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样式,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音画,借助场景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词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学习。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既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小学生古诗词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一般关注自己感兴趣或者生动有趣的事物,这一点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古诗词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在相应的环境内实现所有孩子潜能的自由发展。
一、借助实物展示情境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古诗词教学的情境,是与古诗词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体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创设古诗词教学的情境方法多样。如:一、运用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二、描绘诗词画面,创设教学情景;三、精心选择乐曲,创设教学情境;四、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五、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古诗词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体情入境。语文教学必须从感性认识入手,有助于更加直观地展现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和感知。直观展示包括实物展示、实物投影、实践操作辅助方式。如在讲授《咏柳》一诗时,笔者亲自带来了发芽的柳枝,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议论纷纷后,笔者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进行打比方。学生们在和同桌讨论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答案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柳芽像毛毛虫,有的说像手指甲,有的说小兔的耳朵等。这样,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的情境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古诗内容。
二、通过阅读想象情境
怎样在阅读中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再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意境,再把学生带入场景,从作者当时作诗的心态去想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引导朗读时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朗读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从创设的不同情境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学习古诗时,我们应当对孩子提高朗读的要求,要注意停顿、韵律,指导学生随着作者心情的变化去感受古诗,学着用不同的语气去朗读古诗。语气读准确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老师营造的课堂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从而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诵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脑海中设计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景。通过教师适当的提示去调整朗读的节奏、情感,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的语言形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什么是“情境再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情境”。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例如,在山野闻呼啸和在公园里闻呼啸,人们所引起的感情是有区别的。在体育比赛中,对方的强或弱,观众的反应如何,对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情境不同,这就是说,所谓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那么“情境再现”就是指把古诗中反映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通过语言或其他形式再现出来。语文是生活之源,小学生虽然对当代社会生活有所认识和了解,但他们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联系生活,再现情境,既是把学生的生活和作品中描述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孩子们生活的宝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在学习《望洞庭》这首诗时,学生并不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镜未磨”的意思。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镜子的样子,让他们知道生活中镜子因为很光滑,所以可以照出事物的样子。而诗句中的镜子是指古代的铜镜,需要打磨才能变得光滑和明亮,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通过孩子特有的生活体验,将诗句带入常见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诵读、感悟,体会作者平和的心境和广阔的情怀。例如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送朋友去边塞的依依不舍之情,笔者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地图,了解元二将要出使的安西在哪里,离中原有多远,环境怎么样。联系生活对比边塞和“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中原风光的不同,想象元二怎样面对不堪的生活,因此就能体会作者此时不舍和担忧的心情。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
四、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
诗的意境是指诗所蕴含的情调和境界。诗的意境需要用心去体会。诗人将自己最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凝练的故事作品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用诵读、想象、感悟等方法去欣赏古诗的意境之美。
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光、电、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营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三月”,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送别》,并且配合滚动播放一系列展现江南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思考:为什么是“烟花三月”。在音乐与画面的双重刺激下,孩子们展开想象体会着三月江南的盛景。“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僅传神地写出江面上水汽蒸腾、云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五、角色扮演表现情境
为了使课文情境真实再现在学生面前,笔者会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角色。这种方式比分角色朗读更深入,更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比如《赠汪伦》这首古诗,笔者在课堂导入时播放歌曲《送别》,并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别的场景。随着音乐的带入,孩子们了解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的导入也变得自然起来。恰当的角色表演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变成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让孩子站在角色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
将古诗词引入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求,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因而对于古诗词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就达到了小学阶段对于古诗词“熟读成诵,不求甚解”的基本要求。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径直感受到诗文的思想魅力,不失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将使古诗词教学活色生香。
参考文献:
[1]田曲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读写算(教学版)》2014年第17期
[2]林立华:《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谈[》《新教师》2016年第12期
[3]顾之川.:《古诗词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第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既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小学生古诗词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一般关注自己感兴趣或者生动有趣的事物,这一点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古诗词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在相应的环境内实现所有孩子潜能的自由发展。
一、借助实物展示情境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古诗词教学的情境,是与古诗词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体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创设古诗词教学的情境方法多样。如:一、运用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二、描绘诗词画面,创设教学情景;三、精心选择乐曲,创设教学情境;四、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五、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古诗词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体情入境。语文教学必须从感性认识入手,有助于更加直观地展现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和感知。直观展示包括实物展示、实物投影、实践操作辅助方式。如在讲授《咏柳》一诗时,笔者亲自带来了发芽的柳枝,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议论纷纷后,笔者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进行打比方。学生们在和同桌讨论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答案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柳芽像毛毛虫,有的说像手指甲,有的说小兔的耳朵等。这样,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的情境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古诗内容。
二、通过阅读想象情境
怎样在阅读中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再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意境,再把学生带入场景,从作者当时作诗的心态去想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引导朗读时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朗读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从创设的不同情境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学习古诗时,我们应当对孩子提高朗读的要求,要注意停顿、韵律,指导学生随着作者心情的变化去感受古诗,学着用不同的语气去朗读古诗。语气读准确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老师营造的课堂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从而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诵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脑海中设计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景。通过教师适当的提示去调整朗读的节奏、情感,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的语言形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什么是“情境再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情境”。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例如,在山野闻呼啸和在公园里闻呼啸,人们所引起的感情是有区别的。在体育比赛中,对方的强或弱,观众的反应如何,对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情境不同,这就是说,所谓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那么“情境再现”就是指把古诗中反映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通过语言或其他形式再现出来。语文是生活之源,小学生虽然对当代社会生活有所认识和了解,但他们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联系生活,再现情境,既是把学生的生活和作品中描述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孩子们生活的宝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在学习《望洞庭》这首诗时,学生并不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镜未磨”的意思。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镜子的样子,让他们知道生活中镜子因为很光滑,所以可以照出事物的样子。而诗句中的镜子是指古代的铜镜,需要打磨才能变得光滑和明亮,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通过孩子特有的生活体验,将诗句带入常见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诵读、感悟,体会作者平和的心境和广阔的情怀。例如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送朋友去边塞的依依不舍之情,笔者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地图,了解元二将要出使的安西在哪里,离中原有多远,环境怎么样。联系生活对比边塞和“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中原风光的不同,想象元二怎样面对不堪的生活,因此就能体会作者此时不舍和担忧的心情。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
四、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
诗的意境是指诗所蕴含的情调和境界。诗的意境需要用心去体会。诗人将自己最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凝练的故事作品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用诵读、想象、感悟等方法去欣赏古诗的意境之美。
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光、电、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营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三月”,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送别》,并且配合滚动播放一系列展现江南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思考:为什么是“烟花三月”。在音乐与画面的双重刺激下,孩子们展开想象体会着三月江南的盛景。“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僅传神地写出江面上水汽蒸腾、云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五、角色扮演表现情境
为了使课文情境真实再现在学生面前,笔者会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角色。这种方式比分角色朗读更深入,更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比如《赠汪伦》这首古诗,笔者在课堂导入时播放歌曲《送别》,并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别的场景。随着音乐的带入,孩子们了解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的导入也变得自然起来。恰当的角色表演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变成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让孩子站在角色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
将古诗词引入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求,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因而对于古诗词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就达到了小学阶段对于古诗词“熟读成诵,不求甚解”的基本要求。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径直感受到诗文的思想魅力,不失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将使古诗词教学活色生香。
参考文献:
[1]田曲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读写算(教学版)》2014年第17期
[2]林立华:《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谈[》《新教师》2016年第12期
[3]顾之川.:《古诗词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