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温和回升,物价走势趋稳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2年9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2年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未能延续二季度的回升势头,出现小幅回落。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39(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上季度回落0.41点(见图1)。
  其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满意度继续探底,即期景气指数为3.44,比上季度降低0.21点;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乐观度亦有所回调,预期景气指数为5.34,比上季度降低0.61点(见图2)。
  此次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82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巴曙松、蔡洪滨、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平、陈彦斌、陈宗胜、程永照、迟福林、丁宁宁、高善文、郭克莎、贺力平、贺强、华而诚、黄海洲、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雎国余、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康、李苗献、李善同、李天德、李晓西、梁优彩、梁中堂、刘厚俊、刘小川、隆国强、马晓河、茅于轼、潘云、彭文生、邵挺、沈建光、史晋川、舒元、谈世中、谈敏、田秋生、汪涛、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王小广、王小鲁、王一鸣、魏杰、夏业良、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袁志刚、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曙光、张卓元、章铮、赵俊臣、赵凌云、赵敏、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振华、周志斌、诸建芳、祝宝良、左小蕾。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预期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略升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活动略显疲弱,非制造业活动略有增强,消费支出有所恢复,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回升,但财政悬崖的逼近对经济的持续复苏构成较大挑战。
  9月中旬,美联储除维持近零利率和继续扭曲操作外,推出所谓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以支持债券,直到就业市场明显改善。这些政策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成本宽松,促进房地产市场继续恢复,缓和美元升值压力,对冲财政政策不利影响。
  对于未来六个月(下文均指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美国经济走势,11%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加快向好”,比上季度增加7个百分点;80%认为会“缓慢复苏”,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6%认为会“有所恶化”,比上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另有3%认为会“陷入衰退”,与上季度持平(见图3)。
  总体来看,经济学家维持对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判断,且乐观程度略有提高。
  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欧元区债务形势的演变,均会对美元走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美元趋于贬值的经济学家比重有所上升。
  调查显示,39%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美元总体走势为“逐渐贬值”,比上季度增加16个百分点;45%认为“宽幅震荡”,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16%认为会“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见图4)。
  欧元区经济步入衰退,失业持续攀升,债务危机处理难度加大。9月初,欧洲央行推出名为“直接货币交易”(OMT)的购债计划,可对接受相关约束条件的申援国立即执行。此举较大程度缓和了欧债市场的担忧情绪,但申援国如何达成相关条件仍取决于各方力量的博弈。
  展望未来六个月,25%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欧债危机形势会“好转”,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49%认为会“维持现状”,比上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26%认为会“有所恶化”,比上季度减少16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认为会“严重恶化”,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见图5)。
  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市场主体对人民币币值的评估。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欧元、英镑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的分别占51%、67%和51%,而认为“高估”的比认为“低估”的均多19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欧元和英镑的币值评估结果变化不大,而认为日元高估的比重有所增加。
  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趋于合理,但近期有一定的升值压力。26%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高估”,57%认为“合适”,17%认为“低估”(见图6)。
  其中,6%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以上”,37%预期“升值3%以内”,47%预期“基本稳定”,10%預期“贬值3%以内”,没有经济学家预期“贬值3%以上”(见图7)。
  国内经济趋暖物价走势平稳
  预期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略有减少。
  在外围经济整体走软和人民币面临升压的背景下,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我国经济将呈现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持平、贸易顺差略有减少的态势。
  调查显示,16%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我国出口增速会“上升”,比上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50%认为“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34%认为会“下降”,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20%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进口增速会“上升”,比上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56%认为“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11个百分点;24%认为会“下降”,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见图8)。
  与此相应,5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我国总体贸易平衡情况为“顺差减少”,21%预期“顺差不变”,24%预期“顺差增加”,3%预期“出现逆差”。
  出口预期的减弱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贸易保护形势的判断。
  调查显示,61%的经济学家认为2013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态势会“更加严重”,32%认为“维持现状”,仅有7%认为会“趋于缓解”。
  预期投资增长稳中有升。
  在国内外自主需求减弱的大环境下,国家稳增长系列措施的出台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投资需求不足的局面。
  调查显示,57%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不足”,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38%认为当前投资需求“正常”,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另有5%认为投资需求“旺盛”,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43%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增长会“加快”,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44%认为投资增长“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13%认为投资增长会“放慢”,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
  分类型看,6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正常”,35%认为“过慢”,3%认为“过快”。
  对于2012年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的经济学家预期“在24%—26%之间”,而预期“增速高于26%”和“增速低于24%”的比重均为19%(见图9);平均预测值为25%,与1月—8月实际增速(25.1%)基本持平。
  外资方面,6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外商直接投资会“减慢”,29%认为“持平”,仅有3%认为会“加快”。
  总体来说,我国投资自主增长的动力尚可,但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投资审批、监管和税收环境,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和盈利前景;在国家投资项目适度增加的同时,应注重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避免引发新的产能过剩。
  预期消费增长基本平稳。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当前消费“不足”的比重为61%,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认为消费“正常”的比重为38%,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另有1%认为消费“旺盛”,与上季度持平。
  展望未来六个月,9%的经济学家预期消费增长“加快”,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75%预期消费增长“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16%预期消费增长“放慢”,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见图10)。
  预期经济在相对较长时期的底部波动后温和回升。
  综合对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判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的满意度继续走低:59%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还可以”,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40%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差”,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1%认为当前形势“好”,上季度其比重为零。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经济形势,60%的经济学家认为“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24%认为会“好转”,比上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16%认为会“恶化”(见图11)。
  与对未来半年经济乐观度有所回调相一致的是,经济学家判断本轮经济增长的底部有所延后:4%认为在二季度,38%认为在三季度,25%认为在四季度,33%认为在2013年一季度或以后。
  对于2012年全年经济增速,81%的经济学家预计“在7.5%—8%之间”,预计“高于8%”和“低于7.5%”的分别为10%和9%;平均预测值为7.7%,比上季度低0.4个百分点。
  展望2013年,49%的经济学家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7.5%—8%之间”,预计“高于8%”和“低于7.5%”的分别为31%和20%,其中预计“低于7%”的仅有3%(见图12);平均预测值为7.8%,略高于对2012年增速的预测,表明经济学家对未来一年经济温和回升的预期。
  预期物价水平在3%以内波动。
  调查显示,56%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我国CPI会“窄幅波动”;38%认为会“逐步上涨”,比认为会“逐步下跌”的多32个百分点。
  对于2012年全年CPI涨幅,83%的经济学家预期“在2.5%—3%之间”,预期“高于3%”和“低于2.5%”的分别有12%和5%(见图13);平均预测值为2.8%,低于二季度预测值3.2%,也略低于1月—8月的2.9%。
  针对目前PPI已连续四个月环比下跌的情况,经济学家预期未来PPI有可能会止跌反弹。
  调查显示,46%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PPI会“窄幅波动”;41%认为会“逐步上升”,比认为会“逐步降低”的多28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看涨PPI,除因国内需求有所恢复外,与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也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68%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国际粮食价格“上涨”,31%预期“小幅波动或持平”,仅有1%预期“下跌”。
  金价方面,60%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黄金价格“上涨”,34%预期“小幅波动或持平”,仅有6%预期“下跌”(见图14)。
  油价方面,60%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纽约轻质原油价格在“80美元—100美元之间”,27%认为在“100美元以上”,仅有9%认为在“60美元—80美元之间”,另有4%认为“不好说”。
  探索调控长效机制促房地产健康發展
  受今年初以来房价下跌和刚性需求不断累积的双重影响,近期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展望未来,经济学家预期房地产销售将继续温和回升,而房地产价格或趋向稳定。
  调查显示,56%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房地产销售“小幅上升”,1%预期“大幅上升”,17%预期“持平”,26%预期“小幅下降”,没有经济学家预期“大幅下降”。
  对于未来六个月全国平均房价变动趋势,35%的经济学家预期会“下降”,其中30%预期“下降10%以内”;32%预期“持平”;33%预期会“上升”,其中32%预期“上升10%以内”(见图15)。
  房地产调控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学家仍普遍认为当前房价偏高。
  调查显示,40%的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平均房价水平“过高”,比上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48%认为“较高”,比上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12%认为“正常”,比上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有鉴于此,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宜保持基本稳定。其中,50%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六个月应“保持不变”,15%认为应“进一步收紧”,20%认为应“适当放松”,15%认为应“伺机而动”。
  同时,应探索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强化市场手段,缓步增强房地产市场流动性,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对于当前是否应该扩大(住房)房产税试点范围,68%的经济学家选择“是”,32%选择“不是”。
  另外,对于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2%的经济学家预期全年同比增长在“15%—18%之间”,而预期增速“低于15%”和“高于18%”的分别有22%和6%;平均预测值为15.9%,略高于1月—8月15.6%的实际速度。   问题与建议:不要急于投资刺激
  对于中国当前面临的潜在经济风险,经济学家更担忧的是长期问题而非短期困难。因此,面对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经济学家建议不要急于通过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回升。要考虑到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下的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客观规律。
  调查显示,对于我国经济增速低于多少时需要进一步采取经济刺激政策,68%的经济学家选择“7%及以下”,其中46%选择“7%”,14%选择“6%”;32%的经济学家选择“7.5%及以上”,其中20%选择“7.5%”,12%选择“8%及以上”。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潜在经济风险主要是产能过剩继续累积(65%)、转型难以推进(63%)和贫富差距扩大(60%),其次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52%)、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52%)、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48%)、房地产调控两难(43%)和失业压力加大(33%)。选择比重较低的是通胀压力(10%)、流动性突然放松(10%)、流动性不足(6%)和劳动力不足(6%)等。
  整体来看,问题可归结为投资的阶段性、结构性失衡削弱了国内经济的有效循环,国际环境恶化削弱了中国对外经贸循环。
  为实现中国经济有效循环,减轻各种潜在经济风险,应积极推进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结构调整和改革:
  适度微调货币政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调查显示,47%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国内流动性状况“偏紧”,41%认为“适当”,12%认为“宽松”。偏紧的货币环境下,国内企业被动紧缩压力增大,货币政策应适度微调,以引导流动性合理支持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六个月,46%的经济学家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降低一次”,29%认为应“降低两次及以上”,24%认为应“维持不变”,另有1%认为应“提高”。
  利率方面,4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存贷款基准利率应“下调一次”,7%认为“下调两次及以上”,41%认为应“维持不变”,另有4%认为应“上调一次”。
  推进财政收支改革,增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作用。
  针对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融资平台风险累积的现象可采取的措施中,经济学家选择较多的是扩大民间投资参与领域(56%)、削弱政府行政支出(54%)、约束政府相关实体的投资行为(40%)和完善分税制、相应增加地方财权(39%)。其次是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28%)、开辟新的税源(如资源税、房产税)(24%)、完善国有垄断企业分红机制(22%)和合理确定税收增长目标(21%)。選择较少的是适度放松房地产调控(10%)和其他(1%)。
  总体来说,地方政府应有进有退,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有效控制行政性、投资性支出;中央政府则应完善分税体制,适度增加地方财力,控制地方负债规模。通过央、地两个层面的努力,创造良好财税环境,增加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内生循环和健康发展。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力。
  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可率先有所突破的领域,经济学家选择最多的是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0%)、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60%)、推动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57%)和实质性松动户籍制度(50%)。
  其次是探索开征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44%)、合理确定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35%)、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34%)和建立以家庭为对象的综合个税制(32%)。选择比重较少的是提高事业单位及公务员工资(23%)和其他(5%)。
  作者供职于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
其他文献
经历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今年盛夏跌至GDP单季增长7.6%的近年新低。这并非短期的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正在内外夹击下探寻新的增长模式。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长期化,由此引发的出口环境持续恶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引擎几近熄火;而人口红利的临近尾声、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滞后、资源配置的长期扭曲等制度性问题,在外需爆冷的情况下,暴露出内生增长动力的严重不足,令中国以往的高
期刊
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2012年可谓是多事之秋。2012年也是著名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签订20周年,它为欧元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一条约未能确保把财政一体化作为欧元稳定的前提条件。  在最初签订条约时,成员国一致同意三项准则: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公共债务不超过GDP的60%,长期名义利率不超过通胀最低的三个欧元区成员国两个百分点。这三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幅度在过去30年中比较少见。虽然统计局数据显示GDP增长二季度依然保持在7.6%的水平,但是其他一系列数据给出的信号更值得引起警觉。  首先,发电量在6月同比出现零增长,这是自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国际储备在2012年二季度出现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外资流出创造了历史上的季度新高(见图1)。第三,中国狭义货币增长今年四月下滑到3%,是该数据自198
期刊
在汉江之滨的沿河大道358号,一幢14层的灰白色大楼巍峨矗立。  这里是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天然气公司),一个庞大的城市地下王国的主人——其拥有并运营的5000余公里地下管网,足以将整个武汉市域环绕五圈。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在高压管道中奔流数日,抵达武汉南部的远城区江夏,再通过城市地下管网的输配,进入市民家庭、企业、商场与汽车加气站。  挟特许经营权之利,占据当地95%的天然气市场份额的
期刊
目前,全球需求非常疲弱;随着一些高消费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接下来的几年,全球需求会进一步走软。中国这类高储蓄国家将因此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应对变局,高储蓄国家将需要迅速扩大消费。  例如,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在缓慢增长。这个进程几乎可以肯定会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后加速。当然,美国储蓄率的上升将会自然带动美国贸易逆差下降。  由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的浪费性投资,日本也是负债
期刊
不出意外,2012年证券行业将连续第七年盈利,但整个行业却无乐观气氛。  最近两年多的市场不景气,让证券公司业务拓展乏力的问题暴露无遗。中国证券行业创新活力、进取性不够强,粗放经营的现象未根本改变;能够为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交易工具、中介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尚未显性体现。  在由乱及治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的复苏,证券行业获得了“救赎”。在此之后,证券公司在创新和提升专业水平方
期刊
杰弗里·贝德(Jeffery Bader)是一位在美国外交界浸淫多年的实用派。贝德和基辛格一样,都是从传统的欧洲历史研究领域,转向极具战略意义的亚洲问题研究,而成为美国外交圈中最早一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打交道的外交官。  美国的著名智库常见“旋转门”:学者进入政府工作;政府官员离开政府后到思想库继续从事政策研究。贝德就是“旋转门”中的典型。  中美正式外交关系诞生时,贝德作为卡特总统任内负责东亚事务
期刊
6月以来,央行两度下调基准利率,与此前不同的是,在“降息”之外,央行还放宽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具体来看,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上限为1.1倍,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并从此前的0.9倍被分别放低到0.8倍和0.7倍。  这样的一种不对称降息,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开始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然而,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允许存贷款利率浮动这么简单,这不仅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市场供应定价,也需要市场之间的不同利率、不
期刊
保罗·沃尔克两个多月前来香港参加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的首届年会。他发言的主题是“迈向金融的新世界”。其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世界需要可持续的宏观调控体系。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但对近期建立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宏观调控体系,我抱悲观的态度。在我看来,最有需要也最可能建立可持续宏观调控体系的可能是中国。    相似的危机  直至金融危机之前,格林斯潘都被美国乃至世界誉为“经济沙皇”,认为是他长达数十年的低息政策
期刊
一直以来,由于房地产政策关乎民生,也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因此房地产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吸引了足够的关注与讨论。当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又一次面临两难局面。  一方面,欧债危机加深打击中国出口,而两年严厉的政策效果叠加,也导致住宅及房地产相关投资和消费出现明显下滑。由于房地产调控,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使得稳增长压力加大。  而另一方面,刚性需求仍然旺盛,仅由于4月以来支持刚需的利率有所放松,便带动房地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