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余庆集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人文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形成独特的旅游发展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特点分而看之,相比周边同类地区并无明显优势,因此并不十分适合大众观光旅游的发展路线。建议根据慢旅游理念,合理开发小众深度休闲游。
关键词:余庆;旅游开发;慢旅游
余庆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县。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余庆历史悠久、空气优良、自然风光秀美多姿、民族风情独有特色,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然而,余庆周边地区存在大量同质旅游资源,相比之下,余庆的资源优势并不突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余庆旅游开发必须创新理念。
一、余庆旅游开发优点
从旅游角度分析,余庆是一块难得的山地旅游度假胜地。首先,余庆地形奇特,空气优良。县内最高海拔为1386.5米,最低海拔为400米,多数地区海拔在850米左右,最大切割深度为986.5米,地貌按地势等级可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余庆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溪沟67条,大乌江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形成千里乌江画廊的奇特自然景观。余庆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6.4℃,无霜期长达300天,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余庆地处华中植被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6%,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小叶苦丁茶,也有不少特有树种如银杉、桫椤、珙桐等,珍惜野生动物如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
其次,余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余庆境内有行政建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乾符年间(公元876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人文财富。宋朝“诰命夫人墓”、明朝“镇北将军墓”;明清建造的“字库塔”、“万善桥”、“功果桥”、“翠仙桥”、土司官署等古代遗迹至今犹存,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钱邦芑等吟咏余庆风光的优美文字,太平天国运动和红军长征在余庆发生的故事和传说依然广泛流传。据县志记载,余庆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比如:白泥区的古佛山号军营盘迁址、船溪金龟锁水、乾隆洞、团结水库、哨溪香纸洞、民同农林石笋和万历摩岩、地瓜坪和塔坡林区分景,龙溪区的平寨白马岩,太平区的天生桥、花山朝阳洞,敖溪镇的姊妹白果古树、松烟区的松烟麻央古洞、沙堆三跌水等。[1]余庆人口虽然只有30万左右,但却包括了汉、苗、侗、仡佬、土家族等22个民族,这些民族的分布给余庆平添了不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情特色。
最后,余庆社会和谐,交通便利。经过艰苦的努力,余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2001年,余庆县率先开展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最终走出贵州,影响全国,成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到2015年底,余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探索创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三不出”余庆经验,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殊荣,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稳居全省前列。在交通方面,两条高速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乌江黄金水道、贵阳、遵义机场等都可以为往返余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余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余庆累计接待游客6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这个数据暴露出余庆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首先是主要旅游景点知名度不足,与周边同类地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因为余庆周边地区从自然山水来讲,有国际驰名的梵净山、黄果树瀑布;从红色文化来说,有鼎鼎大名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纪念地;从土司文化来说,有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遗址;从民族风情来看,也不及西江苗寨和侗族大歌等声名远播。这就注定了余庆旅游不宜唱一首高亢激昂的狂想之歌,更适合吟一曲低回婉转的风情小调。
其次是自然风景开发较多,人文内涵挖掘不够。从目前开发的情况来看,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有自然景观39个、人文景观12个;乌江峡景区包括玉龙、炼鹰、赤壁、叠翠等七峡和姊妹峰、骆驼峰、鲤鱼峰、玉龙山等奇异景观;老林河风景区有翁显沟水库、陡岩山塘、吊蛇洞、猪鼻孔、天生桥、鸡公岭、穿洞岭、印把子、美女梳头、二重山、镖水岩、万丈岩、羊狮岩、一股水、大石笋、小石笋、书房、字库等几十个奇特景点。此外还有构皮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云贵高原第一大人工湖飞龙湖、拦截乌江支流——余庆河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团结湖、石达开部败兵避难隐居的石家洞、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场、因历史名人钱邦芑闻名的他山摩崖等。余庆旅游资源的先天不足和开发现状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在现有的基础上吸引不同的目标游客。
三、慢旅游的理念和内涵
慢旅游是来源于慢生活为主题的新生活理念,正作为一种新兴的品质生活逐渐进入文化和经济生活多元的时代。慢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追求行快、游快、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不同,慢旅游更多的是种深度体验旅游,主动放慢旅行、游览的速度,在有限的目的地停留多日,深入景区考察、欣赏、体验。[2]慢旅游绝不是旅游业的停滞不前,而是平衡和可持续思想的延续,其精髓在于将绿色、人文和谐同步推进,追求身心的放松和自由旅行。旅游的意义不应是证明自己到过一个地方,而应该是静下心感受另一种生活,进行一次有深度和个性化的体验,获取一份与众不同的快乐。[3]
慢旅游是一种放松、休闲的旅游方式,更是一种悠然的旅游心态。慢的核心在于高的舒适度,心情的回归。比方说余庆一日游和余庆七日游自然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态度,更多“慢”生活形态得到提倡,慢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
四、基于慢旅游理念的开发建议
钱邦芑隐居蒲村、石达开余部避难石家洞、红军过乌江选址回龙场等史实说明,余庆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胜地,在这里慢慢赏玩山水,完全可以带给游客世外桃源般的隐士生活享受。
真正获得自然乐趣主要有两个基点:较长时间的生活代入和相对丰富的精神享受。现代游客追求自然乐趣,但是不可能长期离开城市而避世隐居。从慢旅游的角度来说,旅游目的地可以视为游客某段时间的隐居之处,如何帮助游客完成从浮光掠影的观光者到山水之间的生活者身份转变,从而给游客带来隐士一般的山水乐趣和精神享受,成为了对景区设计的客观要求。
按照“全景余庆·全域旅游”的开发思路,如何保证游客游而不厌是景区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到余庆县,合理安排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线路尤为重要。按照慢旅游理念,在景区类型的选择上,可以将传统观光型景区及参与体验性景区相互搭配,互为补充。慢旅游注重餐饮、住宿、交通的品质。在旅游餐饮方面,特色菜肴是旅游餐饮的核心要素,包括地方风味食品、菜品、土特产品、药膳食品和点心等,这些可以深度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是慢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余庆小吃以乌江鱼、敖溪豆花、樊家狗肉、徐家羊肉粉相对著名,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种类更加丰富的特色、绿色食品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住宿方面,慢旅游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为游客提供下榻的设施和场所,更重要的是提供感知当地文化的平台。慢宿重要理念是让游客深度感受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农家慢生活的节奏。这方面余庆也许可以在星级酒店和四美农家方面综合考虑。[4]
从扩大宣传、吸引潜在游客的角度来看,慢旅游推行“自由行”、“半自由行”方式,因此推行云旅游的信息畅游值得重视。在这里,合理利用与余庆周边著名景区的附带宣传值得尝试。此外,目前余庆旅游开发存在自然景观强、人文景观弱的不足,因此除了继续打造敖溪千年土司古镇,花山苗族风情特色小镇等景区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深度挖掘与地方有历史渊源的人文资源。
参考文献:
[1] 余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庆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P783-787.
[2] 陈永佟:《武夷山慢旅游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3] 韦玮:《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谈慢旅游目的地建设》,《企业导报》,2016年第3期。
[4] 郑扬燕:《基于“慢旅游”理念的旅游线路设计—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湖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关键词:余庆;旅游开发;慢旅游
余庆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县。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余庆历史悠久、空气优良、自然风光秀美多姿、民族风情独有特色,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然而,余庆周边地区存在大量同质旅游资源,相比之下,余庆的资源优势并不突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余庆旅游开发必须创新理念。
一、余庆旅游开发优点
从旅游角度分析,余庆是一块难得的山地旅游度假胜地。首先,余庆地形奇特,空气优良。县内最高海拔为1386.5米,最低海拔为400米,多数地区海拔在850米左右,最大切割深度为986.5米,地貌按地势等级可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余庆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溪沟67条,大乌江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形成千里乌江画廊的奇特自然景观。余庆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6.4℃,无霜期长达300天,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余庆地处华中植被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6%,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小叶苦丁茶,也有不少特有树种如银杉、桫椤、珙桐等,珍惜野生动物如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
其次,余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余庆境内有行政建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乾符年间(公元876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人文财富。宋朝“诰命夫人墓”、明朝“镇北将军墓”;明清建造的“字库塔”、“万善桥”、“功果桥”、“翠仙桥”、土司官署等古代遗迹至今犹存,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钱邦芑等吟咏余庆风光的优美文字,太平天国运动和红军长征在余庆发生的故事和传说依然广泛流传。据县志记载,余庆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比如:白泥区的古佛山号军营盘迁址、船溪金龟锁水、乾隆洞、团结水库、哨溪香纸洞、民同农林石笋和万历摩岩、地瓜坪和塔坡林区分景,龙溪区的平寨白马岩,太平区的天生桥、花山朝阳洞,敖溪镇的姊妹白果古树、松烟区的松烟麻央古洞、沙堆三跌水等。[1]余庆人口虽然只有30万左右,但却包括了汉、苗、侗、仡佬、土家族等22个民族,这些民族的分布给余庆平添了不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情特色。
最后,余庆社会和谐,交通便利。经过艰苦的努力,余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2001年,余庆县率先开展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最终走出贵州,影响全国,成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到2015年底,余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探索创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三不出”余庆经验,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殊荣,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稳居全省前列。在交通方面,两条高速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乌江黄金水道、贵阳、遵义机场等都可以为往返余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余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余庆累计接待游客6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这个数据暴露出余庆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首先是主要旅游景点知名度不足,与周边同类地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因为余庆周边地区从自然山水来讲,有国际驰名的梵净山、黄果树瀑布;从红色文化来说,有鼎鼎大名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纪念地;从土司文化来说,有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遗址;从民族风情来看,也不及西江苗寨和侗族大歌等声名远播。这就注定了余庆旅游不宜唱一首高亢激昂的狂想之歌,更适合吟一曲低回婉转的风情小调。
其次是自然风景开发较多,人文内涵挖掘不够。从目前开发的情况来看,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有自然景观39个、人文景观12个;乌江峡景区包括玉龙、炼鹰、赤壁、叠翠等七峡和姊妹峰、骆驼峰、鲤鱼峰、玉龙山等奇异景观;老林河风景区有翁显沟水库、陡岩山塘、吊蛇洞、猪鼻孔、天生桥、鸡公岭、穿洞岭、印把子、美女梳头、二重山、镖水岩、万丈岩、羊狮岩、一股水、大石笋、小石笋、书房、字库等几十个奇特景点。此外还有构皮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云贵高原第一大人工湖飞龙湖、拦截乌江支流——余庆河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团结湖、石达开部败兵避难隐居的石家洞、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场、因历史名人钱邦芑闻名的他山摩崖等。余庆旅游资源的先天不足和开发现状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在现有的基础上吸引不同的目标游客。
三、慢旅游的理念和内涵
慢旅游是来源于慢生活为主题的新生活理念,正作为一种新兴的品质生活逐渐进入文化和经济生活多元的时代。慢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追求行快、游快、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不同,慢旅游更多的是种深度体验旅游,主动放慢旅行、游览的速度,在有限的目的地停留多日,深入景区考察、欣赏、体验。[2]慢旅游绝不是旅游业的停滞不前,而是平衡和可持续思想的延续,其精髓在于将绿色、人文和谐同步推进,追求身心的放松和自由旅行。旅游的意义不应是证明自己到过一个地方,而应该是静下心感受另一种生活,进行一次有深度和个性化的体验,获取一份与众不同的快乐。[3]
慢旅游是一种放松、休闲的旅游方式,更是一种悠然的旅游心态。慢的核心在于高的舒适度,心情的回归。比方说余庆一日游和余庆七日游自然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态度,更多“慢”生活形态得到提倡,慢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
四、基于慢旅游理念的开发建议
钱邦芑隐居蒲村、石达开余部避难石家洞、红军过乌江选址回龙场等史实说明,余庆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胜地,在这里慢慢赏玩山水,完全可以带给游客世外桃源般的隐士生活享受。
真正获得自然乐趣主要有两个基点:较长时间的生活代入和相对丰富的精神享受。现代游客追求自然乐趣,但是不可能长期离开城市而避世隐居。从慢旅游的角度来说,旅游目的地可以视为游客某段时间的隐居之处,如何帮助游客完成从浮光掠影的观光者到山水之间的生活者身份转变,从而给游客带来隐士一般的山水乐趣和精神享受,成为了对景区设计的客观要求。
按照“全景余庆·全域旅游”的开发思路,如何保证游客游而不厌是景区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到余庆县,合理安排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线路尤为重要。按照慢旅游理念,在景区类型的选择上,可以将传统观光型景区及参与体验性景区相互搭配,互为补充。慢旅游注重餐饮、住宿、交通的品质。在旅游餐饮方面,特色菜肴是旅游餐饮的核心要素,包括地方风味食品、菜品、土特产品、药膳食品和点心等,这些可以深度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是慢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余庆小吃以乌江鱼、敖溪豆花、樊家狗肉、徐家羊肉粉相对著名,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种类更加丰富的特色、绿色食品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住宿方面,慢旅游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为游客提供下榻的设施和场所,更重要的是提供感知当地文化的平台。慢宿重要理念是让游客深度感受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农家慢生活的节奏。这方面余庆也许可以在星级酒店和四美农家方面综合考虑。[4]
从扩大宣传、吸引潜在游客的角度来看,慢旅游推行“自由行”、“半自由行”方式,因此推行云旅游的信息畅游值得重视。在这里,合理利用与余庆周边著名景区的附带宣传值得尝试。此外,目前余庆旅游开发存在自然景观强、人文景观弱的不足,因此除了继续打造敖溪千年土司古镇,花山苗族风情特色小镇等景区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深度挖掘与地方有历史渊源的人文资源。
参考文献:
[1] 余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庆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P783-787.
[2] 陈永佟:《武夷山慢旅游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3] 韦玮:《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谈慢旅游目的地建设》,《企业导报》,2016年第3期。
[4] 郑扬燕:《基于“慢旅游”理念的旅游线路设计—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湖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