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人的篇章——河北省文联“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活动巡礼
安春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2017年1月,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活动全面启动。截至9月底,有十几万人以不同方式参与活动,收到社会各界各类文艺作品来信来稿近20000件,其中文学作品2730篇,书法作品4110件,美术作品3140件,摄影作品6450幅,戏剧作品30部,音乐作品150首,曲艺作品50件,舞蹈作品14部,杂技作品5部,民间艺术工艺品500件,影视剧、微电影共40余部……精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石家庄等地多次展出、展演,唱响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主旋律,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和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燕赵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李保国、塞罕坝先进集体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河北文艺工作者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他们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精神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他以知识绘成风景。”今年6月10日,河北省组织创排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感人的故事配上河北梆子那激越的唱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2016年4月10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猝然离世,令无数人痛心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讲述的就是李保国的故事。该剧由我国知名编剧孙德民担任编剧,中国导演学会会长黄在敏任总导演,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刘科栋任舞美设计,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邱瑞德饰演李保国。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激越的梆子声腔、感人的故事场景、震撼的内心独白、独特的戏曲魅力,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素评价说,此剧让李保国的形象活了起来,让他的精神不再是空谈和口号,不是刻板的说教。话剧研究者余林认为,河北梆子的高亢激越、悲壮粗犷是《李保国》的艺术生命,是《李保国》的戏韵。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在她的文章《崇高的精神隽永的形象——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创排感想》中说,出演英模人物的戏剧,既是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接受教育,实现思想升华的过程。用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这是每一个演员的实际行动,也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河北梆子《李保国》的每一个主創,都深深地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全心投入创排工作,研究剧本到深夜是家常便饭,连续十几个小时不间断排练是工作常态。特别是组织巡演时,不论是冒着风雪,还是顶着烈日,没有人请假怠工,没有人叫苦喊累。
除了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受众面更广的电影也是展现李保国精神的极佳载体。以往常在春晚小品里以喜剧面孔示人的演员林永健,这次担纲了主演李保国这一重任。为了演好这个形象,今年4月,林永健和主创人员来到李保国工作生活过的内丘县岗底村“安营扎寨”,天天跟老乡们聊天,去果园里转悠,从众人的讲述里,慢慢体察感知李保国的音容形态。以至于当李保国的老伴儿郭素萍看到镜头中的林永健时,忍不住赞叹:“保国那个倔劲儿上来,就这样。他演得真是用心,而且确实神似。”
以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林永健这次也是拼了。有一场戏,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林永健眼睛都肿得睁不开了,却没有一句抱怨。还有一场李保国去为恩师扫墓的戏,那天小雨迷蒙,林永健的情绪很到位,虽然只有一个背影,但是脊背弯弯,脚步颤颤。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现场很多人的眼泪流了下来。
据了解,这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由赵琦担纲执导的电影已杀青,目前影片正在抓紧后期制作,年内将在全国院线上映。
以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讴歌英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诗人蒲素平反复研读李保国事迹材料,创作了长诗《太行新愚公书——致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张彤以李保国事迹为题材创排了舞蹈《情满太行》;优秀词作家韩雪创作了多首歌颂李保国的歌词;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袁振永创作了民间风格剪纸《李保国》;行唐农民画家赵成龙将李保国教果农剪枝的场景展现在色彩艳丽、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民画《太行新愚公》中……
继李保国之后,今年,河北又一先进典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号召全党全社会学习,那就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以各种文艺形式再现这一英雄群体,成为全省文艺工作者们积极的行动。承德市文联主席、诗人王琦创作了诗歌《绿色丰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杨勇与承德籍著名编剧、导演郭靖宇等担纲编剧,精心打造的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即将在承德开拍;承德市音乐家协会开展了“绿色的呼唤”主题原创音乐作品展演;承德市文联与市林业局共同举办了“全国森林摄影大赛”,将参赛入展作品结集成《承德森林摄影画册》出版,并制作森林音乐风光片,在网络等新媒体上传播……
在关注塞罕坝建设者的艺术家中,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海琦。这位摄影界的女汉子,从2014年5月开始,聚焦扎根塞罕坝的80后大学生群体,拍摄出系列专题作品。此外,她还将镜头对准了条件最艰苦的莫里莫望火楼,对准了在那里坚守了十年的一对夫妻——孟庆林和董建芹。
莫里莫望火楼直到2014年10月才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通了电。此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陪伴夫妻俩的只有两条狗和一台嵫啦啦响的收音机。做饭要劈柴烧火,饮用水要到几里外的水井去挑,那口井经常断水,常常得积存很多日子才能挑上来一点点儿,洗澡简直是奢望。到了冬天,墙壁、房顶、窗户挂满厚厚的冰霜,瞭望口刚刚铲过霜雪,过一会儿又被封个严严实实,夫妻俩必须再刮出一小片透亮的地方,才能及时观测瞭望。他们的报告迅速、准确,曾多次发现危险的火情,把火险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在这艰苦的岁月里,董建芹因为丈夫下山去买菜,自己怀着身孕往塔楼上拎东西而永远失去了她的第二个孩子……
安春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2017年1月,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活动全面启动。截至9月底,有十几万人以不同方式参与活动,收到社会各界各类文艺作品来信来稿近20000件,其中文学作品2730篇,书法作品4110件,美术作品3140件,摄影作品6450幅,戏剧作品30部,音乐作品150首,曲艺作品50件,舞蹈作品14部,杂技作品5部,民间艺术工艺品500件,影视剧、微电影共40余部……精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石家庄等地多次展出、展演,唱响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主旋律,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和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燕赵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李保国、塞罕坝先进集体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河北文艺工作者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他们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精神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他以知识绘成风景。”今年6月10日,河北省组织创排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感人的故事配上河北梆子那激越的唱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2016年4月10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猝然离世,令无数人痛心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讲述的就是李保国的故事。该剧由我国知名编剧孙德民担任编剧,中国导演学会会长黄在敏任总导演,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刘科栋任舞美设计,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邱瑞德饰演李保国。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激越的梆子声腔、感人的故事场景、震撼的内心独白、独特的戏曲魅力,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素评价说,此剧让李保国的形象活了起来,让他的精神不再是空谈和口号,不是刻板的说教。话剧研究者余林认为,河北梆子的高亢激越、悲壮粗犷是《李保国》的艺术生命,是《李保国》的戏韵。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在她的文章《崇高的精神隽永的形象——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创排感想》中说,出演英模人物的戏剧,既是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接受教育,实现思想升华的过程。用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这是每一个演员的实际行动,也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河北梆子《李保国》的每一个主創,都深深地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全心投入创排工作,研究剧本到深夜是家常便饭,连续十几个小时不间断排练是工作常态。特别是组织巡演时,不论是冒着风雪,还是顶着烈日,没有人请假怠工,没有人叫苦喊累。
除了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受众面更广的电影也是展现李保国精神的极佳载体。以往常在春晚小品里以喜剧面孔示人的演员林永健,这次担纲了主演李保国这一重任。为了演好这个形象,今年4月,林永健和主创人员来到李保国工作生活过的内丘县岗底村“安营扎寨”,天天跟老乡们聊天,去果园里转悠,从众人的讲述里,慢慢体察感知李保国的音容形态。以至于当李保国的老伴儿郭素萍看到镜头中的林永健时,忍不住赞叹:“保国那个倔劲儿上来,就这样。他演得真是用心,而且确实神似。”
以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林永健这次也是拼了。有一场戏,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林永健眼睛都肿得睁不开了,却没有一句抱怨。还有一场李保国去为恩师扫墓的戏,那天小雨迷蒙,林永健的情绪很到位,虽然只有一个背影,但是脊背弯弯,脚步颤颤。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现场很多人的眼泪流了下来。
据了解,这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由赵琦担纲执导的电影已杀青,目前影片正在抓紧后期制作,年内将在全国院线上映。
以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讴歌英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诗人蒲素平反复研读李保国事迹材料,创作了长诗《太行新愚公书——致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张彤以李保国事迹为题材创排了舞蹈《情满太行》;优秀词作家韩雪创作了多首歌颂李保国的歌词;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袁振永创作了民间风格剪纸《李保国》;行唐农民画家赵成龙将李保国教果农剪枝的场景展现在色彩艳丽、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民画《太行新愚公》中……
继李保国之后,今年,河北又一先进典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号召全党全社会学习,那就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以各种文艺形式再现这一英雄群体,成为全省文艺工作者们积极的行动。承德市文联主席、诗人王琦创作了诗歌《绿色丰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杨勇与承德籍著名编剧、导演郭靖宇等担纲编剧,精心打造的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即将在承德开拍;承德市音乐家协会开展了“绿色的呼唤”主题原创音乐作品展演;承德市文联与市林业局共同举办了“全国森林摄影大赛”,将参赛入展作品结集成《承德森林摄影画册》出版,并制作森林音乐风光片,在网络等新媒体上传播……
在关注塞罕坝建设者的艺术家中,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海琦。这位摄影界的女汉子,从2014年5月开始,聚焦扎根塞罕坝的80后大学生群体,拍摄出系列专题作品。此外,她还将镜头对准了条件最艰苦的莫里莫望火楼,对准了在那里坚守了十年的一对夫妻——孟庆林和董建芹。
莫里莫望火楼直到2014年10月才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通了电。此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陪伴夫妻俩的只有两条狗和一台嵫啦啦响的收音机。做饭要劈柴烧火,饮用水要到几里外的水井去挑,那口井经常断水,常常得积存很多日子才能挑上来一点点儿,洗澡简直是奢望。到了冬天,墙壁、房顶、窗户挂满厚厚的冰霜,瞭望口刚刚铲过霜雪,过一会儿又被封个严严实实,夫妻俩必须再刮出一小片透亮的地方,才能及时观测瞭望。他们的报告迅速、准确,曾多次发现危险的火情,把火险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在这艰苦的岁月里,董建芹因为丈夫下山去买菜,自己怀着身孕往塔楼上拎东西而永远失去了她的第二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