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不同语域中相关的英语表达及翻译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学英语的研习阶段,了解不同的语域中英语的差异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细致的、根植于地域文化上的或是场合上的区分可以帮助学生在语用表达和翻译中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愿,避免歧义,从而对文意有更顺畅的了解。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在重要相关语境中用词和语汇各方面的特点与不同,并就语域英语的差别进行了简明比较,以期引起英语学习者的关注,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语言学习进程中对语言现象能明晰地加以判断,并自如地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域;语境;英语;表达;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4-0132-3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college English study, it is vital important for none-English majors to aware the difference of diverse register markers in English. To comprehend it well may make ESL students know the accurate meaning and precise translations in the context as well as avoid ambigu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relating important contexts and words selections in English expression. The article also highlights the brief contrast about the register markers in English to arise the great attention of ESL learners in order that they might have transparent judgment toward this introduced language phenomena and use it fluxiblely in the future English study process.
  Key words: register marker in English, context, English, expression, translation
  
  1. 引言
  
  语域英语是指有些英语种类只能和使用的场合联系起来,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俚语、方言,更不能和套用句型联系起来。所以语域英语的考查可以当作是在使用英语的语境中研究英语。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相关的语域标志(Register Markers in English):音层、词层和句层。具体的理解就可依托英式和美式英语来做个简要的对比,并加以澳洲英语用以佐证。
  
  2. 语域英语
  
  2.1 语式中语层和词层的表达
  首先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都是英语,却不能等同视之。马克·吐温就曾说过:“English and American are separate languages, ...When I speak my native tongue in its utmost purity an Englishman can’t understand me at all.”(The Stolen White Elephant, 1882)。
  在Mencken所著的The American Language(1982)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现引述如下:An Englishman, walking into his house, does not enter upon the first floor as we do, but upon the ground floor. When he speaks of the first floor, he means what we call the second floor, and so on up to the roof, which is covered, not with tin or shingles, but with tiles or leads. He does not ask for mail but for letters. There are mail trains in his country, but in general he reserves the word mail for letters going to or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nd he knows nothing of the compounds so numerous in American, e.g., mail car, -man, -box, and -carrier. He uses post instead. The man who brings his post or letters is always a postman, never a mailman. His outgoing letters are posted, not mailed, at a letterbox, not at a mailbox. If they are urgent they are sent, not by special delivery, but by express post. Goods ordered by post on which the dealer pays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are said to arrive, not postpaid or prepaid, but post-free or carriage-paid... The English still get in or out of a train, not on or off it. They say a train is up to time, not on time, and they know nothing, according to Horwill, of way stations, flag stops, grade crossings, flyers, long and short hauls, trunk lines and tie-ups.
  由此可见,英语和美语在词层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也确是大家经常加以注意的不同之处。简单地举例如下,在教育方面,英国人称之为public school的学校,在美国则叫prep school,指的是由私人赞助,多为富家子弟就读的私立学校,其目的是准备学生日后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美国由政府出资兴办的public school在英国则称作council school,因为这类学校统归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unty Council管辖。英国学校中的班级称作form,在美国学校中则叫grade或class。英国大学中的男生被称作university men,在美国大学中则被叫做college boys。英国大学中的教师叫staff,统称之为dons,而在美国大学中则叫faculty。(Miller,1989)
  
  2.2 语式中音层的差异
  以上所举的只是少数的几个例子,实际上英语和美语在词层上的差异例子不胜枚举。此外,在读音上根据个人的习惯分美式或英式发音,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音层上的标志。拼写上的不同是英语与美语的又一差异。相比之下,澳洲英语在词汇上比美式英语要更为生疏:晚饭叫“tea”,“tinny”则是幸运。女人称作“sheila”,“hooray”却是再见。在音层上也有浓厚的地域发音,例如:“Elizabeth”的第二个音节在澳音中念[ai],在正统英音中念[i]。
  既然语域是由语言使用场合所决定的语言变体:正式和非正式的,书面和口头的,礼貌和粗俗的,方言俚语和共用核心的,还有各种文体的各类语言。本文致力探究的是在结构特点和俚语的使用上(后者是和语境密切相关的)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所以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在语境中体会两者的区别。
  
  2.3 语境中句层的翻译
  语境就是指上下文,其中包含着文化的、社会的、地域的、宗教的、政治的、种族的多种成份混杂其中,这些特定的要素会对一些用词、用语产生相关的特定影响。这和我们在使用语域的决定因素或判断正常语域的四条标准:说话人(the addresser),受话人(the addressee),说话内容(subject matter)和交际方式(form of communication)有着很多的契合之处。(郭著章,2004)
  俗语“When in Roman, do as the Romans do.”就是充分考虑到了语境中文化背景的元素。适时适景、适情适理的词语运用才是相得益彰的典范。在伦敦的朋友的一件趣事就是发生在寻地铁的时候。当他第一次去伦敦时,依照朋友的建议,将车子停在伦敦外围,然后改搭地铁进城。在停妥车子后,便请教迎面缓步而来的一位英国老绅士,问老人最近的subway如何走。老先生顺手一指,前面不远处就有一个“subway”的小牌子。朋友庆幸自己运气不错,能找到离地铁这么近的地方停车。哪知走完了“subway”,却是到了街道的另一边,哪里有地铁的影子!折腾了半天,才知道伦敦的地铁叫做“underground”,而“subway”则是地下道。这两字的用法刚好与纽约相反。
  入境随俗容易获得当地人的好感,进而结交到朋友。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尴尬。由于语境联系不当,笔者就有了最糟糕的一次经验,现在想来还感到脸红。那是发生在新西兰——那个和它的殖民宗主国还有着千丝万缕联动的岛国。笔者跟房东儿子同去上学的路上,遇见了他同学的妈妈。她带着的刚学步的小妹妹——有一对湛蓝的大眼睛和一头闪亮的金发。我称赞道:“How cute!”没想到这位从英国移民来的妈妈竟然没什么反应。类似情形发生了几次,我才开始注意别人的用词都是“How lovely!”在请教英籍友人之后,才知道美国称赞小孩聪明可爱的“cute”,搬到英国却是“锐利、刁钻”的意思。
  美国人是一个注重实用的民族。经过两百年的分离,以及与多国移民的交互影响,美语自会发展出许多不同于英语的用法,以俚语多而杂为其主要的结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对“高速公路”一词的理解。笔者曾一度把“highway” 当成高速公路来记,后来知道有误,正确的用词应是“motorway”。本以为从此无忧矣。谁知在美国,当问到“Where is the entrance of motorway around here?”听到的回答却屡屡提及“parkway”颇让人费解。我们既不停车又不去公园,难不成我们表达有误?时间长了,才明了在美式英语中的高速公路还有一个字典上查不到的口语用词“parkway”,极具本土特色和创造性,但也彰显其难懂的一面。
  在英国,当你的所作所为受到认可,英国人会用“It’s good on you.”来表达他们的称赞,相对保守一些。而我们熟知的美式口语却是洗炼的“Well done.”这种用词的对比就突显了美语简洁、易懂的一面。如美国人说“It hurts me.”,英国人则只说“It hurts.”,很少加上代词“me”。赶路时美国人说“I’ll catch up with you.”, 英国人则说“I’ll catch you up.”。这些差异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诸如:美国人讲的“car trunk”(汽车行李箱)在英国叫做“car boot”,而美国的“flea market”(跳蚤市场)在英国则称作“car boot sale”;又如让人搭便车,美语说“give ride”,英语则说“give lift”;至于电话忙音,美语说“The Line is busy.”,而英语则说“The line is engaged.”。而“come off it”and“right you are”是远非字面意思所能领会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及的方言土语。这种非正式表达法提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结构特点和俚语的使用上,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句层上的差异,所以广大的英语教育者力推“视听说一体”的英语教学法(看英文原版的影像视图资料,聆听并模仿地道的发音和分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把生活用语活学活用,力争朗朗上口,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由此可见,在实践的语境中体会各式英语的独到之处,钻研并掌握什么是规范语言,什么是高雅英语,什么是方言俚语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俚语或口头禅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用语的组成部分,更是语言鲜活的指标。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中依托教材,突出语域英语的比较和加强语境英语的练习值得语言学者和英语的习得者注入更大的精力进一步探讨,以兹共勉。
  
  参考文献
  Mencken, H. L. The American Language[M]. New York. Alfred-A-Knopf, 1982.
  Miller, J. Some British and American Equivalents[J]. English Teaching Forum, 1989(3).
  丁往道. 英语写作手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0-22.
  郭著章.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83-221.
其他文献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直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瑰宝。由于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及无限的探索价值,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它。本文对这部小说中动
摘 要:外语教师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专业的充分发展。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国内外较受欢迎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策略,主要涉及其定义、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以期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外语教师;自主发展;专业发展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1-0042-4  Abstract: For th
他曾是复旦大学校长,是唯一一位担任英国名校校长的  中国人,他屡屡出言抨击中国高教弊端    人物档案    杨福家,男,1936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副主任,1963年被派往原子物理故乡—— 丹麦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进修。1987年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协副主席。199
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表示职业身份,也可表示行为动作。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
摘要:关于教材,尤其是大学英语教材翻译的研究很少,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英语教材译文有特殊的、明确的目的。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材的翻译应尽量采用准确的、文从句顺的直译,避免误译、搭配不当、欠额翻译、超额翻译等问题,从语言风格上看,应避免以辞害意。  关键词:读者类型;阅读目的;直译;误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5-
摘 要:虽然美国和加拿大近在咫尺,互为贸易伙伴,讲同一种语言(除魁北克外),并且均为先前的英属殖民地,但是两国之间在文化建构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本文试图从社会学关于少数民族关系模式的理论出发,较为深入地阐释美加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社会学;熔炉;马赛克;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1-0046-6  Abstract: Tho
2006年12月15日上午九点,由广州市科协技术协会主办、广州翻译协会和广州外事翻译学会承办、暨南大学协办的科技沙龙'国际翻译与广州社会发展'在暨南大学学术报告厅
"第一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特色专题研讨会"于2005年在广州召开后,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和本体,以课堂教学为研究方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研
take的意思在英语中很多,如:花费、占领、服(药)等,而且用法亦很广。它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与其它词构成动词短语来使用,真可谓是多姿多彩、精彩纷呈;cost的词性为动词和名
近日,中国科学院两位院士杨福家、郑耀宗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旁听了一节高一物理课,和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学"很先进但"问"太少这是一节有关重力实验的物理课,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