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感

来源 :大地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ei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像。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朝花夕拾》读后有感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兩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呐喊》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兩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兩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其他文献
我国赴南极科技考察观测船就要出发到南极科考站去了。凡上船的人都特意携带了盛夏穿的服装。南极终年冰天雪地,即使是夏天也并不热,那么科考人员和船员们为什么还必须要带夏装呢?  某个国家的一个小镇上,一个月中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为50人。为此。就对居民宣传交通法规和各种安全措施。结果。到了第二个月,虽然死于车祸的人已减为35人,但是镇上的人们都大惊道:“太糟了!宣传交通法规和安全措施全然没有效果,怎么
期刊
丛林之王    都说“谈虎色变”,真不是盖的!来见识一下体长将近3米,体重可达350公斤的王中之王——东北虎。东北虎是现存虎种中最大的一种,它体魄雄健,色泽美丽。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和我国黑龙江、吉林境内等较寒冷的地区,有着一身亮而厚密的橙黄或金黄色的皮毛,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  根据爷爷的爷爷说,很久以
期刊
金属纤维弹    这是一种装有金属导电材料的弹体。爆炸以后,金属纤维变为极细的纤维丝和金属粉尘烟云。它们飘到敌方车辆的发动装置内,会造成电路短路,使发动机熄火或发生其他故障,而瘫痪在那里,从而失去战斗力。如果在敌方发电厂上空爆炸,金属纤维丝落进发电装置或输电线路上,会造成发电机停转或输电线路短路而不能供电。    异味弹    把臭味、辣味或其他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单一或混合制剂填充到炮弹内,
期刊
  
期刊
风儿把花花草草吹乱了,可花儿还是芳香四溢,草儿还是生机勃勃,这就是水儿眼中的一个美丽的世界。  水儿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因为得了严重的心肌炎,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活蹦乱跳。每天早晨醒来,水儿都感到胸闷喘不过气,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每天妈妈带她去医院吊瓶,妈妈常背地里掉眼泪说:“水儿真可怜!”“但我们的水儿很坚强!”爸爸总是安慰妈妈说。  水儿三年级休学在家。现在水儿10岁了,按理该上四年级了。这一天,
期刊
在别的同学都埋头苦学的高三,他有些“叛逆”。因为一直以来,他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但似乎他并没有在学习上显得有多么的卖力,甚至还有点“不务正业”。  那天,学校宣传栏贴出一张宣传海报,公开招聘选手参加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获胜者将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正在念高三的他,在那张海报面前驻足,来了兴致。报名,写演讲稿,这个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的优秀生,竟然一举夺魁。接着,又在市里的比赛中获奖。  尽管在一些同学
期刊
有一个美国男孩,名叫约翰·戈达德。8岁生日的时候,爷爷将一幅已经卷了边的世界地图作为礼物送给他。男孩对这幅地图爱不释手,一有空闲就要打开来看一看,对上面蓝色、绿色和黄色的标记很感兴趣,缠着爷爷问这问那,小小年纪就把7大洲4大洋装在心中。  在15岁生日的那天下午,戈达德端坐在洛杉矶家中的饭桌边,在黄色便条的顶端认真写下三个字:“My Life List”(我的人生目标),随后一口气列出了127个人
期刊
美国畅销小说家托尔金在初涉小说领域时,曾要朋友等候他作品发表的好消息。一年后,朋友未见他的只言片语。又是一年,报刊杂志上也未有他的一点文字。  一次,两人在街上偶然遇见。朋友好奇地问他小说创作得如何。托尔金高兴地说:“离成功不远了。第一年,我写了13篇小说,都被拒绝了;第二年,我写了10篇,结果还是一样。今年我写了8篇,挺好的,不知能不能发表。  朋友笑道:“其实你是失败了20多次嘛。难道还要坚持
期刊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过三峡,也是他最后一次过三峡时留下的佳句。一直被后人尊为描写长江三峡的绝句。后来,凡是描写三峡,或游三峡必然会引用和咏唱李白的这首诗。  五月中旬,风和日暖,我应辉隆兄邀请,专程去到了被誉为小重庆的万州城并游历了长江三峡。    万州,长江边的璀璨明珠    我从高速路乘汽车到万州已近中午了。辉隆兄,是我
期刊
锦上添花,里藏乾坤。   这便是古色古香的锦官城。三生有幸,初到这里时正值盛夏的黄昏,它氤氲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似醉未醉。  我站在写着“锦里”的木匾下,远看着店铺的人们陆陆续续从里屋拿出了红灯笼高挂在两旁,灯笼的光把湿润的石板路照得通亮,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得缠绵,定了定神,融入这片我心仪已久的圣地。我的脚步绵软而轻盈,如同濯饮了千杯仙露,石板路一块接连一块,把我的心境也铺成一片冗长冗长的清凉 。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