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扶贫”是2004年,由福建省艺术馆带头倡导、组织实施的政府公益性服务品牌项目,以“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教育”为视角,以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为帮扶对象,以艺术启蒙教育为媒介,致力于改善福建贫苦山区孩子享受艺术教育环境的大工程。本文中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将困难、已取得的成绩和前景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艺术扶贫;艺术教育;武夷山;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超越一切障碍,那么这一定是“艺术”!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它是美丽的化身,它更像一曲清泉滋润心灵、感化众生,它轻盈却有着拨动心弦的魅力!但有时,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艺术带来的净化和美好,特别是生活在那些偏远山区,缺乏艺术教育的孩子们,他们无法接触到这缕甘泉的滋养。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面对孩子们的期盼和敬仰,我们无法抗拒从心底的艺术扶贫!
一、艺术扶贫的意义
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教育与文化的公平,这是时代的要求。而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这一创举,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给全社会带来了深层次的启发,惠及近70万学生的艺术教育,改变了一些孩子的人生,同时,影响着更多孩子的生活。“艺术扶贫工程”从精神文化的层面缩小了城乡差距。
二、艺术扶贫的轨迹
早在2005年,福建省启动艺术扶贫工程时就将武夷山市文化馆列为艺术扶贫实施单位。但由于馆内缺乏艺术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艺术扶贫工程迟迟未启动,直至2009年,我们馆内新增的新生力量,有了专门的音乐和舞蹈教师,我们才做起了原本早该由我们去完成的使命!这年新学期开学,我们踏进了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小学,和校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所学校没有一个专业的艺术类教师,音乐、美术等课程都是由有一点点爱好和特长的老师兼任的,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校长激动的紧握我们的手迟迟不肯松开,这种激动我们可以理解,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憧憬和希望,因为这是对我们这一伟大工程的肯定与期盼!我们共同将“艺术扶贫基地”的牌匾挂在的下梅小学的校门口,这意味着,我们开始的艺术扶贫的征程!
我曾经是一名音乐教师,上下讲台无数次,然而这一次走进课堂却和以前完全不同。看着斑驳的课桌上,孩子们双手托着小腮帮,眼睛中流露出好奇和期待的眼神,他们和城里孩子不一样,没有学过音符,没有学过节拍,没有音乐老师教他们唱好听的和他们喜欢的歌,更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我沉思了一会举起了双手,引导他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国歌》便开始了我的艺术扶贫生涯!
同年,我们走访了洋庄乡洋庄小学,这所师资和硬件都较其他乡镇小学老说算是有优势的了,可与下梅小学一样,艺术课程依然由其他科目老师兼职,这是怎样的一种触动?毅然的,我们也将洋庄小学作为第一批艺术扶贫基地,并挂上牌匾,并制定扶贫计划,开始实施扶贫工程。
一眨眼的功夫,五年过去了,武夷山市文化馆在市文体新局和教育局的安排下,而2013年3月,確立了第三个艺术扶贫基地——百花小学,这是一所有着千余学生,坐落于市区的“贫困”学校。在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农民子弟或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常年待在身边的关怀,没有长辈细心的照料和呵护,没有城里其他孩子优越的学习艺术的条件,选择这样的学校来“艺术扶贫”更发挥了“扶贫”的“效益”。走进校园,你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你的尊敬,就能很快的进入教学的状态,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让他们感悟艺术的魅力。
三、艺术扶贫的成果
真心不负有心人,9月的一天,随着一群小女孩欢快的跳跃中喊出的一声声“爸爸、妈妈……”,台下观众的泪水夺眶而出,随即全场起立为这些孩子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这是出现在2013年武夷山市中小学艺术节上百花小学的同学们表演完毕时的一个场景,这群孩子表演的节目叫做《遥远的爸爸妈妈》,通过舞蹈形式将一个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从心底呐喊出来。这群孩子用笨拙的肢体语言,表现了留守儿童的现状,他们真实的情感流露演化成精彩的演出,深深的打动的在场的所有观众,该节目也获得了当年中小学艺术节舞蹈类节目的一等奖,并参加了教师节颁奖晚会的演出。我的泪水也流下来了,不是因为他们过关斩将拿了奖,而是真心的感受到艺术扶贫的“效益”在此刻表露无遗,真诚的感动!
四、艺术扶贫的现状与做法
艺术扶贫的使命固然驱使我们不断的努力,然而,现实却是很残忍的。我们的艺术扶贫队伍是那么的薄弱,仅仅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也难以满足山区众多孩子的需求!这里不得不提及我馆的现状:作为艺术扶贫实施单位,专业人员少,全馆4人,仅有音乐、美术、舞蹈老师各1名,每周挤出时间去艺术扶贫,一个学校来回一趟至少半天的时间,三个艺术扶贫点走一圈,占用了至少2个工作日,平日里还必须兼顾文化馆日常工作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人手的严重不足实在让我们分身乏术。面对这种窘迫的境地,我们也曾尝试聘请专业艺术教师下乡去“艺术扶贫”。但是,很多老师也是难于长时间坚持,加之,对这些愿意帮忙艺术扶贫的教师,我们馆里能给予的补助少之又少,无奈!艺术扶贫的进程一度戛然而止,不是我们要放弃,而是我们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对艺术扶贫工程的设想
几年的“艺术扶贫”工作,我体会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当算这句“如果艺术没有植根于心何来萌芽生长?”我的理解,不是教会孩子唱几首歌、跳几支舞、画几幅画、写几页书法就是“艺术扶贫”,它的宗旨在于将这些艺术的种子种植到孩子们的心中去,让艺术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吸收养分,慢慢的、真正的萌芽、开花、结果,茁壮的生长!至此,容我大胆的设想,如果我们将艺术扶贫的方式改变一下呢?取得更多学校的支持,将负责艺术教育课程的老师,或者是教师队伍中有艺术根底和兴趣爱好的老师集中起来,我们定期给予专业的辅导和培训,这样,这些老师可以接受到专业、正规和严谨的学习,可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更好的去教授学生,我们的艺术扶贫的队伍也就壮大,艺术扶贫的效益也能事半功倍!
六、结语
几年来的辛勤耕耘,几年来的风雨兼程,几年来的春华秋实,孩子们正沐浴在艺术扶贫工程的阳光下柱状成长,时间见证着老师们的付出与扶贫的成果,真心希望艺术扶贫之花可以迎来创新的力量和改革的春风,让我们将这花朵在广袤的农村原野上开的更加绚丽夺目!
关键词:艺术扶贫;艺术教育;武夷山;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超越一切障碍,那么这一定是“艺术”!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它是美丽的化身,它更像一曲清泉滋润心灵、感化众生,它轻盈却有着拨动心弦的魅力!但有时,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艺术带来的净化和美好,特别是生活在那些偏远山区,缺乏艺术教育的孩子们,他们无法接触到这缕甘泉的滋养。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面对孩子们的期盼和敬仰,我们无法抗拒从心底的艺术扶贫!
一、艺术扶贫的意义
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教育与文化的公平,这是时代的要求。而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这一创举,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给全社会带来了深层次的启发,惠及近70万学生的艺术教育,改变了一些孩子的人生,同时,影响着更多孩子的生活。“艺术扶贫工程”从精神文化的层面缩小了城乡差距。
二、艺术扶贫的轨迹
早在2005年,福建省启动艺术扶贫工程时就将武夷山市文化馆列为艺术扶贫实施单位。但由于馆内缺乏艺术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艺术扶贫工程迟迟未启动,直至2009年,我们馆内新增的新生力量,有了专门的音乐和舞蹈教师,我们才做起了原本早该由我们去完成的使命!这年新学期开学,我们踏进了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小学,和校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所学校没有一个专业的艺术类教师,音乐、美术等课程都是由有一点点爱好和特长的老师兼任的,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校长激动的紧握我们的手迟迟不肯松开,这种激动我们可以理解,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憧憬和希望,因为这是对我们这一伟大工程的肯定与期盼!我们共同将“艺术扶贫基地”的牌匾挂在的下梅小学的校门口,这意味着,我们开始的艺术扶贫的征程!
我曾经是一名音乐教师,上下讲台无数次,然而这一次走进课堂却和以前完全不同。看着斑驳的课桌上,孩子们双手托着小腮帮,眼睛中流露出好奇和期待的眼神,他们和城里孩子不一样,没有学过音符,没有学过节拍,没有音乐老师教他们唱好听的和他们喜欢的歌,更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我沉思了一会举起了双手,引导他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国歌》便开始了我的艺术扶贫生涯!
同年,我们走访了洋庄乡洋庄小学,这所师资和硬件都较其他乡镇小学老说算是有优势的了,可与下梅小学一样,艺术课程依然由其他科目老师兼职,这是怎样的一种触动?毅然的,我们也将洋庄小学作为第一批艺术扶贫基地,并挂上牌匾,并制定扶贫计划,开始实施扶贫工程。
一眨眼的功夫,五年过去了,武夷山市文化馆在市文体新局和教育局的安排下,而2013年3月,確立了第三个艺术扶贫基地——百花小学,这是一所有着千余学生,坐落于市区的“贫困”学校。在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农民子弟或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常年待在身边的关怀,没有长辈细心的照料和呵护,没有城里其他孩子优越的学习艺术的条件,选择这样的学校来“艺术扶贫”更发挥了“扶贫”的“效益”。走进校园,你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你的尊敬,就能很快的进入教学的状态,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让他们感悟艺术的魅力。
三、艺术扶贫的成果
真心不负有心人,9月的一天,随着一群小女孩欢快的跳跃中喊出的一声声“爸爸、妈妈……”,台下观众的泪水夺眶而出,随即全场起立为这些孩子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这是出现在2013年武夷山市中小学艺术节上百花小学的同学们表演完毕时的一个场景,这群孩子表演的节目叫做《遥远的爸爸妈妈》,通过舞蹈形式将一个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从心底呐喊出来。这群孩子用笨拙的肢体语言,表现了留守儿童的现状,他们真实的情感流露演化成精彩的演出,深深的打动的在场的所有观众,该节目也获得了当年中小学艺术节舞蹈类节目的一等奖,并参加了教师节颁奖晚会的演出。我的泪水也流下来了,不是因为他们过关斩将拿了奖,而是真心的感受到艺术扶贫的“效益”在此刻表露无遗,真诚的感动!
四、艺术扶贫的现状与做法
艺术扶贫的使命固然驱使我们不断的努力,然而,现实却是很残忍的。我们的艺术扶贫队伍是那么的薄弱,仅仅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也难以满足山区众多孩子的需求!这里不得不提及我馆的现状:作为艺术扶贫实施单位,专业人员少,全馆4人,仅有音乐、美术、舞蹈老师各1名,每周挤出时间去艺术扶贫,一个学校来回一趟至少半天的时间,三个艺术扶贫点走一圈,占用了至少2个工作日,平日里还必须兼顾文化馆日常工作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人手的严重不足实在让我们分身乏术。面对这种窘迫的境地,我们也曾尝试聘请专业艺术教师下乡去“艺术扶贫”。但是,很多老师也是难于长时间坚持,加之,对这些愿意帮忙艺术扶贫的教师,我们馆里能给予的补助少之又少,无奈!艺术扶贫的进程一度戛然而止,不是我们要放弃,而是我们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对艺术扶贫工程的设想
几年的“艺术扶贫”工作,我体会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当算这句“如果艺术没有植根于心何来萌芽生长?”我的理解,不是教会孩子唱几首歌、跳几支舞、画几幅画、写几页书法就是“艺术扶贫”,它的宗旨在于将这些艺术的种子种植到孩子们的心中去,让艺术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吸收养分,慢慢的、真正的萌芽、开花、结果,茁壮的生长!至此,容我大胆的设想,如果我们将艺术扶贫的方式改变一下呢?取得更多学校的支持,将负责艺术教育课程的老师,或者是教师队伍中有艺术根底和兴趣爱好的老师集中起来,我们定期给予专业的辅导和培训,这样,这些老师可以接受到专业、正规和严谨的学习,可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更好的去教授学生,我们的艺术扶贫的队伍也就壮大,艺术扶贫的效益也能事半功倍!
六、结语
几年来的辛勤耕耘,几年来的风雨兼程,几年来的春华秋实,孩子们正沐浴在艺术扶贫工程的阳光下柱状成长,时间见证着老师们的付出与扶贫的成果,真心希望艺术扶贫之花可以迎来创新的力量和改革的春风,让我们将这花朵在广袤的农村原野上开的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