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精细的过程控制、规范的作业流程、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质量監控,实现采集站高质量维修目标。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G3i采集站维修过程中存的问题,寻找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从面提高采集站的维修质量。
关键词:过程控制 作业流程 工序 采集站
目前勘探工区已覆盖沙漠、湖泊、沼泽、山地等地,采集设备必须满足这些复杂地区的作业条件,要求站体不但各项硬指标合格,还必须要防水、防震、防雷击等。保证采集站的维修质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将是每一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1 质量问题源于作业过程
采集站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缺少防尘帽
经常在设备出库时发现有些站体上缺少应有的防尘帽,失去对站体插头的保护作用,增加站体损坏的机率。
(2)灯罩破损
G3I采集站灯罩在站体外壳的正面,且占据面积较大,容易破裂甚至缺失。施工作业中要将站体灯面上摆放,如果灯罩破损,外界物质如沙石、水等会从中落入站体,损坏电路板,甚至造成整个采集站报废。
(3)站体缺少紧固螺丝
内部二块电路板没有固定螺丝,致使采集站二快电路板接触不好引起故障;有时发现采集站缺少插头紧固螺丝,采集站失去防水能力,使站内进水烧坏电路板。
(4)站体缺少密封圈或密封圈与站体型号不符
密封圈的作用主要是阻止水和沙尘进入站体。如果没有密封圈或密封圈使用不合适,站体将失去这层保护,采集站面对的是野外作业,出现故障是必然的。
(5)板级维修质量不高
采集站板级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保护措施不到位或材料不合适,都可能造成电路板二次损坏,影响故障排除甚至扩大故障。
从以上所发生的质量问题看出,所有的问题都是在维修工序中出现的。如果维修过程不能有效控制, 质量监控不能及时反映质量状况, 那么设备使用过程中必定会暴露出大量的质量问题。
2 过程控制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
采集站维修包括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二个环节。预防性维修也就是前期对站体的维护工作,一般要考虑设备使用环境、设备结构特点及相关要求。故障维修是对故障采集站各指标及性能进行恢复的过程。
无论是预防性维修还是故障维修,都有若干工序,每道工序中影响维修质量的因素都很多,如工序缺失、操作方法不当、技术措施不到位、管理不全面等。某道工序质量有问题一定是工序中的一道或几道程序失控,产生质量变异, 导致返工, 造成人、财、物及时间的浪费。因此,要通过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最终的维修质量。
3 强化过程控制,提高维修质量
维修质量首先要满足质量要求,满足设备使用要求。可从人、机、料、法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来提高维修质量。
3.1 强化教育, 提升人员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控制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维修中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人员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共同作用, 他们是形成维修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维修质量, 首要是提高人员的素质。
首先是树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单位要把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放在与安全教育同等的位置来抓。提供培训学习机会,让作业人员及时更新和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知识, 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通过教育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其次是提升技术人员技术素质,规范质量行为。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水平在质量控制上起决定性的因素。通过各种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素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质量责任,从而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
3.2 细化工序、优化流程,实施节点控制
首先依照一体化思路和质量控制的“体-面-点”的分级模式进行流程分解、工序细化。采集站维修过程从接收站体到最后使用跟踪可以视为一个大过程,将这个过程按照操作先后顺序进行纵向程序划分为几个子过程,每一个子过程再横向划分为若干道工序,每一个独立的子过程会有不同工序并存。从横向上来看,每个子过程有若干道工序,如维修前期准备可分为制定维修计划、材料准备、站体交接验收确认、清洁处理、外观检查、分类标识等;测试验收又有自检、互检、专检和抽检等工序。每一道工序中又涵盖很多子工序和微过程。通过将过程、工序的细分细化,就能清楚的显示出微过程之间的衔接与工序关联,同时找到每一道过程和工序节点,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措施, 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实行节点控制。这样就解决了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谁来做?谁负责?何时做的问题。各工序都有控制点, 每位操作人员是本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员,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本工序的质量监督员。通过制定责任制,从程序流程上保证维修过程控制的可靠性、有效性,挖掘过程控制的效率潜力。
3.3 严控材料质量,打好物质基础
站体维修材料不仅是维修所需的配件、器件,还应该包括维修所使用的工具、辅助材料,如烙铁、助焊剂、密封胶等,这些材料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维修质量要求,因此要把住“三关”, 即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首先利用各种先进资源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以及供货能力的信息,选购有产品合格证, 有社会信誉的产品。其次,进货后要检查产品型号、质量、数量,按标准对新产品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要严格按说明要求使用,正确操作,为最终的高质量形成奠定基础。
3.4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 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 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技术进步的作用, 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采集站维修过程中要及时建立符合新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要引入一些先进、科学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不断改进和提高维修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维修效率的同时提高维修质量。
4 结束语
采集站维修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我们要依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树立科学的质量控制观,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使维修过程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作业程序化,人人有责任,项项有记录,管理出质量 ”。
参考文献:
《G3i地面站维修技术手册》 2014.1
《G3i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地面设备维修技术规范》Q/SY BGP·K2762-2015
作者简介:
杨玉兰,1972.4.27,女,工程师,本科 ,地面采集设备维修。
关键词:过程控制 作业流程 工序 采集站
目前勘探工区已覆盖沙漠、湖泊、沼泽、山地等地,采集设备必须满足这些复杂地区的作业条件,要求站体不但各项硬指标合格,还必须要防水、防震、防雷击等。保证采集站的维修质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将是每一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1 质量问题源于作业过程
采集站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缺少防尘帽
经常在设备出库时发现有些站体上缺少应有的防尘帽,失去对站体插头的保护作用,增加站体损坏的机率。
(2)灯罩破损
G3I采集站灯罩在站体外壳的正面,且占据面积较大,容易破裂甚至缺失。施工作业中要将站体灯面上摆放,如果灯罩破损,外界物质如沙石、水等会从中落入站体,损坏电路板,甚至造成整个采集站报废。
(3)站体缺少紧固螺丝
内部二块电路板没有固定螺丝,致使采集站二快电路板接触不好引起故障;有时发现采集站缺少插头紧固螺丝,采集站失去防水能力,使站内进水烧坏电路板。
(4)站体缺少密封圈或密封圈与站体型号不符
密封圈的作用主要是阻止水和沙尘进入站体。如果没有密封圈或密封圈使用不合适,站体将失去这层保护,采集站面对的是野外作业,出现故障是必然的。
(5)板级维修质量不高
采集站板级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保护措施不到位或材料不合适,都可能造成电路板二次损坏,影响故障排除甚至扩大故障。
从以上所发生的质量问题看出,所有的问题都是在维修工序中出现的。如果维修过程不能有效控制, 质量监控不能及时反映质量状况, 那么设备使用过程中必定会暴露出大量的质量问题。
2 过程控制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
采集站维修包括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二个环节。预防性维修也就是前期对站体的维护工作,一般要考虑设备使用环境、设备结构特点及相关要求。故障维修是对故障采集站各指标及性能进行恢复的过程。
无论是预防性维修还是故障维修,都有若干工序,每道工序中影响维修质量的因素都很多,如工序缺失、操作方法不当、技术措施不到位、管理不全面等。某道工序质量有问题一定是工序中的一道或几道程序失控,产生质量变异, 导致返工, 造成人、财、物及时间的浪费。因此,要通过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最终的维修质量。
3 强化过程控制,提高维修质量
维修质量首先要满足质量要求,满足设备使用要求。可从人、机、料、法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来提高维修质量。
3.1 强化教育, 提升人员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控制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维修中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人员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共同作用, 他们是形成维修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维修质量, 首要是提高人员的素质。
首先是树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单位要把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放在与安全教育同等的位置来抓。提供培训学习机会,让作业人员及时更新和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知识, 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通过教育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其次是提升技术人员技术素质,规范质量行为。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水平在质量控制上起决定性的因素。通过各种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素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质量责任,从而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
3.2 细化工序、优化流程,实施节点控制
首先依照一体化思路和质量控制的“体-面-点”的分级模式进行流程分解、工序细化。采集站维修过程从接收站体到最后使用跟踪可以视为一个大过程,将这个过程按照操作先后顺序进行纵向程序划分为几个子过程,每一个子过程再横向划分为若干道工序,每一个独立的子过程会有不同工序并存。从横向上来看,每个子过程有若干道工序,如维修前期准备可分为制定维修计划、材料准备、站体交接验收确认、清洁处理、外观检查、分类标识等;测试验收又有自检、互检、专检和抽检等工序。每一道工序中又涵盖很多子工序和微过程。通过将过程、工序的细分细化,就能清楚的显示出微过程之间的衔接与工序关联,同时找到每一道过程和工序节点,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措施, 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实行节点控制。这样就解决了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谁来做?谁负责?何时做的问题。各工序都有控制点, 每位操作人员是本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员,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本工序的质量监督员。通过制定责任制,从程序流程上保证维修过程控制的可靠性、有效性,挖掘过程控制的效率潜力。
3.3 严控材料质量,打好物质基础
站体维修材料不仅是维修所需的配件、器件,还应该包括维修所使用的工具、辅助材料,如烙铁、助焊剂、密封胶等,这些材料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维修质量要求,因此要把住“三关”, 即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首先利用各种先进资源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以及供货能力的信息,选购有产品合格证, 有社会信誉的产品。其次,进货后要检查产品型号、质量、数量,按标准对新产品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要严格按说明要求使用,正确操作,为最终的高质量形成奠定基础。
3.4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 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 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技术进步的作用, 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采集站维修过程中要及时建立符合新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要引入一些先进、科学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不断改进和提高维修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维修效率的同时提高维修质量。
4 结束语
采集站维修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我们要依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树立科学的质量控制观,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使维修过程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作业程序化,人人有责任,项项有记录,管理出质量 ”。
参考文献:
《G3i地面站维修技术手册》 2014.1
《G3i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地面设备维修技术规范》Q/SY BGP·K2762-2015
作者简介:
杨玉兰,1972.4.27,女,工程师,本科 ,地面采集设备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