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生物课堂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科版生物教材,它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而构建教材体系。它一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这套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多,我们教师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七年级上册 “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举例学生身边熟悉的生物,如:青蛙、蝴蝶、麻雀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及最近一段时期环境变化,并渗入环境变化后对这些生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样类推,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从而明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最初的环境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依据教材特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体验也都成为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这样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
自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以来,人们对讲授教学法多持批判态度,许多人认为讲授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机械地接受学习,是一种注入式教学,已经陈旧过时了,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把发现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有机结合,效果极好。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讲授法与发现教学法相结合。在介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可采用讲授法,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快速、清晰;而在植物的作用时,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课前自行阅读资料,寻找植物于我们人类的作用有哪些,要求学生相互比一比,谁收集的资料最多、最全面、最有参阅价值,学生们兴致很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交流汇总后学生深有感触地感叹:植物的作用之大是他们原来从未想过的,对他们内心所造成的触动也是始料未及的。从而深切认识到原先在观念上是忽视植物的存在是多么不正确,从此以后学生自觉要参与一些绿化环境活动,自觉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诸如此类教学,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又接受着环保教育,慢慢形成爱护动物,不乱捕滥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动物生存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最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一章节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知道生态系统的常见类型、特点及其作用,建立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份“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已周围的环境状况,体会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正在恶化;最后,教师又可以通过分析“生物圈二号”的组成特点、实验过程、失败原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无奈,引导学生树立 “地球是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个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在学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由于人们的掠夺式的开采和砍伐所造成的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砍伐森林区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赤字”、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沙进人退、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等状况;还有象现在我们周围生活环境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所带来的。。。。。。等负面影响;可以介绍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产生了多种固体废弃物,比如:散落在地面的塑料,如果混入饲料中,牲畜吞服后积累在肠胃中,轻则影响健康,进一步危害人的健康,重则死亡。通过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和探究实验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而人类正受着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困扰,从而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环保知识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正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从生活中让学生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在学习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先通过“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失败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困惑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能成功吗?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提起来了,再展示一份美国环保局的一份环保报告,报告分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我们的居室,导致居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燃料燃烧后的化学物质,如你用来烧饭的煤气的成分就非常复杂,它燃烧后在空气中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此,使用石油液化气的厨房,仅二氧化碳的污染就是室外的5倍多;烧煤的家庭居室带的危害更大,据测定,居室内,若有人不停地吸烟,其污染的程度等同于一个小工厂24小时内被允许排放的总污染量,而且被动吸烟危害更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患病率大幅度的上升,健康的孕妇可能生下畸形的子女;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噪声污染会使人耳聋和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通过这些影响人类健康的例子,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又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活动。它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渗入环境教育,效果极佳,既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强化了环境意识,还能向周围人群辐射环境教育。
1、利用环境教育日,强化环境意识
利用环境教育日,通过组织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每逢这些节日,教师可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2、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利用平时闲暇,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参加生物园的建设,培养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小实验。如: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需要哪些环境因素。观察和探究小鸡的觅食行为、观察和探究蟋蟀的争斗行为。观察蚂蚁的社群行为,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传递的主要信息。探究洗衣粉对池塘营养化的影响等等。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组织学生结合环境实践,撰写环保小论文。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更对环保教育的深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教师有责任通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引發对环境保护产生忧患意识,帮他们树立“人与生物共存”的现代观念,构建一个鸟语花香生物与人类共荣的生态环境。
1、生物课堂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科版生物教材,它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而构建教材体系。它一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这套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多,我们教师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七年级上册 “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举例学生身边熟悉的生物,如:青蛙、蝴蝶、麻雀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及最近一段时期环境变化,并渗入环境变化后对这些生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样类推,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从而明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最初的环境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依据教材特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体验也都成为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这样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
自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以来,人们对讲授教学法多持批判态度,许多人认为讲授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机械地接受学习,是一种注入式教学,已经陈旧过时了,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把发现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有机结合,效果极好。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讲授法与发现教学法相结合。在介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可采用讲授法,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快速、清晰;而在植物的作用时,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课前自行阅读资料,寻找植物于我们人类的作用有哪些,要求学生相互比一比,谁收集的资料最多、最全面、最有参阅价值,学生们兴致很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交流汇总后学生深有感触地感叹:植物的作用之大是他们原来从未想过的,对他们内心所造成的触动也是始料未及的。从而深切认识到原先在观念上是忽视植物的存在是多么不正确,从此以后学生自觉要参与一些绿化环境活动,自觉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诸如此类教学,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又接受着环保教育,慢慢形成爱护动物,不乱捕滥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动物生存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最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一章节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知道生态系统的常见类型、特点及其作用,建立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份“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已周围的环境状况,体会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正在恶化;最后,教师又可以通过分析“生物圈二号”的组成特点、实验过程、失败原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无奈,引导学生树立 “地球是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个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在学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由于人们的掠夺式的开采和砍伐所造成的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砍伐森林区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赤字”、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沙进人退、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等状况;还有象现在我们周围生活环境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所带来的。。。。。。等负面影响;可以介绍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产生了多种固体废弃物,比如:散落在地面的塑料,如果混入饲料中,牲畜吞服后积累在肠胃中,轻则影响健康,进一步危害人的健康,重则死亡。通过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和探究实验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而人类正受着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困扰,从而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环保知识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正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从生活中让学生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在学习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先通过“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失败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困惑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能成功吗?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提起来了,再展示一份美国环保局的一份环保报告,报告分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我们的居室,导致居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燃料燃烧后的化学物质,如你用来烧饭的煤气的成分就非常复杂,它燃烧后在空气中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此,使用石油液化气的厨房,仅二氧化碳的污染就是室外的5倍多;烧煤的家庭居室带的危害更大,据测定,居室内,若有人不停地吸烟,其污染的程度等同于一个小工厂24小时内被允许排放的总污染量,而且被动吸烟危害更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患病率大幅度的上升,健康的孕妇可能生下畸形的子女;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噪声污染会使人耳聋和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通过这些影响人类健康的例子,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又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活动。它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渗入环境教育,效果极佳,既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强化了环境意识,还能向周围人群辐射环境教育。
1、利用环境教育日,强化环境意识
利用环境教育日,通过组织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每逢这些节日,教师可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2、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利用平时闲暇,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参加生物园的建设,培养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小实验。如: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需要哪些环境因素。观察和探究小鸡的觅食行为、观察和探究蟋蟀的争斗行为。观察蚂蚁的社群行为,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传递的主要信息。探究洗衣粉对池塘营养化的影响等等。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组织学生结合环境实践,撰写环保小论文。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更对环保教育的深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教师有责任通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引發对环境保护产生忧患意识,帮他们树立“人与生物共存”的现代观念,构建一个鸟语花香生物与人类共荣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