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与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每组各5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于2020.1-2020.12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DQ)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可激发患儿的兴趣,使其提高参与意识,开展自主运动,促进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瘫;引导式教育理念;引导式教育理念
小儿脑瘫指在产前或产后1个月内,因疾病或脑损伤导致的脑部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功障碍与躯体异常姿势,并伴有智力、感知、语言、情感、认知、心理、行为等多种障碍的综合性疾病。曾有学者研究指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但常规康复护理经临床使用后证实尚有不足之处,无法达到理想康复效果,而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则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本文对此展开综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1-2020.12收治我院的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与试验组(n=50),参考组男女各25、25例,年龄1-8岁,平均(4.54±1.26)岁,试验组男女各27、23例,年龄1-8岁,平均(4.63±1.24)岁。两组上述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予以参考组常规康复护理,开展运动、语言、行为、动作等多方面康复指导。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内容涵盖:(1)语言交流: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保持语速缓慢、吐字清晰,可适当加以字体语言,使患儿更易理解,引导并鼓励患儿表达自身想法,耐心倾听,当患儿对沟通予以回应时及时肯定并鼓励,激发其表达欲,同时叮嘱家属多与患儿进行日常沟通,强化日常生活中的沟通练习。(2)生活环境:帮助并鼓励患儿完成洗漱、进食、如厕等行为,指导家属学习引导方式,确保患儿行为姿势的正确性。并优化患儿所处病区,适当张贴卡通画报、设立玩具区,营造轻松、温馨的就医环境,减轻患儿紧张感。(3)运动指导:组织爬行、穿衣、看图、找妈妈等趣味游戏,引导患儿之间相互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
1.3观察指标
两组适应性发育商(DQ)评分对比。依照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为标准,主要包括适应行为、粗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共五项指标。<25分为极重度障碍,25-39分为重度,40-54分为中度,55-75为轻度,得分与障碍程度为反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规康复护理使患儿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治疗,而研究明确指出,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与其参与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存在直接影响关系。同时由于儿童的天性,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一样喜爱玩耍、做游戏,因此可将此种轻松愉快地方式运用到康复训练中,顺应患儿天性,引导式开展康复训练,提高其参与感与主动性,达到更佳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是因为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特点便是以科学的节奏通过娱乐方式,激发患儿潜能与参与感,改变一味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儿完成所有行为的方式,引导其自主完成,将被动性训练转化为主动性,使其克服活动机能障碍,培养其自主独立的能力。同时此种教育理念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色进行指定康复计划,具有一定科学性、全面性以及趣味性。徐杨曾做出同样研究,对108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引导式教育理念,结果得出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研究组有效率更高,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应用可改善患儿各项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促进其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可激发患儿的兴趣,使其提高参与意识,开展自主运动,促进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鑫,陈利红,程威娟.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180-182.
[2]曾敏,谢媛媛,魏红,等.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患儿康复监护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45-148.
[3]王春雨.引導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164-165.
[4]潘文莲.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69-170.
[5]徐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87-288.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瘫;引导式教育理念;引导式教育理念
小儿脑瘫指在产前或产后1个月内,因疾病或脑损伤导致的脑部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功障碍与躯体异常姿势,并伴有智力、感知、语言、情感、认知、心理、行为等多种障碍的综合性疾病。曾有学者研究指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但常规康复护理经临床使用后证实尚有不足之处,无法达到理想康复效果,而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则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本文对此展开综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1-2020.12收治我院的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与试验组(n=50),参考组男女各25、25例,年龄1-8岁,平均(4.54±1.26)岁,试验组男女各27、23例,年龄1-8岁,平均(4.63±1.24)岁。两组上述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予以参考组常规康复护理,开展运动、语言、行为、动作等多方面康复指导。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内容涵盖:(1)语言交流: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保持语速缓慢、吐字清晰,可适当加以字体语言,使患儿更易理解,引导并鼓励患儿表达自身想法,耐心倾听,当患儿对沟通予以回应时及时肯定并鼓励,激发其表达欲,同时叮嘱家属多与患儿进行日常沟通,强化日常生活中的沟通练习。(2)生活环境:帮助并鼓励患儿完成洗漱、进食、如厕等行为,指导家属学习引导方式,确保患儿行为姿势的正确性。并优化患儿所处病区,适当张贴卡通画报、设立玩具区,营造轻松、温馨的就医环境,减轻患儿紧张感。(3)运动指导:组织爬行、穿衣、看图、找妈妈等趣味游戏,引导患儿之间相互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
1.3观察指标
两组适应性发育商(DQ)评分对比。依照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为标准,主要包括适应行为、粗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共五项指标。<25分为极重度障碍,25-39分为重度,40-54分为中度,55-75为轻度,得分与障碍程度为反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规康复护理使患儿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治疗,而研究明确指出,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与其参与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存在直接影响关系。同时由于儿童的天性,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一样喜爱玩耍、做游戏,因此可将此种轻松愉快地方式运用到康复训练中,顺应患儿天性,引导式开展康复训练,提高其参与感与主动性,达到更佳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护理前两组D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DQ评分高于的参考组,P<0.05。是因为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特点便是以科学的节奏通过娱乐方式,激发患儿潜能与参与感,改变一味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儿完成所有行为的方式,引导其自主完成,将被动性训练转化为主动性,使其克服活动机能障碍,培养其自主独立的能力。同时此种教育理念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色进行指定康复计划,具有一定科学性、全面性以及趣味性。徐杨曾做出同样研究,对108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引导式教育理念,结果得出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研究组有效率更高,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应用可改善患儿各项行为能力与生存质量,促进其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可激发患儿的兴趣,使其提高参与意识,开展自主运动,促进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鑫,陈利红,程威娟.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180-182.
[2]曾敏,谢媛媛,魏红,等.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患儿康复监护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45-148.
[3]王春雨.引導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164-165.
[4]潘文莲.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69-170.
[5]徐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