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民环境权利与环境保护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公民环境权利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论关注,而且不少国家的法律做出积极回应。倚重行政环境权力而轻视公民环境权利是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制的基本特点,这很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应当确立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具体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利。法律确认公民环境权利应当两条进路并行:与环境保护的公权力结合和与传统私权利融合。
  【关键词】公民环境权利;环境保护;法律确认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77-01
  公民的环境权利(或称为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拥有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通常包括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它区别于: (1)公民、集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2)国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拥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3)私法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所有权、人身权和相邻权;(4)传统人权理论中的生存權和发展权。在当今国际社会,公民的环境权利作为一项新兴的基本人权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说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制存在倚重行政环境权力而轻视公民环境权利的弊端;为实现我国环境的有效保护,我国法律应当具体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利;法律确认进路应两路并行:与环境保护的公权力结合和与传统私权利融合。
  一、环境保护中公民环境权利问题的提出
  我国从1978年首次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法、环境保护专项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以及刑法、民法相关规定在内的庞大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并从“国家保护环境”出发,衍生出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系列行政权力和义务。在我国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环境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方式呈现出了以政府管制为主的特征。在政府管制的模式下,政府对于环境保护享有广泛的权力,宏观上包括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制定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和计划,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并监督执行,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等。微观领域包括环境行政许可权,环境行政处罚权等等。政府通过行使环境权力,对环境违法主体科以相应义务,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国家公权力还通过刑事手段介人环境保护,我国97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罪”的规定就是重要的体现。
  二、公民环境权利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权利为人类一直自然地享有,并不随着法律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也可称为一项自然权利或基本人权,其正当性是不证自明的。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开发利用环境的财产权与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产生冲突,才引起了现代意义上公民环境权利的关注和讨论。即便是在这种冲突中,公民环境权利的正当性也是不容质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这种冲突中各种权利的位阶关系和如何协调冲突。就公民环境权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来说,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目的和手段。政府权力对环境保护的广泛介人,有着深刻的合理性,环境外部的不经济性⑤和为避免环境的公地悲剧⑥都需要政府权力的介人才能予以克服。在宪政国家,环境保护的行政权力固然来源于宪法的授权,但最终来源于民众的授权。可以说,权力都是直接或间接源于公民权利。因此,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是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权力为保护权利而存在。环境保护的行政权力,同样地来源于公民所具有的环境权利,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权力存在的正当性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环境权利为政府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合法性的基础,环境保护应以保护公民环境权利为目的。
  公民环境权利不仅为政府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基础。近年来,我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这种非制度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属于公众参与的非常态,由于非常态的公众参与表现为组织的非程序性,动机的多层次性,性质的复杂性,行为的非理性以及后果的消极性,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发展有诸多的消极影响。公民有了法律上确认的环境权利,就可以依据环境保护的权利实施相关行为,可以要求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一定的环境行为,在受到侵害时可以获得法律上的救济,同时也明确了公众环境保护行为正当性的边界。因此,公民环境权利的确立对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民环境权利不仅是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基础,而且在实际运行中起着对公权力的制约作用。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政府在提供大多数 (包括清洁环境在内的)共用品和服务方面是低效的,表现为浪费、冗员和低生产率,在行政权力介人市场的时候,可能还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政府低效的原因在于,政府是有自身利益的社会主体。在公共选择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社会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政府所追求的公共利益。从公共选择理论上讲,权力需要制约。从政治文明的发展来看,权力的制约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权力制约权利阶段、以权力制约权力阶段和以权利制约权力阶段。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指公民用自己的法律权利制约政府权力,以防止政府权力的变异和滥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环境保护是利益冲突比较集中的领域,政府可能会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也可能会为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牺牲环境利益,加上政府行为的低效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以权利制约权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国公民环境权利的法律确认进路
  环境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在现实地受到威胁和侵害的时候,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我国面临的环境保护的形势是严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制度层面公民环境权利的缺失有关,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目的和手段。在相对单一的环境行政管制方式下,公民的环境权利诉求未能充分实现,环境保护组织不发达,司法权力保护环境的成效不明显 (环境公益诉讼难以得到支持)。因此,我国确立公民环境权利,既是正本清源明确环境保护的真谛,也是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是国内法学界的盛事,也是中国立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对于这一宏大的立法工程,国家立法机关以及中国民法理论甚至整个法学理论的准备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学者们对制定我国民法典兴趣高涨,就民法典制定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多立法建议,但是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无法就民法典制定这一宏大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而只能就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法典;立法模式;功能定位 
期刊
【摘 要】转型时期,如何更好地结合国情、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治理效能,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点,强调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发展成果考核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约束自身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 要】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支持对于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本文首先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三个方面对新疆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现状分析,其次,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阐述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最后,针对新疆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新疆城镇化建设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已略有成效。但是,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国际竞争力仍遭遇了诸多阻滞。因此,外贸企业应该积极提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达到提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外贸企业走出去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外贸企业;竞争力;策略分析  文章编号:ISSN100
期刊
【摘 要】目前,农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农村地区开始实施生态农业系统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使生态环境得到维护。不过从目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上看,整体规模小,且效益低,农村农业发展满足产业化与现代化需求。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这一问题,明确生态农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实施途径;农业生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
期刊
【摘 要】建设施工合同是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依据,本文揭示了合同实施中的种种现象,指出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合同管理。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93-02  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建设工
期刊
【摘 要】基于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联性,本文以江津区为例,就旅游产业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规划缺位,制约城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单一,阻碍城乡要素互动;旅游管理滞后,延缓统筹城乡进程。为此,提出完善旅游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旅游小镇,承接城乡发展;丰富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旅游产业;产业链  文章编号:ISSN1006—
期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02-01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民间约定俗成并传承于世的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一、我市民俗文化保护的现状  招远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全市总面积1433.18平方公里,我市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比如我市的面塑、剪纸等手工艺术散见于民间,每年的秧歌节、
期刊
【摘 要】死刑是世界上最古老,同时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因此也称为极刑和处决,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的罪行。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坚决镇压,严惩犯罪者、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保护合法居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线等方面,拥有特殊及重要作用,其效果也非常显著。但
期刊
【摘 要】以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为背景,依据政府的发展政策需要,结合九溪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现状,提出九溪在安顺屯堡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开发九溪屯堡文化生态旅游的五个基本战略构想。  【关键词】屯堡文化;文化生态旅游;九溪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87-02  一、问题的提出  1980年加拿大学者Moulin,C提出“生态性旅游”的概念,1983年墨西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