖也刻绘着山林景色,与壶腹相呼应。古代的文人择居,以山林为雅趣,紫砂“丸珠壶”刻绘的山林美景与诗词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文人居室之“雅”,首先指向山林,这一文化心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的“返归自然”,然而,它衍生为一种风尚,不能不归功于魏晋的高隐之士。魏晋时期,在陶渊明、陆机等文人的笔下,山林溪谷的隐逸生活充满着闲适,浓密的树叶隐蔽着文人的才华。白云缭绕山岗,清风吹拂秀木,而清泉奏出的悦耳的音响,红花辉映向阳的树林,则和文人的气息一致。文人们有幸居住在如此恬淡静谧之境,远胜于朱门的富贵与喧嚣的俗韵。自魏晋以来,以陶渊明隐居生活为典范,村居、山居、野居、郊居等居住方式,渐渐成为一代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也成为他们吟诗作赋、恒久不变的课题。
3 结 论
在文人雅士的观念中,山林具有多层面的雅的气韵。对于淡泊功名心、力求遗忘纷繁险恶现实的文人来说,紫砂“丸珠壶”的文化品性无疑构成了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文人雅士们在“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淡然相处中,在说禅参悟、品茗弈棋的虚静心境中,文人的心神盎然适意,悠然自得,也反过来影响紫砂壶文化的发展。纵然是世间珍宝,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参 考 文 献
[1]陈志强,冯政.宜兴紫砂,见证五百年中国文化梦想[J].经济,2013(6):30-59.
[2]沈华军.浅谈紫砂壶艺的传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11):61.
[3]鲍曙岩.略论紫砂器型的艺术特征[J].江苏陶瓷,2006(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