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躯体矢状平衡由脊柱骨盆及下肢共同协调、维持。脊柱骨盆序列对躯体矢状平衡起重要作用,还参与腰椎滑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退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另外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还与脊柱畸形手术策略制定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脊柱骨盆冠、矢状参数是脊柱骨盆序列数值化表现,通常是通过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所获得。人体脊柱骨盆正侧位X线片是通过人体站立位姿势获得的,是一种经济、易用、高效的骨显像辅助检查,其为脊柱骨盆序列的研究提供重要的途径。但是在摄脊柱骨盆侧位X线片时,人体放松站立位下上肢位于身体两侧对躯干的遮挡使脊柱显影不清,导致相关参数难以测量。因此,早期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采用屈曲肩关节使上肢前移的摄片体位从而获得较清的显像,但这种方式的体位会对脊柱骨盆矢状序列产生显著性影响,表现为部分参数偏离原有的真实值。即使是相同的体位,摆放姿势的微小变异还可能掩盖或者增大多次摄片的差异,如脊柱矫形治疗中,通过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时对矫正度数的错误判断。因此,不同摄片体位会对我们的临床治疗及研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提供一种精确、稳定且有代表性的摄片体位十分重要,为此多位学者各自提出数种不同的摄片体位并进行评估。其中体位包括上肢有支撑的被动体位和无支撑的主动体位,涉及不同的屈肩及屈膝角度。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总结对不同摄片体位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