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基础力学课堂讲授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加强学生的工程概念,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一个好的理论基础。该文针对力学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基础力学教学经验,对基础力学课讲授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力学是为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加强学生用力学手段解释和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力学问题,为更深层次的专业课学习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1]。在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该文作者具有多年从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的经历,总结以往课堂讲授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经验有一些心得体会可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力学 课堂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c)-0247-02
  1 工科基础力学教学现状探讨
  因现阶段高等学校实行教学改革,普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得基础力学课程在不断削减学时数,就该区高校的力学(比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学时数,对于大多数工科专业而言只能保证每学期达到48学时,部分专业可达到64学时。因此,工科基础力学的教学中出现了如下问题:第一,这么短的学时数势必会让本来理论深度和难度较大的力学课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觉得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学习压力大;第二,目前的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相应地也减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能力;第三,力学课因其概念多、公式多、定理多、难度大,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原因,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2]。
  2 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及应对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1)目前,无论是大学课堂还是中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普及。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因其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对学生的吸引力比板书高得多,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也会带来一些多媒体教学的副作用,比如:课堂的互动明显减少,学生听课的时候觉得听懂了,课后做题却无从下手[3]。因此,在讲授力学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演示说明,比如在讲到弯曲变形时,可以用手中的笔比作梁,手的抓握点可看成为约束,在梁上施加与梁轴线方向呈垂直关系的载荷,并让学生想像在这种载荷作用下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形,并由此讲到弯曲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再如讲到扭转变形时可同样用笔比作轴,讲清楚受到扭转变形的情况中外力偶矩和弯曲变形情况下集中力偶的不同。另外,在讲到某些重要的知识点时,不应过多地使用幻灯播放讲解内容,而是更多地利用黑板教学,在讲例题时利用板书给出完整的运算步骤,在板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解题的整个过程,提出解题思路,列计算公式,得到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作总结。这样讲课的效率可能会低一些,但所讲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是吸收了的,如果因此完不成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自习的时间给学生增加一些习题课。
  (2)每次上课后的10 min时间可以用来对上一课所讲的重点内容和需要掌握的公式进行回顾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在他们自己动手做过作业之后对知识的理解稍加复习的情况下会更进一步。对前面所讲内容的回顾也是为这次课程打下基础。在多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就会越来越轻松。
  (3)习题课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力学素质的重要环节[4]。利用习题课安排学生上黑板做题,鼓励同学互相找出错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分析问题的难点与易错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习题课提供了课堂讨论的机会。在锻炼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同时也可以促成他们解题思路的养成,这是在单纯讲课中无法收获的。要让学生把平时听来的知识变成自己真正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不经过反复的练习实践是无法实现的。本班同学讲题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此法不能常用,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懒,没有认真对待教学。
  (4)作业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因为现代网络很发达和学生的惰性使得学生不动脑筋直接抄袭现成的答案,这就失去了写作业的意义。对于相互抄袭现象要严格把握和控制。作业占平时成绩比例(30%)的一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调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严格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解题时画出受力分析图、解题的依据和过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抄作业,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安排几次测验。测验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对已学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将测验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增加学生的忧患意识;目的之二使学生熟悉期末考试题型,不至于在期末考试中因把握不好时间而考不理想;目的之三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将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重点讲解,培养力学思维。
  (6)可将教学内容分为自学、精讲和课堂讨论等。精讲由教师严格按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其理论知识;对于内容相对简单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进行讲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可以借用一些軟件(ANSYS、MATLAB等)或编程来求解教材中的某些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会激发学生对力学课的求知欲。
  (7)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教师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随意调课,有良好的纪律观念;其次,对学生应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注意品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发展成为新一代合格的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跟学生聊天拉近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吸引学生听课的辅助手段。
  3 结语
  力学课程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工具、物理概念、定量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2]。力学知识丰富多彩,体现科学思想与提高教学方法的例子数不胜数。以上是作者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个人体会,希望与同行共同切磋,共同进步,为力学学科的全面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达到工科基础力学学科教学的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钦珊,唐静静.工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叶红玲,刘赵淼,李晓阳.基于3S学习模式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7,39(1):71-74.
  [3] 胡国玉,金阿芳.工科基础力学多媒体教学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4(5):145.
  [4] 楚锡华,徐远杰.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探讨[J].力学与实践,2015,37(1):117-119.
其他文献
鲜艳的五星红旗、统一的服装、响亮的口号、意气风发的1600名舒华人,隆重的场面丝毫不亚于那些盛大的节日。2011年1月1日上午9点半,在舒华总部举办的第2届“舒华杯”元旦千人健
超二次模型能够利用简洁的参数有效地描述大量复杂的、真实的三维形状,因此,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二次模型形状匹配计算是应用超二次模型进行三维物体识别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方法,即基于球谐分析和三维矩的匹配计算方法。特别地,在基于球谐分析的方法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采样算法,用以构造描述超二次模型的离散球函数。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进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对羽毛球中各种步法的特点和体能进行分析,为了适应比赛要求,应该对运动员的步法灵活性以及体能进行系统的训练,便于在以后的羽毛球训练中掌握正
针对传统的基于滑窗自适应门限恒虚警检测方法在非高斯环境下和多目标干扰环境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拟合优度检验的恒虚警检测方案,该方法利用了目标回波与背景杂波
摘 要:通过对2010—2015年数据库CBM核心期刊收录的桂林生物医学文献的分析,为宏观了解生物医学创新特点提供借鉴和参考。使用文献调研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对获取的5 979篇论文逐一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生物医学研究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观点和方法两方面,而其他研究如硬研究和软研究相对薄弱。  关键词:数据库 生物医学文献 创新 软研究 硬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服务内容单薄、服务模式陈旧等问题凸显,亟需寻求破解之道。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功能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强化文化阵地功能,夯实育人功能,延伸服务教学和科研的功能,并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迎接机遇和挑战,谋求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功能 信息化时代 综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幅频条件、相频条件以及完美重构条件构成了双正交小波基Hilbert变换对的设计基础。本文总结出两双正交低通滤波器消失矩差和相位差之间的关系。该关系表明选择适当的消失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