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关键词 紫砂;方圆壶;哲学
保持自身的多样性是一种艺术能够延续留存,不走入死胡同的最佳手段,紫砂壶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固定的形制上,更体现在众多可以选择的题材上。艺术创作并不是选题作文,真正的创作是没有参考范围的。过溪亭、涤必沼、一片云、凤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后和翠峰阁,这八处景点源于清代乾隆皇帝的《龙井八咏》所御题的“龙井八景”,连乾隆皇帝都在参观过后有感而抒,写下赞美篇章,可见这八处景点确实能激发人的情感,让人想要将看到的与所想到的表达出来,紫砂作品“龙井八景壶”(见图1)便是欣赏过杭州的这八处景点后的有感而作。
很多人进行创作,有时总是陷入一种怪圈,越是想要创作出新品,却越是局限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之内,实际上紫砂壶虽然是以外在的形象来吸引人的,但创作的根本并非是以形象来作为创作的目标,相反将原本不相干东西的意境融入自身的创作之中,做到有感而发,有发而感,反而能使其新意陡生,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情和文化价值。
情感是表现文化的最直观体现,表现出了情感也就表现出了文化,过分挖掘形体和文化的表象,反而会忽略自身情感的表达,而全手工紫砂创作的魅力,恰恰就在情感两个字上,顾景舟先生于四十年代相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五位书画名家,制五把“石瓢壶”,成就一代传奇,海派经典,正是基于他们相识相知之情感,有感而发,及至融入作品之中。
观景以成壶,就是将看到的景色的意境,通过自身的调和抒发,作用到双手、双眼,最终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的作品。作品“龙井八景壶”是通过观杭州的“龙井八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地就带有情景的具现,每当创作时想到“龙井八景”就会想到西湖,就会想到西湖上的宝塔,所以这一宝塔的轮廓就被作品“龙井八景壶”所捕捉了下来。
在《存馀堂诗话》中朱承爵就曾说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这实际上就相当契合眼前紫砂壶的创作,意境的融汇不在外形,而在情感。作品“龙井八景壶”给人以高耸的第一印象,制壶艺人在构筑身筒的时候,刻意营造出一截婀娜的身段,从壶肩开始至壶底结束的S形曲线,由一整片泥条打匀围拢而成,由于泥片的曲线要经过两次转折,所以在成型的时候需要用缓慢拍压的方式成型,而不能想着一步到位拉伸成型,这样会影响壶身烧成以后的强度,造成局部质地的不对称,从而产生开裂或不耐用等现象,在不断拍压的过程中,不停地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这时上底口,底部采用叠泥片再割圆的办法,做成壶底圈足,而壶肩颈的处理则稍稍复杂一些,壶颈在升的过程中要有一丝向内的倾斜,这种角度的变化可以很好地中和掉壶身S型曲线所造成的壶面上下不对称问题,并且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向上生长的态势,线条自然延伸。
作品“龙井八景壶”的壶颈还采用了环绕一圈的回纹装饰图案,这种图案装饰常见于明式题材的紫砂壶,但用在这里却是西湖宝塔的一种情景再现,是轮廓意相的一种替代构成,正因为有这样的一圈“回纹”,壶盖的高度仿佛就有了抬升的基礎,向上延伸的壶钮就显得顺其自然,创作到这里时,壶盖的高度是为了搭配壶身的高S曲线而形成的,但要让它顺理成章地存在,壶颈的装饰就在这灵机一动中诞生了,这在中国传统美学创作中其实非常常见,国画中经常会运用时空的夸张描绘,来表现情景的高度融合,在这件作品中,就是脑海中对于“龙井八景”对于“杭州西湖”的一系列联想所形成的,流、把、钮的构造都只不过是保留紫砂壶结构的顺势而为,因为有了这样的壶身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壶盖,有了这样盖就顺势生长出壶钮,而钮作中心,流、把自然规整,壶面的“会心云过”正是当时创作心境的写照,就在那一瞬间如白云飘过,形态便自然形成了。
以景成壶,再以壶呈景,这种想法是在多年的实践和尝试中逐渐琢磨出来的一种即兴的创作方法,从自身掌握的器型角度出发,我认为这种创作并不会被局限在光货或是花货的分类范畴之内,同样一景,可以用花货表现,也可以用光货表现,只需要能够契合自己的情感,能提炼出所要透露出来的特点,那么壶与景的意境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关键词 紫砂;方圆壶;哲学
保持自身的多样性是一种艺术能够延续留存,不走入死胡同的最佳手段,紫砂壶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固定的形制上,更体现在众多可以选择的题材上。艺术创作并不是选题作文,真正的创作是没有参考范围的。过溪亭、涤必沼、一片云、凤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后和翠峰阁,这八处景点源于清代乾隆皇帝的《龙井八咏》所御题的“龙井八景”,连乾隆皇帝都在参观过后有感而抒,写下赞美篇章,可见这八处景点确实能激发人的情感,让人想要将看到的与所想到的表达出来,紫砂作品“龙井八景壶”(见图1)便是欣赏过杭州的这八处景点后的有感而作。
很多人进行创作,有时总是陷入一种怪圈,越是想要创作出新品,却越是局限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之内,实际上紫砂壶虽然是以外在的形象来吸引人的,但创作的根本并非是以形象来作为创作的目标,相反将原本不相干东西的意境融入自身的创作之中,做到有感而发,有发而感,反而能使其新意陡生,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情和文化价值。
情感是表现文化的最直观体现,表现出了情感也就表现出了文化,过分挖掘形体和文化的表象,反而会忽略自身情感的表达,而全手工紫砂创作的魅力,恰恰就在情感两个字上,顾景舟先生于四十年代相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五位书画名家,制五把“石瓢壶”,成就一代传奇,海派经典,正是基于他们相识相知之情感,有感而发,及至融入作品之中。
观景以成壶,就是将看到的景色的意境,通过自身的调和抒发,作用到双手、双眼,最终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的作品。作品“龙井八景壶”是通过观杭州的“龙井八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地就带有情景的具现,每当创作时想到“龙井八景”就会想到西湖,就会想到西湖上的宝塔,所以这一宝塔的轮廓就被作品“龙井八景壶”所捕捉了下来。
在《存馀堂诗话》中朱承爵就曾说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这实际上就相当契合眼前紫砂壶的创作,意境的融汇不在外形,而在情感。作品“龙井八景壶”给人以高耸的第一印象,制壶艺人在构筑身筒的时候,刻意营造出一截婀娜的身段,从壶肩开始至壶底结束的S形曲线,由一整片泥条打匀围拢而成,由于泥片的曲线要经过两次转折,所以在成型的时候需要用缓慢拍压的方式成型,而不能想着一步到位拉伸成型,这样会影响壶身烧成以后的强度,造成局部质地的不对称,从而产生开裂或不耐用等现象,在不断拍压的过程中,不停地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这时上底口,底部采用叠泥片再割圆的办法,做成壶底圈足,而壶肩颈的处理则稍稍复杂一些,壶颈在升的过程中要有一丝向内的倾斜,这种角度的变化可以很好地中和掉壶身S型曲线所造成的壶面上下不对称问题,并且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向上生长的态势,线条自然延伸。
作品“龙井八景壶”的壶颈还采用了环绕一圈的回纹装饰图案,这种图案装饰常见于明式题材的紫砂壶,但用在这里却是西湖宝塔的一种情景再现,是轮廓意相的一种替代构成,正因为有这样的一圈“回纹”,壶盖的高度仿佛就有了抬升的基礎,向上延伸的壶钮就显得顺其自然,创作到这里时,壶盖的高度是为了搭配壶身的高S曲线而形成的,但要让它顺理成章地存在,壶颈的装饰就在这灵机一动中诞生了,这在中国传统美学创作中其实非常常见,国画中经常会运用时空的夸张描绘,来表现情景的高度融合,在这件作品中,就是脑海中对于“龙井八景”对于“杭州西湖”的一系列联想所形成的,流、把、钮的构造都只不过是保留紫砂壶结构的顺势而为,因为有了这样的壶身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壶盖,有了这样盖就顺势生长出壶钮,而钮作中心,流、把自然规整,壶面的“会心云过”正是当时创作心境的写照,就在那一瞬间如白云飘过,形态便自然形成了。
以景成壶,再以壶呈景,这种想法是在多年的实践和尝试中逐渐琢磨出来的一种即兴的创作方法,从自身掌握的器型角度出发,我认为这种创作并不会被局限在光货或是花货的分类范畴之内,同样一景,可以用花货表现,也可以用光货表现,只需要能够契合自己的情感,能提炼出所要透露出来的特点,那么壶与景的意境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