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建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2014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的工作情况,部署2014年的工作任务。
一、2013年新闻报刊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2013年以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部门合并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做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创造了新成绩,抓出了新亮点,唱响了主旋律。
第一,加强舆论引导,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加强舆论引导,服务工作大局,精心组织主流报刊开展深度宣传和报道,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一是配合宣传部门精心组织报刊围绕全国及地方两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和主题开展宣传报道。二是落实中央各部门要求,组织报刊开展禁毒、防治艾滋病、航海日、残疾人事业、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反假币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六部门意见,组织报刊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四是组织报刊加强对外宣传,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二,强化行政监管,进一步规范了新闻采编及报刊出版秩序。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强化行政监管,依法行政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2013年全国共受理新闻报刊领域重大案件345件,查处违规报刊216家。二是开展少儿报刊检查、期刊违规刊登质量低劣论文治理、虚假违法医药广告治理及规范党报党刊发行秩序等4个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年度核验,集中清理了一批违规和长期不能正常出版的报刊,撤销了一批工作不规范、违纪违规的记者站,注销了一批不符合条件、违纪违规采编人员的记者证。2013年全国共缓验违规报刊216种,停办76种;缓验违规记者站193家,注销49家;注销新闻记者证14455个。四是加强报刊审读和舆情监测,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是完善法规,加强科技研发。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完成了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一期建设。
第三,稳步推进报刊改革及产业发展,品牌报刊方阵初步形成。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了报刊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一是稳步推进转企改制,截至目前,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有3271种完成了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6.5%,实现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二是推进报刊分类评估,扶优助强。总局对全国1500余种高校学报进行评估,各地开展了高校学报、期刊、行业报、广播电视报、记者站综合质量评估,扶优助强。三是加强品牌报刊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纳米研究》(英文版)等20种期刊获得期刊奖、《大众医学》等40种期刊获得提名奖;组织推荐全国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和百强科技期刊;同时,与中国科协等部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每家每年资助50万~200万元,推动品牌报刊方阵建设。
第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报刊公共服务能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农家书屋、民族文字出版资金、东风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中与报刊有关的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各地根据总局要求积极推荐“全民阅读报刊行”优秀书评作品,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活动。二是加强惠民工程建设。总局开展了全国阅报屏(栏)示范项目推荐,推动城乡阅报屏(栏)建设,共评出湖北日报远程电子阅报栏等20个优秀示范项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阅报屏(栏)7.2万余个,其中,电子阅报屏4.2万余块,传统阅报栏3万余个。三是搭建报刊交流创新平台。总局与湖北省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办“2013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与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主办“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为期刊界搭建了展示成就、交流创新的平台。
第五,加强采编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新闻工作者服务大局的能力。一是开展新闻采编人员全员培训。总局组织编写出版了《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拍摄了电视教学片,对全国25万余名新闻采编人员免费开展培训、统一考核。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总局与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意见》后,各地积极组织新闻单位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新闻工作者党性意识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报刊负责人及行政部门人员培训。总局组织了全国重点社科学术期刊负责人调训班、全国各省局报刊处长培训班,期刊负责人及一线骨干参加培训。
二、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新闻报刊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考验。
第一,提高把控舆论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国际上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的较量更趋激烈,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利益摩擦、舆论交锋更加突出。如何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彰显我发展理念、维护我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任务十分紧迫。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矛盾集中,问题复杂,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报刊凝聚社会共识、稳定社会心理、维护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引领社会思潮、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任务越来越重。从媒体格局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偏激的,正确的、错误的,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第二,深化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面临着抢抓机遇、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全局性调整和多方面创新的攻坚战。一是改革的要求更高。这次改革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六大领域一同部署,要求更高,将对报刊改革产生相互推动、相互借鉴、叠加共振的作用。部署报刊改革任务要充分考虑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等其他领域改革的影响和作用。二是改革的任务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涉及面更宽了,层次更深了。从宽度上讲,改革包括国内国外、国有非公、一个体制(文化管理体制)、两个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从层次上讲,改革涉及到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非公企业参与出版等深层次问题。三是改革的难度更大。新闻出版改革已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情况复杂,难度很大,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和出版管理体制改革,都触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法规体系问题及相关部门的现实利益。总局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新闻出版改革实施方案,确立新目标、规划路线图、实施新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报刊业转变发展方式越来越迫切。自2005年以来报业“寒冬论”“消亡论”再次泛起,传统纸媒产业呈现低增长甚至萎缩的态势。2011年度、2012年度全国报纸总印数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0.65%和2.3%,期刊总印数分别减少4.8%和0.54%。2013年上半年,全国报纸总零售量环比下降8.87%,下半年环比下降2.16%,同比下降10.83%。广告经营方面,2013年1~6月报纸广告下降6.1%,期刊广告下降8.3%。2014年,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型,培育品牌报刊。
第四,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2014年新闻报刊工作中,管理创新的要求更高、更迫切。一是机构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创新出版管理。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总局积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减少了10项审批事项。二是深化报刊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管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管理的关系。三是要落实好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进一步提高新闻报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我们要修订《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创新管理。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做好报刊发展、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新闻报刊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肩负起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职责。
第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舆论环境和智力支持。新闻报刊业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守住这块阵地,发挥引领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报刊也是国家经济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中介,进一步增强中国报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一是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紧密配合宣传部门,组织报刊出版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组织报刊出版单位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全体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组织报刊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使中国梦成为我们的时代主题、高昂旋律、精神引领。
二是铸就兴国强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引导机制,从项目、基金、资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引导全行业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要抓好公益广告宣传,以报刊质量评估、年度核验等为抓手,组织属地媒体在重要时间节点拿出重要版面集中刊载禁毒、防治艾滋病、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反假币、“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推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各地要紧紧围绕思想创新,把传播有思想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作为报刊创新的重中之重去谋划,推动报刊占领思想制高点、道德制高点、理论制高点。要紧紧围绕科技进展,加快报刊建设,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把管理经验、经济信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知识资源去生产。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沟通人民心灵的报刊办出水平来,增强思想认同,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第二,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只能继续,不能停顿。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根据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安排和《2014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要点》,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推动报刊改革和科学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提升新闻媒体传播力竞争力。继续重点推进要先行转制的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工作规范到位。积极稳妥推进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探索科技和学术类期刊以学术资源、出版资源、数字化平台、学科龙头期刊等为纽带,组建专业期刊群和骨干企业。推动已转制的报刊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国有新闻出版企业开展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和股权激励试点。
二是进一步推动报刊调整结构,兼并重组,积极培育一批骨干传媒集团。推动全行业优化结构、整合资源,促进和支持报刊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传媒集团。继续扶持“百强报刊”,深入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通过资金、项目、刊号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品牌报刊和精品科技期刊建设。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与扶持。推动文化生活类报刊、少儿类报刊、晚报都市报等扩大服务内容和功能,有序发展社区报和区域类报,满足新型城镇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手机报、手机刊、阅报栏、阅报屏等公共服务载体,方便城市社区居民、农家书屋读者阅读主流报刊。
三是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加快推动传统报刊转型升级。加强大数据、云出版、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载体的应用及管控研究,加强报刊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指导。推进传统报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扶持报刊集团、期刊集群实施数字化出版传播项目,加快政府报刊电子样本库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国家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实施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加快报刊与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新兴出版传播方式资源整合。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拓宽融合发展渠道,支持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与新媒体企业、渠道运营企业、适用技术企业开展合作。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全面履行管理职责。各级报刊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应发展变革的新形势,增强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是抓导向保安全,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放松。要大力加强报刊导向管理,进一步完善报刊审读、新闻舆情监测和广告监测机制,积极推进电子报刊库项目建设,2014年完成600家报刊出版单位按期报送电子报刊的一期建设目标,建立完善重点监管报刊档案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二是加强报刊出版日常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严肃查处报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转让承包报刊版面、名称和刊号,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以及利用新闻采编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进一步加强案件核查,完善案件核查挂牌督办、行政处罚、公开通报等制度,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实效。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要建立举报案件的台账制度,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处理、宗宗有结果、事事有反馈。
三是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专项行动,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报刊虚假违法广告、期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以及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等4个专项治理行动。各地要贯彻落实好总局下发的开展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近期中宣部等部门将联合部署专项行动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各地正进行工作部署,限期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规新闻单位,撤销一批违规记者站,吊销一批违规记者证;要开展记者站治理整顿,注销一批违法违规记者站,严格控制记者站数量,压缩行业报刊记者站数量。
四是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报刊优胜劣汰。要严格主管主办制度,督促主管主办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对于存在挂靠关系、不履行管理职责导致出版权流失、经营权失控的,要调整主管主办单位或吊销报刊出版许可证,责令主管主办单位追究报刊主要领导人责任。要严格报刊年度核验制度,对违规报刊要坚决予以缓验;对违法问题严重的报刊不予通过核验,撤销出版许可证;对不能正常出版、已不具备出版条件及拒不参加年度核验的报刊上报总局撤销其出版许可证。停办注销报刊刊号不与新创办报刊挂钩。
第四,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强新闻单位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确保宣传思想阵地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一是加强新闻采编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行家里手。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新闻网站。要探索更多有效办法,解决好新闻采编队伍中事业编制与编外聘用制并存的“双轨制”问题,进一步增强聘用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要进一步加强改进新闻采编人员职务信息使用管理,防止发生泄密、敲诈勒索、新闻侵权等问题。要继续深化“走转改”活动,推动新闻采编人员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切切实实走好群众路线。
二是做好换发记者证工作,确保对持证采编人员实现有效管理。2014年4月组织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各地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要严格审核所有人员的申报材料,重点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学历证书、聘用合同、工作岗位等环节的审核,对不符合条件人员一律不得换发新证。总局在总结6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试点核发新闻记者证经验基础上,拟分批分期将全部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纳入记者管理体系。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属地新闻网站的调研摸底,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职责,确保对新闻网站采编人员实现有效管理。
三是完善从业人员准入退出制度,加强新闻采编资质管理。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要求新闻单位把好人员准入关,加强聘用人员审核,禁止聘用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记者站负责人,禁止聘用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存在严重违法问题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辞退并列入不良记录。严格新闻记者违规惩处及退出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对违法采编人员及时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列入全国统一的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数据库,做出禁业或限业处理。
四是加强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2014年总局等管理部门将对新闻媒体驻地方机构和人员进行清理整顿,全面清理整顿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地方的记者站和分社,全面清理整顿全国性行业报刊记者站,全面清理整顿新闻网站地方频道及各类新闻媒体办事处、通联站、工作站和发行站,全面打击各类非法设立的新闻媒体驻地方机构。中央报刊主管单位要立即组织、监督、检查所辖新闻媒体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严肃处理违规人员,坚决取缔各类非法驻地方机构。
目前,报刊改革发展管理工作正进入崭新的阶段,中央及总局的大政方针已定,方向任务明确,要认真抓好落实。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
一、2013年新闻报刊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2013年以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部门合并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做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创造了新成绩,抓出了新亮点,唱响了主旋律。
第一,加强舆论引导,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加强舆论引导,服务工作大局,精心组织主流报刊开展深度宣传和报道,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一是配合宣传部门精心组织报刊围绕全国及地方两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和主题开展宣传报道。二是落实中央各部门要求,组织报刊开展禁毒、防治艾滋病、航海日、残疾人事业、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反假币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六部门意见,组织报刊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四是组织报刊加强对外宣传,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二,强化行政监管,进一步规范了新闻采编及报刊出版秩序。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强化行政监管,依法行政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2013年全国共受理新闻报刊领域重大案件345件,查处违规报刊216家。二是开展少儿报刊检查、期刊违规刊登质量低劣论文治理、虚假违法医药广告治理及规范党报党刊发行秩序等4个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年度核验,集中清理了一批违规和长期不能正常出版的报刊,撤销了一批工作不规范、违纪违规的记者站,注销了一批不符合条件、违纪违规采编人员的记者证。2013年全国共缓验违规报刊216种,停办76种;缓验违规记者站193家,注销49家;注销新闻记者证14455个。四是加强报刊审读和舆情监测,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是完善法规,加强科技研发。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完成了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一期建设。
第三,稳步推进报刊改革及产业发展,品牌报刊方阵初步形成。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了报刊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一是稳步推进转企改制,截至目前,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有3271种完成了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6.5%,实现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二是推进报刊分类评估,扶优助强。总局对全国1500余种高校学报进行评估,各地开展了高校学报、期刊、行业报、广播电视报、记者站综合质量评估,扶优助强。三是加强品牌报刊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纳米研究》(英文版)等20种期刊获得期刊奖、《大众医学》等40种期刊获得提名奖;组织推荐全国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和百强科技期刊;同时,与中国科协等部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每家每年资助50万~200万元,推动品牌报刊方阵建设。
第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报刊公共服务能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农家书屋、民族文字出版资金、东风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中与报刊有关的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各地根据总局要求积极推荐“全民阅读报刊行”优秀书评作品,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活动。二是加强惠民工程建设。总局开展了全国阅报屏(栏)示范项目推荐,推动城乡阅报屏(栏)建设,共评出湖北日报远程电子阅报栏等20个优秀示范项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阅报屏(栏)7.2万余个,其中,电子阅报屏4.2万余块,传统阅报栏3万余个。三是搭建报刊交流创新平台。总局与湖北省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办“2013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与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主办“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为期刊界搭建了展示成就、交流创新的平台。
第五,加强采编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新闻工作者服务大局的能力。一是开展新闻采编人员全员培训。总局组织编写出版了《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拍摄了电视教学片,对全国25万余名新闻采编人员免费开展培训、统一考核。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总局与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意见》后,各地积极组织新闻单位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新闻工作者党性意识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报刊负责人及行政部门人员培训。总局组织了全国重点社科学术期刊负责人调训班、全国各省局报刊处长培训班,期刊负责人及一线骨干参加培训。
二、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新闻报刊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考验。
第一,提高把控舆论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国际上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的较量更趋激烈,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利益摩擦、舆论交锋更加突出。如何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彰显我发展理念、维护我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任务十分紧迫。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矛盾集中,问题复杂,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报刊凝聚社会共识、稳定社会心理、维护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引领社会思潮、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任务越来越重。从媒体格局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偏激的,正确的、错误的,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第二,深化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面临着抢抓机遇、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全局性调整和多方面创新的攻坚战。一是改革的要求更高。这次改革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六大领域一同部署,要求更高,将对报刊改革产生相互推动、相互借鉴、叠加共振的作用。部署报刊改革任务要充分考虑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等其他领域改革的影响和作用。二是改革的任务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涉及面更宽了,层次更深了。从宽度上讲,改革包括国内国外、国有非公、一个体制(文化管理体制)、两个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从层次上讲,改革涉及到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非公企业参与出版等深层次问题。三是改革的难度更大。新闻出版改革已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情况复杂,难度很大,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和出版管理体制改革,都触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法规体系问题及相关部门的现实利益。总局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新闻出版改革实施方案,确立新目标、规划路线图、实施新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报刊业转变发展方式越来越迫切。自2005年以来报业“寒冬论”“消亡论”再次泛起,传统纸媒产业呈现低增长甚至萎缩的态势。2011年度、2012年度全国报纸总印数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0.65%和2.3%,期刊总印数分别减少4.8%和0.54%。2013年上半年,全国报纸总零售量环比下降8.87%,下半年环比下降2.16%,同比下降10.83%。广告经营方面,2013年1~6月报纸广告下降6.1%,期刊广告下降8.3%。2014年,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型,培育品牌报刊。
第四,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2014年新闻报刊工作中,管理创新的要求更高、更迫切。一是机构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创新出版管理。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总局积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减少了10项审批事项。二是深化报刊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管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管理的关系。三是要落实好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进一步提高新闻报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我们要修订《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创新管理。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做好报刊发展、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新闻报刊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肩负起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职责。
第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舆论环境和智力支持。新闻报刊业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守住这块阵地,发挥引领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报刊也是国家经济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中介,进一步增强中国报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一是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紧密配合宣传部门,组织报刊出版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组织报刊出版单位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全体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组织报刊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使中国梦成为我们的时代主题、高昂旋律、精神引领。
二是铸就兴国强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引导机制,从项目、基金、资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引导全行业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要抓好公益广告宣传,以报刊质量评估、年度核验等为抓手,组织属地媒体在重要时间节点拿出重要版面集中刊载禁毒、防治艾滋病、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反假币、“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推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各地要紧紧围绕思想创新,把传播有思想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作为报刊创新的重中之重去谋划,推动报刊占领思想制高点、道德制高点、理论制高点。要紧紧围绕科技进展,加快报刊建设,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把管理经验、经济信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知识资源去生产。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沟通人民心灵的报刊办出水平来,增强思想认同,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第二,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只能继续,不能停顿。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根据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安排和《2014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要点》,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推动报刊改革和科学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提升新闻媒体传播力竞争力。继续重点推进要先行转制的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工作规范到位。积极稳妥推进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探索科技和学术类期刊以学术资源、出版资源、数字化平台、学科龙头期刊等为纽带,组建专业期刊群和骨干企业。推动已转制的报刊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国有新闻出版企业开展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和股权激励试点。
二是进一步推动报刊调整结构,兼并重组,积极培育一批骨干传媒集团。推动全行业优化结构、整合资源,促进和支持报刊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传媒集团。继续扶持“百强报刊”,深入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通过资金、项目、刊号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品牌报刊和精品科技期刊建设。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与扶持。推动文化生活类报刊、少儿类报刊、晚报都市报等扩大服务内容和功能,有序发展社区报和区域类报,满足新型城镇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手机报、手机刊、阅报栏、阅报屏等公共服务载体,方便城市社区居民、农家书屋读者阅读主流报刊。
三是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加快推动传统报刊转型升级。加强大数据、云出版、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载体的应用及管控研究,加强报刊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指导。推进传统报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扶持报刊集团、期刊集群实施数字化出版传播项目,加快政府报刊电子样本库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国家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实施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加快报刊与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新兴出版传播方式资源整合。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拓宽融合发展渠道,支持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与新媒体企业、渠道运营企业、适用技术企业开展合作。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全面履行管理职责。各级报刊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应发展变革的新形势,增强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是抓导向保安全,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放松。要大力加强报刊导向管理,进一步完善报刊审读、新闻舆情监测和广告监测机制,积极推进电子报刊库项目建设,2014年完成600家报刊出版单位按期报送电子报刊的一期建设目标,建立完善重点监管报刊档案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二是加强报刊出版日常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严肃查处报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转让承包报刊版面、名称和刊号,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以及利用新闻采编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进一步加强案件核查,完善案件核查挂牌督办、行政处罚、公开通报等制度,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实效。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要建立举报案件的台账制度,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处理、宗宗有结果、事事有反馈。
三是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专项行动,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报刊虚假违法广告、期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以及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等4个专项治理行动。各地要贯彻落实好总局下发的开展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近期中宣部等部门将联合部署专项行动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各地正进行工作部署,限期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规新闻单位,撤销一批违规记者站,吊销一批违规记者证;要开展记者站治理整顿,注销一批违法违规记者站,严格控制记者站数量,压缩行业报刊记者站数量。
四是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报刊优胜劣汰。要严格主管主办制度,督促主管主办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对于存在挂靠关系、不履行管理职责导致出版权流失、经营权失控的,要调整主管主办单位或吊销报刊出版许可证,责令主管主办单位追究报刊主要领导人责任。要严格报刊年度核验制度,对违规报刊要坚决予以缓验;对违法问题严重的报刊不予通过核验,撤销出版许可证;对不能正常出版、已不具备出版条件及拒不参加年度核验的报刊上报总局撤销其出版许可证。停办注销报刊刊号不与新创办报刊挂钩。
第四,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强新闻单位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确保宣传思想阵地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一是加强新闻采编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行家里手。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新闻网站。要探索更多有效办法,解决好新闻采编队伍中事业编制与编外聘用制并存的“双轨制”问题,进一步增强聘用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要进一步加强改进新闻采编人员职务信息使用管理,防止发生泄密、敲诈勒索、新闻侵权等问题。要继续深化“走转改”活动,推动新闻采编人员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切切实实走好群众路线。
二是做好换发记者证工作,确保对持证采编人员实现有效管理。2014年4月组织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各地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要严格审核所有人员的申报材料,重点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学历证书、聘用合同、工作岗位等环节的审核,对不符合条件人员一律不得换发新证。总局在总结6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试点核发新闻记者证经验基础上,拟分批分期将全部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纳入记者管理体系。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属地新闻网站的调研摸底,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职责,确保对新闻网站采编人员实现有效管理。
三是完善从业人员准入退出制度,加强新闻采编资质管理。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要求新闻单位把好人员准入关,加强聘用人员审核,禁止聘用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记者站负责人,禁止聘用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存在严重违法问题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辞退并列入不良记录。严格新闻记者违规惩处及退出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对违法采编人员及时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列入全国统一的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数据库,做出禁业或限业处理。
四是加强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2014年总局等管理部门将对新闻媒体驻地方机构和人员进行清理整顿,全面清理整顿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地方的记者站和分社,全面清理整顿全国性行业报刊记者站,全面清理整顿新闻网站地方频道及各类新闻媒体办事处、通联站、工作站和发行站,全面打击各类非法设立的新闻媒体驻地方机构。中央报刊主管单位要立即组织、监督、检查所辖新闻媒体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严肃处理违规人员,坚决取缔各类非法驻地方机构。
目前,报刊改革发展管理工作正进入崭新的阶段,中央及总局的大政方针已定,方向任务明确,要认真抓好落实。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