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要从24年前说起。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这些都是未知数。南仁东带着300多张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要寻找当地的窝凼——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但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銷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里,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师的执着和直率最让我佩服。他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10年,FAST项目渐渐有了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进展。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东的手说:“你做成了!”
不认识南仁东的人,初见面觉得他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大短裤,骑着自行车。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的。”姜鹏说。
2016年9月25日,FAST竣工进入试调试阶段。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
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的奉献和执着,已经带着一批年轻科学家的梦,带着“中国梦”,飞向全宇宙。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这些都是未知数。南仁东带着300多张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要寻找当地的窝凼——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但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銷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里,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师的执着和直率最让我佩服。他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10年,FAST项目渐渐有了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进展。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东的手说:“你做成了!”
不认识南仁东的人,初见面觉得他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大短裤,骑着自行车。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的。”姜鹏说。
2016年9月25日,FAST竣工进入试调试阶段。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
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的奉献和执着,已经带着一批年轻科学家的梦,带着“中国梦”,飞向全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