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新农村建造现象与问题出发,协调考虑当前社会低碳环保的要求,探讨乡村民居建造的模式,提出宜居低碳的乡村生活体系。
关键词: 乡村 低碳 生态人居 模式 节能
Abstract: start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phenomena and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to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al low-carbon,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oposed rural life livable low-carbon system.Key words: rural low-carbon eco-Habitat mode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S7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象与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国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新农村建设既要保证积极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果,又要防止各种偏差的出现,就要认真准确的理解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任务。虽然这五句话意义深刻给我们明确的指出了目标,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变革,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在目前已有的进程中,我们的确出现了很多认知上的错误。
因为乡村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在漫长的时间作用下,他们演变成了一个个复杂的生命体,外表看似简单无序,实则内部隐藏了很多秩序与关联。但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受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冲击,我们已经看不到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民居,取而代之的则是标榜现代化、造型统一化的现代住宅,但乡村论起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却又与这种建设方式大相径庭,既不像“村”,又不像“城”,正经历着模糊尴尬的一个过程,与其说是新农村建设不如说是农村的城市化建设更为确切。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村落總体规划不够全面科学,空间布局形态呈现“无生命”现象
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没有把规划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忽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导致村落规划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科学与指导。为了加强政绩,促进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某些乡村空间布局效仿城市空间布局,丢掉了原本尺度适宜,空间变化丰富的传统乡村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空间布局,虽然看似像城市化迈进了一大步,实则是失去了传统乡村的魅力所在,使得一个个极其复杂的“生命体”,变得模糊陌生毫无“生命”,这是当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
2、设计者与管理者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设计者与管理者缺乏对当地村落历史的研究和现状的考察,单纯的以建设城市的方式来建造“新村”,追求前卫时髦,却忽略了传统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得村落建设变得盲目与从众。一些地方的管理者甚至打出“一村一形象”的口号,过度热衷新村屋建设,不断做表面文章,忽略公共服务与文化建设等工作,使得村落建设失去其原本的文脉与魅力。
资金、土地等重要因素影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对个别试点新农村工作的推进,发现了很多诸如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二是土地制约明显。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新农村建设面临两极化现象
一方面,有的乡村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固其新农村建设彻底抛弃现在,穿鞋带帽,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向前看,否定传统,全盘城市化。
乡村建设与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并不是单一的建筑科学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与否似乎又都反应到建设层面上来了。那么从乡村现状出发,考虑当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如何建造符合当今社会主题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迫切的要求我们再一次走进农村,从混沌中清晰地思考,找到乡村成功转型的建设方式。
“低碳”体系的营建
2.1 “院落”似的乡村基本生活单元
地区气候与地形地貌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新农村”建设应该挖掘出在那些特定“场所”中具有诱发空间形态的因素,使乡村空间格局与场所的特征保持一致。
以河北地区为例。河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东临渤海,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多年来,村落总体规划布局具有随意性,没有考虑到村庄未来规划发展用地,阻碍村庄发展。考虑到低碳生态环保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以及河北传统民居以庭院为单位的建筑形制,故提出了“院落基本生活单元”的概念,即几户民居组成最小的乡村聚落单位,中心留有灵活的院落式空地,作为基本生活单元的公共空间,可布置小型活动中心、锻炼场地以及平台空间,使这个小型的“院落”始终保持着公园般的公共聚集性的环境。这样的小型生活单元既可以单独营建又可以灵活的融入到整体村镇建设的周期当中。在这种模式下的空间组合,既保持灵活多变,又保持村庄建设的高度统一性,进而形成该地区的空间构成法。
经过现有用地考察以及民意调查,8~12户民居为一个基本单元较为合适。其中维和的“院落”公共空间,将这8~12户居民联系成为一个小整体,并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适当合理调配。
2.2 “借鉴+调整”的低碳建造模式
河北传统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相似,根据主人经济实力不同规模有大有小,但都是合院建筑,均以院落为组成单元,平面布局讲究长幼尊卑,注重实用功能。喜爱中轴对称布局,正房等级最高坐北朝南,东西厢房沿两侧布置。如规模更大的,则需要增加院落进行横向并列或者竖向串联布置。高大的院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仅作围墙之用,另一部分兼做倒座或是厢房的背墙之用。其他部分院墙往往做正房或者厢房的背墙之用。房屋开间数一般都是单数,三到七间不等,开窗均向院内而不对外,这种布局顺应地区气候特点,不仅可以增强采光通风和保温功能,还可以增强实用功能。
2.2.1平面布局
目前河北许多地区民居建设对于庭院的要求越来越低,有的甚至忽略了庭院的作用,以至于原本仅属于乡村特有的生活场景也渐渐消退。传统院落私密性较强,是民居内部较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因此在新的民居建造中要回归院落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在尊重用户意愿的情况下,对其平面进行设计。
为了找寻传统乡村生活习俗,还要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新建的住宅中应该有足够宽敞的南向前院,并且建议根据不同的 需要选择性的附加后院。
南向的内院作为用户平日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并有一定的私密性,以保证住宅的居住质量。后院的尺寸应结合当地特征来布置,并做到足够的绿化空间,以保证老人和小孩有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
院落的维和采用虚实相生的布置方法。过于密实的墙面使街道两边的界面压抑而呆板,而过于空洞的限定又失去了院子的归属感,在保证街区风格统一的情况下,虚实比例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4)充分考虑现代社会下新农民生活需要,在尊重传统民居合院式布置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布局,增加活动室、书房等现代功能空间,并考虑到建筑空间的延续性,根绝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时代的进步而做相应的调整。
2.2.2 形态轮廓
传统河北民居,正房一般为硬山卷棚顶。倒座房与厢房,一般采用单坡屋顶形式,从檐口开始坡起,直至院墙顶部,丰富的屋顶形式叠加组合形成了乡村空间丰富的天际线。但是,传统屋顶构造与现代快节奏的建造技术产生了排异,人们已经慢慢放弃了传统的建造方法,村落形象多多少少受到破坏。于是,屋顶倒坡的形式将作为新建筑的典型形象被提出。倒坡屋顶的形式可以使屋顶开窗成为可能,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与通风,产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增加了空间的舒适度,十分有利。
并且通过倒坡屋顶的设计,将雨水收集到院内,经过弃流--贮水--清水等简单易操作的工艺将收集的雨水用作冲厕、绿化浇灌、地面冲撒等用途,既能提高雨水收集效能减少雨天对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又可以改变局部环境,做到低碳环保。
2.2.3 节能技术与被动式太阳能技术
在资源消耗严重的今天,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住宅的能耗尽量降低,这些可以通过节能技术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来实现。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
1)发展新技术,鼓励使用当地建材。
设计策略明确后,要注意选择本地材料和处理过程相对简单的材料。要用无毒的材料代替那些经过化学处理的材料和有毒的材料。最理想的情况则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进行很方便的循环再利用。
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
a 在户型设计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b 提供直接的通风环境,以对流的方式帮助居住者降温或者升温
c 提供间接地舒适的通风环境,直接给建筑的结构进行升温或者降温,间接地提高居住舒适感,并更有效的利用“免费能源”。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的典型过程:收集(南面使用双层玻璃窗户)—存储(通常在楼板和内墙处建造蓄热体即热质量来吸收热量并在房屋内部降温时再将热量缓慢散发)—散發(通过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缓慢散发)
目前可以采用的家用被动式太阳能系统最常见的则是直接得热、间接得热以及隔离得热。
太阳能光电系统
太阳能光电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本身使用寿命长,生产电能的同时并不排除有毒产品。只要安装在房顶就可以开始工作,避免了由于输送过程造成造成的能量损失。太阳能光电系统并不需要太多的维护费用,只要保持表面清洁就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的住宅设计都应考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减少碳排放量,利用清洁环保的能源。
设计新的灰水系统,利用雨水收集以及使用过一次的水,作为第二次非饮用目的的使用。
结语
由于城市化节奏的加速以及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建设不可能在沿用传统模式来进行,但乡村特有的风貌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消退,乡村有别于城市之美就在于它特有的质朴、自然的田园“低碳”人居环境。这个目标则是我们新农村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乡村 低碳 生态人居 模式 节能
Abstract: start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phenomena and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to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al low-carbon,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oposed rural life livable low-carbon system.Key words: rural low-carbon eco-Habitat mode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S7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象与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国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新农村建设既要保证积极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果,又要防止各种偏差的出现,就要认真准确的理解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任务。虽然这五句话意义深刻给我们明确的指出了目标,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变革,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在目前已有的进程中,我们的确出现了很多认知上的错误。
因为乡村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在漫长的时间作用下,他们演变成了一个个复杂的生命体,外表看似简单无序,实则内部隐藏了很多秩序与关联。但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受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冲击,我们已经看不到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民居,取而代之的则是标榜现代化、造型统一化的现代住宅,但乡村论起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却又与这种建设方式大相径庭,既不像“村”,又不像“城”,正经历着模糊尴尬的一个过程,与其说是新农村建设不如说是农村的城市化建设更为确切。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村落總体规划不够全面科学,空间布局形态呈现“无生命”现象
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没有把规划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忽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导致村落规划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科学与指导。为了加强政绩,促进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某些乡村空间布局效仿城市空间布局,丢掉了原本尺度适宜,空间变化丰富的传统乡村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空间布局,虽然看似像城市化迈进了一大步,实则是失去了传统乡村的魅力所在,使得一个个极其复杂的“生命体”,变得模糊陌生毫无“生命”,这是当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
2、设计者与管理者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设计者与管理者缺乏对当地村落历史的研究和现状的考察,单纯的以建设城市的方式来建造“新村”,追求前卫时髦,却忽略了传统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得村落建设变得盲目与从众。一些地方的管理者甚至打出“一村一形象”的口号,过度热衷新村屋建设,不断做表面文章,忽略公共服务与文化建设等工作,使得村落建设失去其原本的文脉与魅力。
资金、土地等重要因素影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对个别试点新农村工作的推进,发现了很多诸如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二是土地制约明显。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新农村建设面临两极化现象
一方面,有的乡村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固其新农村建设彻底抛弃现在,穿鞋带帽,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向前看,否定传统,全盘城市化。
乡村建设与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并不是单一的建筑科学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与否似乎又都反应到建设层面上来了。那么从乡村现状出发,考虑当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如何建造符合当今社会主题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迫切的要求我们再一次走进农村,从混沌中清晰地思考,找到乡村成功转型的建设方式。
“低碳”体系的营建
2.1 “院落”似的乡村基本生活单元
地区气候与地形地貌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新农村”建设应该挖掘出在那些特定“场所”中具有诱发空间形态的因素,使乡村空间格局与场所的特征保持一致。
以河北地区为例。河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东临渤海,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多年来,村落总体规划布局具有随意性,没有考虑到村庄未来规划发展用地,阻碍村庄发展。考虑到低碳生态环保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以及河北传统民居以庭院为单位的建筑形制,故提出了“院落基本生活单元”的概念,即几户民居组成最小的乡村聚落单位,中心留有灵活的院落式空地,作为基本生活单元的公共空间,可布置小型活动中心、锻炼场地以及平台空间,使这个小型的“院落”始终保持着公园般的公共聚集性的环境。这样的小型生活单元既可以单独营建又可以灵活的融入到整体村镇建设的周期当中。在这种模式下的空间组合,既保持灵活多变,又保持村庄建设的高度统一性,进而形成该地区的空间构成法。
经过现有用地考察以及民意调查,8~12户民居为一个基本单元较为合适。其中维和的“院落”公共空间,将这8~12户居民联系成为一个小整体,并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适当合理调配。
2.2 “借鉴+调整”的低碳建造模式
河北传统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相似,根据主人经济实力不同规模有大有小,但都是合院建筑,均以院落为组成单元,平面布局讲究长幼尊卑,注重实用功能。喜爱中轴对称布局,正房等级最高坐北朝南,东西厢房沿两侧布置。如规模更大的,则需要增加院落进行横向并列或者竖向串联布置。高大的院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仅作围墙之用,另一部分兼做倒座或是厢房的背墙之用。其他部分院墙往往做正房或者厢房的背墙之用。房屋开间数一般都是单数,三到七间不等,开窗均向院内而不对外,这种布局顺应地区气候特点,不仅可以增强采光通风和保温功能,还可以增强实用功能。
2.2.1平面布局
目前河北许多地区民居建设对于庭院的要求越来越低,有的甚至忽略了庭院的作用,以至于原本仅属于乡村特有的生活场景也渐渐消退。传统院落私密性较强,是民居内部较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因此在新的民居建造中要回归院落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在尊重用户意愿的情况下,对其平面进行设计。
为了找寻传统乡村生活习俗,还要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新建的住宅中应该有足够宽敞的南向前院,并且建议根据不同的 需要选择性的附加后院。
南向的内院作为用户平日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并有一定的私密性,以保证住宅的居住质量。后院的尺寸应结合当地特征来布置,并做到足够的绿化空间,以保证老人和小孩有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
院落的维和采用虚实相生的布置方法。过于密实的墙面使街道两边的界面压抑而呆板,而过于空洞的限定又失去了院子的归属感,在保证街区风格统一的情况下,虚实比例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4)充分考虑现代社会下新农民生活需要,在尊重传统民居合院式布置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布局,增加活动室、书房等现代功能空间,并考虑到建筑空间的延续性,根绝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时代的进步而做相应的调整。
2.2.2 形态轮廓
传统河北民居,正房一般为硬山卷棚顶。倒座房与厢房,一般采用单坡屋顶形式,从檐口开始坡起,直至院墙顶部,丰富的屋顶形式叠加组合形成了乡村空间丰富的天际线。但是,传统屋顶构造与现代快节奏的建造技术产生了排异,人们已经慢慢放弃了传统的建造方法,村落形象多多少少受到破坏。于是,屋顶倒坡的形式将作为新建筑的典型形象被提出。倒坡屋顶的形式可以使屋顶开窗成为可能,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与通风,产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增加了空间的舒适度,十分有利。
并且通过倒坡屋顶的设计,将雨水收集到院内,经过弃流--贮水--清水等简单易操作的工艺将收集的雨水用作冲厕、绿化浇灌、地面冲撒等用途,既能提高雨水收集效能减少雨天对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又可以改变局部环境,做到低碳环保。
2.2.3 节能技术与被动式太阳能技术
在资源消耗严重的今天,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住宅的能耗尽量降低,这些可以通过节能技术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来实现。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
1)发展新技术,鼓励使用当地建材。
设计策略明确后,要注意选择本地材料和处理过程相对简单的材料。要用无毒的材料代替那些经过化学处理的材料和有毒的材料。最理想的情况则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进行很方便的循环再利用。
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
a 在户型设计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b 提供直接的通风环境,以对流的方式帮助居住者降温或者升温
c 提供间接地舒适的通风环境,直接给建筑的结构进行升温或者降温,间接地提高居住舒适感,并更有效的利用“免费能源”。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的典型过程:收集(南面使用双层玻璃窗户)—存储(通常在楼板和内墙处建造蓄热体即热质量来吸收热量并在房屋内部降温时再将热量缓慢散发)—散發(通过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缓慢散发)
目前可以采用的家用被动式太阳能系统最常见的则是直接得热、间接得热以及隔离得热。
太阳能光电系统
太阳能光电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本身使用寿命长,生产电能的同时并不排除有毒产品。只要安装在房顶就可以开始工作,避免了由于输送过程造成造成的能量损失。太阳能光电系统并不需要太多的维护费用,只要保持表面清洁就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的住宅设计都应考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减少碳排放量,利用清洁环保的能源。
设计新的灰水系统,利用雨水收集以及使用过一次的水,作为第二次非饮用目的的使用。
结语
由于城市化节奏的加速以及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建设不可能在沿用传统模式来进行,但乡村特有的风貌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消退,乡村有别于城市之美就在于它特有的质朴、自然的田园“低碳”人居环境。这个目标则是我们新农村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