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命题意旨 指引课堂生长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f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衡量,薄薄的一张中考试卷,的确难以承载其“重”。可没有了考试,德育就会更加“边缘化”。“两害相权取其轻”,考试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德育工作者不会怨天尤人,面对现实,同样可以作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各地的思想品德试卷,正力图以学生的道德成长为旨归,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这一变化,不仅对学生考出好成绩有所帮助,更对其道德发展的有效引导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还期望,这一组文章的刊发,能给更多的中考试卷命制者以有益启示,研制出更多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好试卷。
  【试题回放】
  下面是南京某校开展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部分资料。由于保管不慎,有一部分出现了污损。(见下表)
  实践活动主题: A ,建设美丽南京
  (1)(6分)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还原ABC三处内容。
  (2)(10分)请针对上表中“产生原因”一栏中的具体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建设美丽南京需要我们增强哪些方面的意识?(本题增设创意分1分)
  参考答案:
  (1)(6分)
  A.减少PM2.5;(2分)
  B.开私家车的越来越多;(2分)
  C.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2分)
  (2)(10分)
  ①不少中学生习惯于父母开车接送说明需要我们增强培养自立品质的意识;(1分)
  ②认为别人随意燃放烟花爆竹自己也可以说明需要我们增强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的意识;在禁止燃放区燃放烟花爆竹说明需要我们增强法律意识;(2分)
  ③难以控制烟瘾说明需要我们增强磨砺意志和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不分场合吸烟说明需要我们增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意识,增强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道德素养的意识;(4分)
  ④同学们调查的这些原因都说明建设美丽南京需要我们加强对我国环境现状的了解,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3分)
  评分说明:本题共10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增设创意分1分。
  【试题赏析】
  本题以“建设美丽南京”这一热点话题为主题,截取了三种生活场景,以表格为呈现方式,以“问题—原因—方案”为逻辑顺序,全景式地展现了活动中的核心要素。试题基于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的相关要求,按照“合格公民”的标准,以公民意识教育为基石,引领教师深入领悟课程理念、课程评价标准,引领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复习模式的彻底变革,消解说教模式,摆脱灌输痕迹,引领教师关注学科思维能力与课程价值的提升。
  1.引领变革,让课程理念落地生根
  在生活主题思索中体悟道德意义。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遵循的基本理念。试题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背景材料,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根基,凸显知识的教育价值,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打通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通道,让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发掘生活的意义,用科学知识指导现实与未来生活。
  例如,试题剪辑了开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等生活化素材,这些是学生可以直接触及感知的生活,有些更是学生曾亲自参与其中的生活场景。试题的考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悟个人生活行为与社会生活规范的相关性、统一性。
  在现实问题探究中发现事物本质。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建议,“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进行教学。问题是思维的动力、目标,也是思维的产物。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教学实施的着力点。
  例如,试题第一问的考察,要求还原ABC三处内容,其中A要求综合所有信息提炼、归纳主题,B是让学生根据原因、解决方案等信息推断所存在的问题,C则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需要理解“问题、原因、方案”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应答。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意、有序地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浅吟低唱式的考查,启示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某一话题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自主实践体验中内化价值观念。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正如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所说:“教师告诉学生怎么做是很少有效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到,而体验总是与经历紧密相连的,只有经历过才真正体验到。”
  本题的设计来自南京市开展的公民法制教育实践课程,大部分学校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这使得课内与课外的社会实践实现了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建构,生成并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学生在这项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体验,考试时遇到这样的试题才倍感亲切,消解了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激发了做题的动力,而且做题的过程也是对先前活动的深度思考与提升。这启示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创设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心去经历、探究、体验、感悟、践行,点燃情感与智慧的火焰,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拓展课程,让公民意识枝繁叶茂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是江苏省实施的一项地方性德育课程,其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一般分为六个步骤进行:①选择要研究的问题;②确定要研究的问题;③调查收集有关资料;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⑤举行模拟听证展示;⑥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本题主要考查了②④两个步骤。通过这样的考查,引导学生从“远观”到“亲历”,尝试参与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有效路径,开辟了现实通道。可见,教师往往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可以通过活动课程,帮助学生自主参与和开发,形成适合本人的主流价值体系。
  3.聚焦思维,让学科价值摇曳多姿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本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考察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引导学生领会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活化学习方式。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例如,本题第二问中,从答案③可以看出,对难以控制烟瘾,不分场合吸烟行为的分析,运用了发散性思维;而对同学们调查的所有原因的分析则需要运用聚合思维,这体现在答案的第④点上。另外,第一问中对A的还原也体现了聚合思维。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活跃,思维空间更开阔,思维方式更多元,思维取向更开放,思维品质更完善,以聚焦思维来提升学科多元的教育价值。
  4.倡导整合,让复习模式新奇绽放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本题第二问以“建设美丽南京”为主题对知识进行了联系与解读,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板块的知识。这引领教师要不断创新复习模式,采用整合的方式进行复习。在整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知新、拓展、融通,让学生形成一种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综合性思维,促进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可从整体着眼,将考点整合成相应主题的模块,从全新的视角重现相关知识点,建构考点间的联系,如,认识自我;自我防护;学会交往;权利和义务;文化建设等都可作为整合的主题。整合式模式的运用需要选定一个有价值的话题,形成一个科学体系,裁剪一些生活素材;搭建一个合作平台;设计一些综合试题,让复习走出负效、低效,走向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江苏南京 2111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这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中央8号文件印发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专门致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高
人物速描  张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党委书记,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第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首届名校长、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多个省级以上课题,出版了《小学教育资源论》《四色文化丛书》等多部论著或教材、读本,有多篇文章发
习惯培养宜早不宜迟  许多孩子上学之后,习惯问题非常突出,家长很苦恼,因为纠正坏习惯极其艰难,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坏习惯形成之前,就将好习惯教给他。好习惯终身受益,我在家庭教育中将习惯摆在第一位。  故事分享:杳杳快乐的小学生活    女儿的六年小学生活,过得轻松、快乐。正是我本着“习惯决定未来”“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教育理念,相对放松对学科成绩的要求,重视习惯和情商发
上海:“十二五”为青少年发展“规划”出更美好生活     4月10日正式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让青少年生活有更好憧憬”,将促进青少年在公民素养、身心健康、教育学习、就业创业、参与融合、维权及犯罪预防6个领域优先发展。其中,如何保障来沪青少年利益,推动沪籍青少年和来沪青少年的积极互动,使来沪青少年尽早融入社会?如何根据上述青少年人口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布
解放桥小学在实施生活德育的过程中,致力于打造“用新理念,做小事情”的学校德育品牌,让校园时时弥漫着温馨的育人气息 。    给拖把安个家    走进解放桥小学,你会发现很多小秘密,比如,水池边有一个专门用来放置拖把(墩布)的“拖把池”,花坛的水泥台安置了供休息的木条凳,楼梯间安放着休闲椅,扶手上钉上了一些小木块……  其实,每个小秘密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就拿“拖把池”来说吧,别小瞧这件学校生活中的小
【摘要】对于新闻来说,新闻标题便是它的“眼睛”,是对本篇新闻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概括以及浓缩。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通过阅读新闻的标题,来选择相应的新闻进行了解。所以新闻标题制作的好坏,对于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有着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读者在选择新闻阅读的时候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所以需要在瞬间便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国家级或者地方级的报纸新闻标题要更加精彩,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文通过对国家级新闻以及地
林崇德: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怀有功利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就高校与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内心世界、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的奠基,任何创造性人才的成长都是一句空话。但基础教育阶段不宜提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的是创新精神的
摘 要:隐性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教师是最大的隐性课程。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教师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教师需要增强身份意识和教育敏感性,不仅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还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发挥职业优势,把握工作细节,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自身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教师德育专业化;德育课程;隐性课程;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的运行都离不开阅读活动。而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更是英语学习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基于此,通过阅读以及阅读问题设置,来帮助学生高效开展英语写作,就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八年级;英语阅读;问题设置;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曹开胜,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  在初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才能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在《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的三次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学目标的慎重选择和准确定位,才能让品德课充满活力,从而有效达成育人的目标。  【目标比较】    【课堂片段】  第一次教学  镜头一:“网络陷阱就是黄色网页、不法网友利用网络骗人!”  教学进行到第二个板块时,活动主题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