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德育教学关乎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结构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其教学策略的优化与选择,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策略;优化
高质量实施中职德育课,必须大力推进教学策略优化和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创新原则: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在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宏观指导下的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同时要以教师的创造性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还体现在教学方案设计、组织管理、总结评价等方面。研究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优化和创新,目标是如何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教学方法论体系,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是突出知识性,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的教案设计上,加上知识含量,特别是与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领域相关的学生希望了解把握的知识,也可适当插入学术前沿的知识,以及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方面的知识等,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二是调动参与性,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当代中职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参与,追求时尚,喜欢展示个人风采,注重实现自身价值,这就可切实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满足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要求,设法把课堂变成他们实现理想的平台,展现自我的舞台,不再让他们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冗长的说教,在他们自觉参与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巧用迂回性,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科学化,目的是搞好中职德育课教学。就德育课程而言,当然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德育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是,既然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淡化和逆反心理是教学中的突出矛盾,泛泛说教一味“对着干”的简单作法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在改革教学形式时就要有意识地巧妙采用迂回的办法去达到既定目标。总之,尽可能从焦点、热点问题及关系个人前途命运的问题入手,达到学习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的目的。
二、创新规律:整体优化规律
整体优化,要求在优化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教学因素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但考虑对教材、教师、学生的优化,还要考虑对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评价等的优化,使系统的各要素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功能互补的合理结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使教与学和谐发展。
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化教学目的,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内容,就是要求教师要抓住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着力分析、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上,更要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和思想转化的难点。
二是优化各种教学要素。优化教学要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对要素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要促使各要素自身得到完善,使它们都能以最优的程度或标准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是对要素整体的优化。也就是要把各要素整合在一起,促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对要素整体进行优化,是为了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
三是优化教学情境,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包括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良好的氛围情境、良好的情感情境等。教师在授课中传达出来的人格魅力、政治激情与理论思维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无法达到或取代的。
四是优化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这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准确,层次清晰,思路分明,语言流畅,方式灵活多样。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优化,要求学校对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时,多样化选择评价主体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既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教师内部的小组评价等。通过多维度评价,转变单一性评价,目的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品行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优化德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它是德育课程教学本身内在的优化,体现人本化教学的主旨要求。
三、创新途径:内容与方法适调性
德育课程教学策略优化创新途径具体而言,可归为如下三方面:
第一,观念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创造,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毅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依赖性,增强了人的自主性与竞争性。因而一些人以自己的自主、自由为重,而忽视别人和社会的自主与自由,以自身竞争获得利益为重而不顾社会规范,这就发生了忽视道德的社会现象。教育上表现为对社会化与合作性的宣传、教育的缺乏。因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要注意研究个体自主性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所强调的整体性、全局性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主性与社会化、竞争性与合作性、自由性与规范性的关系。要提出自主性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正确进行道德法制教育,通过加强自主性、竞争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加强社会化、合作性教育,提高社会化程度。
第二,内容创新。德育课程教学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处于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因而,坚持主旋律教育,是既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和发展实际,又具有世界视野;既引导学生为了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又增强我国的民族竞争力、凝聚力,这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基本条件,也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当今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凝聚人心和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体本位、群体离散的倾向,既不符合人的本质特征,也不适應民族需要。
因此,在内容创新上,德育课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选择恰当的事实材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有说服力的事实结合起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感染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德育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三,方法创新。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面前,德育课程教学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把传统思想教育经验与现实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读引导。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实行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学生主讲和教师总结相结合、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多手段教学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理的背景透视模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会,根据社会发展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或教师举办对话式专题报告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因此,在中职德育课教学实际中,应该是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长,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5)
[2]柳礼泉.教学方法创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1(19)
[3]顾钰民.以创新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2006(03)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策略;优化
高质量实施中职德育课,必须大力推进教学策略优化和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创新原则: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在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宏观指导下的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同时要以教师的创造性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还体现在教学方案设计、组织管理、总结评价等方面。研究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优化和创新,目标是如何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教学方法论体系,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是突出知识性,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的教案设计上,加上知识含量,特别是与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领域相关的学生希望了解把握的知识,也可适当插入学术前沿的知识,以及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方面的知识等,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二是调动参与性,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当代中职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参与,追求时尚,喜欢展示个人风采,注重实现自身价值,这就可切实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满足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要求,设法把课堂变成他们实现理想的平台,展现自我的舞台,不再让他们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冗长的说教,在他们自觉参与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巧用迂回性,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科学化,目的是搞好中职德育课教学。就德育课程而言,当然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德育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是,既然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淡化和逆反心理是教学中的突出矛盾,泛泛说教一味“对着干”的简单作法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在改革教学形式时就要有意识地巧妙采用迂回的办法去达到既定目标。总之,尽可能从焦点、热点问题及关系个人前途命运的问题入手,达到学习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的目的。
二、创新规律:整体优化规律
整体优化,要求在优化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教学因素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但考虑对教材、教师、学生的优化,还要考虑对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评价等的优化,使系统的各要素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功能互补的合理结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使教与学和谐发展。
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化教学目的,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内容,就是要求教师要抓住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着力分析、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上,更要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和思想转化的难点。
二是优化各种教学要素。优化教学要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对要素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要促使各要素自身得到完善,使它们都能以最优的程度或标准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是对要素整体的优化。也就是要把各要素整合在一起,促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对要素整体进行优化,是为了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
三是优化教学情境,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包括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良好的氛围情境、良好的情感情境等。教师在授课中传达出来的人格魅力、政治激情与理论思维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无法达到或取代的。
四是优化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这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准确,层次清晰,思路分明,语言流畅,方式灵活多样。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优化,要求学校对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时,多样化选择评价主体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既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教师内部的小组评价等。通过多维度评价,转变单一性评价,目的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品行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优化德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它是德育课程教学本身内在的优化,体现人本化教学的主旨要求。
三、创新途径:内容与方法适调性
德育课程教学策略优化创新途径具体而言,可归为如下三方面:
第一,观念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创造,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毅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依赖性,增强了人的自主性与竞争性。因而一些人以自己的自主、自由为重,而忽视别人和社会的自主与自由,以自身竞争获得利益为重而不顾社会规范,这就发生了忽视道德的社会现象。教育上表现为对社会化与合作性的宣传、教育的缺乏。因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要注意研究个体自主性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所强调的整体性、全局性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主性与社会化、竞争性与合作性、自由性与规范性的关系。要提出自主性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正确进行道德法制教育,通过加强自主性、竞争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加强社会化、合作性教育,提高社会化程度。
第二,内容创新。德育课程教学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处于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因而,坚持主旋律教育,是既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和发展实际,又具有世界视野;既引导学生为了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又增强我国的民族竞争力、凝聚力,这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基本条件,也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当今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凝聚人心和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体本位、群体离散的倾向,既不符合人的本质特征,也不适應民族需要。
因此,在内容创新上,德育课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选择恰当的事实材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有说服力的事实结合起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感染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德育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三,方法创新。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面前,德育课程教学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把传统思想教育经验与现实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读引导。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实行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学生主讲和教师总结相结合、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多手段教学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理的背景透视模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会,根据社会发展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或教师举办对话式专题报告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因此,在中职德育课教学实际中,应该是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长,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5)
[2]柳礼泉.教学方法创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1(19)
[3]顾钰民.以创新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