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知名的动力装备制造企业,谭旭光和他的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以下简称潍柴)从来都不乏关注的目光。潍柴产品广泛覆盖了客车、卡车、发电用、船用、工程机械、农用和气体发动机,是同时拥有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业务三大平台的企业。刚刚进入2012年,潍柴又收购了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艇集团法拉帝。从某种意义上说,潍柴的历史就是其掌门人谭旭光带领潍柴不懈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历史。
妙手回春救潍柴
对谭旭光来说,1998年到2000年这三年,是潍柴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也是谭旭光带领潍柴重生的三年,这让谭旭光终生难忘。
谭旭光在担任潍柴厂长之前,曾任潍柴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颇有心得。经由谭旭光的手,潍柴的产品很早就被推向国际市场。睿智的特质、不服输的“牛劲”,加上海外市场的销售经验,让谭旭光拥有前瞻的眼光和国际化的视野。
尽管知道潍柴(当时叫潍坊柴油机厂)经营遭遇了严重困难,但是上任时潍柴的状况还是让他震撼。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内外债加起来有3个亿,偌大的企业账面上只有8万块钱。这个多年的老厂有13600名职工,加上家属近10万人,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企业到了破产的边缘。
上任后谭旭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柴油机市场。在那个艰难的时候,谭旭光暗下决心,不仅要让潍柴走出困境,还一定要做一个中国品牌的动力,放到世界上去。为了这个目标,谭旭光开始一步步修整这个烂摊子。
为提振士气,他决定先补发拖欠的职工工资,启动生产。1999年春节前夕,通过努力,谭旭光终于取得银行贷款,也是潍柴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贷款。补发了拖欠职工的2个月工资后,潍柴就再也没有从银行贷过款。
接下来,谭旭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来一万多人的厂子,真正干活的只有3000多人。谭改革的第一刀砍在臃肿低效的人事制度上:34个管理部门砍掉了21个,管理人员也大幅分流,原有科级以上干部由700人减为220人,2000人的管理干部减到不足500人。
谭旭光还给干部约法三章:坚持原则,真抓实干,以身作则。经过一系列改革,潍柴的干部队伍风气清新、运作高效,短短两年时间,潍柴开始扭亏为盈。1999年,潍柴收购了四川长江柴油机厂,扩大了WD615系列柴油机的生产能力;到2000年,实行了“三三制”改革即“发展龙头,搞活龙身,放活龙尾”,理顺管理思路后的潍柴,产品开始走上不断创新的道路:2000年,潍柴推出重型汽车用WD618系列柴油机;2001年,成功推出达到欧I标准的WD615及WD618系列柴油机。到2002年,潍柴销售额达到了27亿元,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欧II排放的环保动力。2005年,潍柴研发成功“蓝擎动力”——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欧Ⅲ排放大功率高速发动机。蓝擎动力——这个中国品牌的发动机,开始走向世界,实现了谭旭光初任潍柴厂长时的心愿。
打着绷带谈配套
在谭旭光接手时,潍柴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时代卖方市场,缺少主动走出去找销路的理念,亟需转变观念,更新思路。这个多年的习惯需要突破,谭旭光就做了这个破冰人。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头人,亲自出马,不辞辛苦走遍各个市场,联系为整车厂配套。
让人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一件事。1999年10月,谭旭光到北京开拓市场,经过前期准备和接洽后,与几家工程机械厂的负责人约好了面谈日期。不料在返程中谭旭光遭遇严重车祸,4根肋骨被撞断。送到医院治疗后,由于惦念着和机械厂领导的约定,谭旭光总共只在济南住了两周院,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准时启程前往几家工程机械主机厂赴约。当打着绷带、脸色灰白、行动迟缓的谭旭光出现时,几家企业负责人非常感动。其中一家公司老总说:“老谭,我们先不说配套不配套,你能够在断了4根肋骨的情况下还来到我们公司,我们对潍柴就非常有信心。我们决定了,明年一定配你们的发动机。”
就这样,强烈的责任感和拼命精神,感动了客户,赢得了市场,也成为潍柴干部职工的榜样。到2000年7月,潍柴与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在潍坊联合召开了“工程机械与现代动力协调发展研讨会”,当年就赢得了30%的全国市场份额。2005年潍柴动力的销售收入达17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5年期间实现了销售收入10倍的跨越。
重组湘火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时的谭旭光,并没有满足于这些骄人的数字。他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前方。把潍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通用动力基地,建设国际动力品牌。是此时谭旭光的愿景。他清楚,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如果不强,就难以支撑后续的发展。他要为潍柴打造一个“黄金产业链”。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国内最大的民企集团德隆系崩盘,出售湘火炬汽车集团,谭旭光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湘火炬是重组重卡产业的金钥匙,我必须把它从德隆手里拿过来。”在集团有些高层议论收购湘火炬是否值得时,谭旭光下定了决心。湘火炬的核心资产中拥有陕西重汽,其15吨以上重卡一直位居中国市场前列,而法士特生产的重型变速器产量居世界第一。控制了湘火炬,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国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车及零部件资产。同时,如果重组成功,也将为潍柴的整车制造打下基础。
其后,华融资产全面接管德隆资产,对湘火炬实行公开招标。对湘火炬感兴趣的不止谭旭光,当时有20多家中外企业对湘火炬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 接下来的变数让许多企业打了退堂鼓。华融提出,所有企业从宣布参与日起,十天内交足2亿定金,中标后十天内把剩余款项全部打入华融账户。这个条款被认为是把万向集团外的其他企业挡在了门外。因为,上市公司要参与竞标、调动资金须经股东大会同意,而召开一次股东大会至少需要30天;而一旦竞标中收购价格超过10亿元,大型国企又需要有关政府的批准,这也不是十天能搞定的事情。
至此,谭旭光似乎注定无缘湘火炬。但是,谭旭光坚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几天,谭旭光和潍柴的高层、智囊机构彻夜讨论,其后就出现了令业界叹为观止的一招棋。距离投标前一周,潍柴与山东海化、潍坊亚星等山东本地大型国企神速地成立了潍柴动力投资有限公司,潍柴动力持股45%,作为收购湘火炬的主体。
这样,潍柴动力只是收购主体的一部分,其所出资金的额度完全在董事会批准权限之内,从而绕过了股东大会。而且,不必一次性拿出巨额资金。这一招,让谭旭光出奇制胜,2005年8月8日,潍柴以10.2338亿元取得湘火炬28.1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成功收购湘火炬使潍柴形成了动力总成、整车和零部件三大业务既相辅相成又独立运营的重卡“黄金产业链”。常人看来的“不可能”在谭旭光手中变成了现实,潍柴由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9年1月,谭旭光又抓住机会,成功收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企业16升以上高速发动机空白。2010年5月,潍柴控股集团、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和山东汽车集团等3家企业在济南宣布组建山东重工集团。谭旭光任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 当年,山东重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税150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90%。
2012年开年,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就以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收购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总投资3.74亿欧元。债务重组程序完成后,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将获得法拉帝75%的控股权。谭旭光表示,发展游艇产业是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未来5年战略规划目标之一。在2009年潍柴并购的博杜安公司船舶推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高速艇用推进系统,将填补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与业务空白,打造高端游艇制造产业链集群。谭旭光,带领着潍柴,仍然行走在路上。不同的是,他们的路上不断有梦想照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