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编选了美国作家阿西莫夫的科普小论文《被压扁的沙子》,他在文中否定了导致恐龙灭绝的“火山说”,以“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为论据,证明了与“火山说”相对立的理论——“撞击说”。教学中,我在互动中拎出了作者的思路——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高温会让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有火山就没有斯石英,因为火山会把斯石英恢复成普通的沙子。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和检测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所以,“撞击说”被确证,“火山说”被排除。紧接着,我介绍阿西莫夫素以写作的逻辑性强著称。此时,学生刘质疑:作者在文中第8段说斯石英的原子之间有相互排斥的趋势,数百万年后会变为普通沙子。可6500万年前撞击形成的斯石英为何至今仍没有变成普通沙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脱口而出:“交代不够周密,有疏漏。”这是不是阿西莫夫的疏漏呢?我立即抓住了这一问题,将它抛向全体学生。
学生李说:“先得搞清拉顿地区的岩层是如何形成的?”言之有理,我又将这一问题向同学们重申一遍。
学生刘说:“文中第17段说‘这些斯石英在沉降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我从资料上知道6500万年的撞击之后,成千上万吨的尘埃和碎石被溅到了平流层,罩住了地球,遮挡了阳光,使得地球连续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都处于黄昏状的黑暗之中。这些东西回落到地球上肯定会堆积成厚厚的一层。可它们又怎么成了岩层了呢?”持之有据,问之有力。我点评道。
“百万年,千万年,沧海桑田,运动的地球上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事,所以就有了拉顿地区的岩层。”学生倪说罢,全班都乐了。我也笑着说,不能完全叫人信服。
学生李说:“会不会是含有斯石英‘堆积层’的板块,在地壳运动时与另一板块挤压在一起,形成了拉顿地区的岩层呢!”大多同学在沉思中微微点头。
学生刘说:“就算是这样,岩层中斯石英的原子之间就没有相互排斥的趋势了吗?6500万年的漫长岁月就不能将其变成普通沙子?”嗳,问题又回来了。我又适时点了一句。
教室里的气氛有点沉闷,我觉得自己也像是被强烈挤压的沙子。
情急之下,我只得这样引导:斯石英数百万年后会变为普通沙子是实,在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也是实,现在我们只能来找6500年不变化的原因了。
学生曾说:“文中第13段提到‘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那么岩层内部的压力是否会与地壳深处的相等?”
学生程说:“也许斯石英几百万年后会变为普通沙子是在通常情况下,而在岩层中是属于特殊情况。”
诸如此类,皆属推测。科学的答案我们还无从知晓。按说,作者习惯于将补充说明的文字放在括号里的这种方式来写作(《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作者用了三次),为何在16段的末尾不再来一次呢?我自说自话。
“看来只能认为是阿西莫夫交代不够周密,是个‘疏漏’了。”有的同学嘀咕道。
“真的是阿西莫夫的‘疏漏’?”我用探询的目光扫视着同学们,希望得到满意的回答。机敏的语文科代表说,老师,我们来举手表决吧!表决结果虽只是部分赞同是“疏漏”,但我却认为这节课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说实话,课后我又仔细推敲了课文内容,也觉得阿西莫夫对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这一交代含糊不清,应该算是个疏漏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馆驿学校)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脱口而出:“交代不够周密,有疏漏。”这是不是阿西莫夫的疏漏呢?我立即抓住了这一问题,将它抛向全体学生。
学生李说:“先得搞清拉顿地区的岩层是如何形成的?”言之有理,我又将这一问题向同学们重申一遍。
学生刘说:“文中第17段说‘这些斯石英在沉降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我从资料上知道6500万年的撞击之后,成千上万吨的尘埃和碎石被溅到了平流层,罩住了地球,遮挡了阳光,使得地球连续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都处于黄昏状的黑暗之中。这些东西回落到地球上肯定会堆积成厚厚的一层。可它们又怎么成了岩层了呢?”持之有据,问之有力。我点评道。
“百万年,千万年,沧海桑田,运动的地球上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事,所以就有了拉顿地区的岩层。”学生倪说罢,全班都乐了。我也笑着说,不能完全叫人信服。
学生李说:“会不会是含有斯石英‘堆积层’的板块,在地壳运动时与另一板块挤压在一起,形成了拉顿地区的岩层呢!”大多同学在沉思中微微点头。
学生刘说:“就算是这样,岩层中斯石英的原子之间就没有相互排斥的趋势了吗?6500万年的漫长岁月就不能将其变成普通沙子?”嗳,问题又回来了。我又适时点了一句。
教室里的气氛有点沉闷,我觉得自己也像是被强烈挤压的沙子。
情急之下,我只得这样引导:斯石英数百万年后会变为普通沙子是实,在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也是实,现在我们只能来找6500年不变化的原因了。
学生曾说:“文中第13段提到‘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那么岩层内部的压力是否会与地壳深处的相等?”
学生程说:“也许斯石英几百万年后会变为普通沙子是在通常情况下,而在岩层中是属于特殊情况。”
诸如此类,皆属推测。科学的答案我们还无从知晓。按说,作者习惯于将补充说明的文字放在括号里的这种方式来写作(《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作者用了三次),为何在16段的末尾不再来一次呢?我自说自话。
“看来只能认为是阿西莫夫交代不够周密,是个‘疏漏’了。”有的同学嘀咕道。
“真的是阿西莫夫的‘疏漏’?”我用探询的目光扫视着同学们,希望得到满意的回答。机敏的语文科代表说,老师,我们来举手表决吧!表决结果虽只是部分赞同是“疏漏”,但我却认为这节课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说实话,课后我又仔细推敲了课文内容,也觉得阿西莫夫对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这一交代含糊不清,应该算是个疏漏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馆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