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我国20世纪以来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覆盖面广、影响面大的重点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国农村的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西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来讲,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是难以实现的解决方案,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培养在职教师才是一条可行之路。因而,教师的培训是成功实施“农远工程”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过程中参加培训的教师纪律散漫、积极性不高
在教师培训的课堂上,培训教师正在进行示范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讲授,当时教师正讲到高潮部分,大屏幕上画面中群众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下面听课的学生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也被当时的画面所感染,教室里除了课件的声音外一片寂静。可就在这时,不知哪个参训教师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手机欢快的铃音与当时的气氛显得极不和谐,而且使在座的学生和其他参训教师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很不好。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的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交头接耳,不注意听讲;有的教师在上机操作时不按要求操作,总干些和培训无关的事;有的上课迟到早退……这都反映出某些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态度不端正,在培训前缺乏思想上的教育。
(二)培训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都希望通过培训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期望培训内容具有实用性,特别希望把信息技术培训和自己所关注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解决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而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基本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差异,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引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贴近教师的需求,而且有的培训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有的内容对某些教师又毫无意义,导致很多培训流于表面,根本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培训中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
现在的培训往往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有些培训教师一方面要求参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自己却不给他们参加教学讨论的机会和体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中只是被动地模仿培训者所讲的教学技能,没有自己的主动体验和创造。
(四)培训制度存在缺陷
有的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是完成任务,派出去学习的教师也是一些“富余”人员,这些人不能胜任教学,只是去应付一下,完成任务,确保校长的考核不减分,这样的培训学习就成了一种形式。有的教师一年学好几次,成了学习“专业户”,音体美也学,语数外也不缺,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培训机会不公平的问题,与培训的目的相去甚远。此外每期培训结束后,培训院校与参加培训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太少,缺少跟踪制度。参训教师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培训的管理部门和继续教育中心没有建立跟踪制度,对参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反馈。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比较被动,只是一种简单的低水平重复,没有突破。
二、解决培训中不良心态与问题的对策
诚然,影响参加“农远工程”培训教师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此侧重于从培训中所观察到的参训教师的行为心理表现找出目前培训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针对培训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态度等问题,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与接受培训教师、相关领导之间的访谈,我们采用以下对策,努力解决不良心理、态度等问题。
(一)做好宣传与思想工作,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应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培训机构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认识,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介绍成功经验;通过多渠道宣传与培训机构教师的引导,在心理上帮助参训教师克服焦虑、得过且过、茫然等不良心理与消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应成立以主管教育的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培训机构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培训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计划,要建立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登记制度。学校领导应该对这一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积极鼓励和支持本校教师参加培训,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作为其职务聘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精选合适的培训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短期的培训就能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有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教师仅仅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操作;第二是熟练掌握操作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和学的辅助工具,如使用信息技术制作演示课件与收集信息;第三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整合到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应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层次相结合,不同应用层次的培训可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应一刀切。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之间的差异,使培训内容真正贴近教师的需求,通过培训来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灵活进行教学设计;也可以采用研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让学员真正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让学员掌握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学习服务。
(三)在培训过程中应真正体现以参加培训教师为本的思想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要尊重参加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保证通过培训能解决参训教师原来不能解决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学有所用。要以参加培训教师所遇到的难题与其个人发展为本,应加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力提倡“参与式”培训,鼓励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积极互动。要改变培训者”一言堂”的作风,培训者应更多地把自己要讲的主题呈现出来,鼓励听课的参训教师就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四)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采用集中培训与长期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保证“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农远工程”是—个浩大的工程,绝非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根本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领导、培训机构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共同努力,长期积累,循序渐进。
就培训机构来讲,针对参训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可选择一批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有一定基础的教师,首先通过培训,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专家,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教育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还有就是教师在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更需要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让教师持续不断地得到帮助,才会使学科教师能尽快地将信息技术与其自身的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增长教学智慧。
(宋时春摘自《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第6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过程中参加培训的教师纪律散漫、积极性不高
在教师培训的课堂上,培训教师正在进行示范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讲授,当时教师正讲到高潮部分,大屏幕上画面中群众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下面听课的学生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也被当时的画面所感染,教室里除了课件的声音外一片寂静。可就在这时,不知哪个参训教师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手机欢快的铃音与当时的气氛显得极不和谐,而且使在座的学生和其他参训教师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很不好。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的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交头接耳,不注意听讲;有的教师在上机操作时不按要求操作,总干些和培训无关的事;有的上课迟到早退……这都反映出某些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态度不端正,在培训前缺乏思想上的教育。
(二)培训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都希望通过培训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期望培训内容具有实用性,特别希望把信息技术培训和自己所关注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解决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而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基本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差异,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引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贴近教师的需求,而且有的培训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有的内容对某些教师又毫无意义,导致很多培训流于表面,根本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培训中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
现在的培训往往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有些培训教师一方面要求参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自己却不给他们参加教学讨论的机会和体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中只是被动地模仿培训者所讲的教学技能,没有自己的主动体验和创造。
(四)培训制度存在缺陷
有的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是完成任务,派出去学习的教师也是一些“富余”人员,这些人不能胜任教学,只是去应付一下,完成任务,确保校长的考核不减分,这样的培训学习就成了一种形式。有的教师一年学好几次,成了学习“专业户”,音体美也学,语数外也不缺,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培训机会不公平的问题,与培训的目的相去甚远。此外每期培训结束后,培训院校与参加培训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太少,缺少跟踪制度。参训教师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培训的管理部门和继续教育中心没有建立跟踪制度,对参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反馈。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比较被动,只是一种简单的低水平重复,没有突破。
二、解决培训中不良心态与问题的对策
诚然,影响参加“农远工程”培训教师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此侧重于从培训中所观察到的参训教师的行为心理表现找出目前培训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针对培训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态度等问题,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与接受培训教师、相关领导之间的访谈,我们采用以下对策,努力解决不良心理、态度等问题。
(一)做好宣传与思想工作,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应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培训机构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认识,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介绍成功经验;通过多渠道宣传与培训机构教师的引导,在心理上帮助参训教师克服焦虑、得过且过、茫然等不良心理与消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应成立以主管教育的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培训机构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培训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计划,要建立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登记制度。学校领导应该对这一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积极鼓励和支持本校教师参加培训,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作为其职务聘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精选合适的培训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短期的培训就能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有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教师仅仅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操作;第二是熟练掌握操作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和学的辅助工具,如使用信息技术制作演示课件与收集信息;第三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整合到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应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层次相结合,不同应用层次的培训可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应一刀切。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之间的差异,使培训内容真正贴近教师的需求,通过培训来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灵活进行教学设计;也可以采用研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让学员真正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让学员掌握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学习服务。
(三)在培训过程中应真正体现以参加培训教师为本的思想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要尊重参加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保证通过培训能解决参训教师原来不能解决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学有所用。要以参加培训教师所遇到的难题与其个人发展为本,应加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力提倡“参与式”培训,鼓励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积极互动。要改变培训者”一言堂”的作风,培训者应更多地把自己要讲的主题呈现出来,鼓励听课的参训教师就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四)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采用集中培训与长期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保证“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农远工程”是—个浩大的工程,绝非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根本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领导、培训机构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共同努力,长期积累,循序渐进。
就培训机构来讲,针对参训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可选择一批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有一定基础的教师,首先通过培训,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专家,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教育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还有就是教师在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更需要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让教师持续不断地得到帮助,才会使学科教师能尽快地将信息技术与其自身的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增长教学智慧。
(宋时春摘自《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第6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