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文登市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地农民收入与支出状况。研究表明:近年来,该市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但受政策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速度依旧迟缓。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继续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期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农民;收入;支出;路径
一、概念说明
所谓农民纯收入即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按性质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文登市农民收入状况及原因分析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1645平方千米,人口253.6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占48.8%。全市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共有村居886个。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势态: 2000~2010年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72.8%,年平均增长15.7%(见表1)。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农民纯收入的划分,当前文登市农民的收入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兼业化程度的提高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不断增长,迄今为止已有 8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被"消化"[2]。之所以能取得这一硕果,得益于不断发展的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以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需求随之上升,带动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家庭经营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中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3] 。随着各项涉农政策的逐步完善,当地涌现了大批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68家,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共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盈余4000余万元 [1],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的同时促进了收入的增长。
3、健全土地流转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1%,约有1.5万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4]。宋村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土地流转面积达566. 67余公顷,占全镇耕地总数的12. 8%[5],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也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带动转移性收入提升。当前国家补贴项目集中于农机购置和良种补贴,2010年文登市共核实玉米良种补贴资金达到374万余元[1]。此外,当地2010年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按照新标准,保障政策的救助面也将有所扩大。
三、文登市农民支出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资价格暴涨引发生产资料支出增加。当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虽然农产品价格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然而一路飚升的农资价格同样令人咋舌:与去年同期相比,化肥价格平均涨幅在25%左右;农平均上涨4%;抛秧盘平均上涨160%;农药的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因农资涨价,农民种田成本增加50元以上/亩。
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缓解医疗压力。当地3家二级医院在按新农合规定报销35%的基础上,采取医院补贴的办法将报销比例提高到60%,然而新农合只解决了看小病问题,重大疾病仍没有得到合理补偿,治疗费用大部分仍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民因病致贫现象依然严重。而医院在人力资源以及硬件设施方面的落后,使得部分病人的治疗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3、持续飙升的房价助增农民住房开支。根据当地习俗,结婚住房一般是由男方来购置的,这也是衡量男方家庭实力以及女方是否嫁的体面的标准。因而大部分育有男孩的农村家庭,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节衣缩食辛苦半生,往往也是为了以后能让子女体面生活。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地住房价格持续攀升,购置一套住房起码要二三十万,这就意味着那些育有男孩的农村家庭购房压力随之增长。
4、教育体制不完善带动教育支出增加。目前除了义务教育之外,学前教育、上高中、读大学等都需自费,并且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招生人数逐年提升,使得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就大学而言,一年费用至少万元,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费也由公费制变为奖学金制。可见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已经远远超过了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直接导致那些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的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逐年递增。
四、关于威海文登市农民增收路径探寻
通过对文登市农民收支现状的分析,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初步探寻了适合当地农民的以下增收路径:
1、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及特色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发展当地特色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行一村或一(合作)社一品牌策略,打造符合各村特色的农业品牌,以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2、积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严厉打击拖欠民工工资的恶性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增加补贴等方式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局面进行控制,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同时给予进入高校深造的农民子女以相关经费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村对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部分学费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扩大农民分享土地资本化收益的权利,加大对相关知识的宣传,以使更多的农民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政府的各项涉农政策,促进土地依法、有偿流转,保证农民获得稳定收入;同时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使其更好地为土地依法、有偿流转服务。
5、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费用的补偿方式,建议将医疗补偿标准与农民收入水平挂钩,提高对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扩大新农合使用范围,同时优化现有二级医院的医疗设施与人力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威海市统计信息网
[2]李瑛:"山东省文登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和方法"[J] 《调研世界》 2008(2)
[3]史清华:"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收入增长与结构变迁--中国农家经济变迁:1978-2007"
[4]文登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5]赵迎红,侯新军:"文登市宋村镇农村土地流转探索" 《山东国土资源》 2010(12)
作者简介:卢晓瑜(1988.3-),女,山东文登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丛铭超(1987.6-),女,山东威海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农民;收入;支出;路径
一、概念说明
所谓农民纯收入即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按性质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文登市农民收入状况及原因分析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1645平方千米,人口253.6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占48.8%。全市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共有村居886个。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势态: 2000~2010年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72.8%,年平均增长15.7%(见表1)。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农民纯收入的划分,当前文登市农民的收入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兼业化程度的提高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不断增长,迄今为止已有 8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被"消化"[2]。之所以能取得这一硕果,得益于不断发展的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以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需求随之上升,带动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家庭经营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中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3] 。随着各项涉农政策的逐步完善,当地涌现了大批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68家,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共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盈余4000余万元 [1],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的同时促进了收入的增长。
3、健全土地流转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1%,约有1.5万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4]。宋村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土地流转面积达566. 67余公顷,占全镇耕地总数的12. 8%[5],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也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带动转移性收入提升。当前国家补贴项目集中于农机购置和良种补贴,2010年文登市共核实玉米良种补贴资金达到374万余元[1]。此外,当地2010年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按照新标准,保障政策的救助面也将有所扩大。
三、文登市农民支出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资价格暴涨引发生产资料支出增加。当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虽然农产品价格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然而一路飚升的农资价格同样令人咋舌:与去年同期相比,化肥价格平均涨幅在25%左右;农平均上涨4%;抛秧盘平均上涨160%;农药的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因农资涨价,农民种田成本增加50元以上/亩。
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缓解医疗压力。当地3家二级医院在按新农合规定报销35%的基础上,采取医院补贴的办法将报销比例提高到60%,然而新农合只解决了看小病问题,重大疾病仍没有得到合理补偿,治疗费用大部分仍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民因病致贫现象依然严重。而医院在人力资源以及硬件设施方面的落后,使得部分病人的治疗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3、持续飙升的房价助增农民住房开支。根据当地习俗,结婚住房一般是由男方来购置的,这也是衡量男方家庭实力以及女方是否嫁的体面的标准。因而大部分育有男孩的农村家庭,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节衣缩食辛苦半生,往往也是为了以后能让子女体面生活。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地住房价格持续攀升,购置一套住房起码要二三十万,这就意味着那些育有男孩的农村家庭购房压力随之增长。
4、教育体制不完善带动教育支出增加。目前除了义务教育之外,学前教育、上高中、读大学等都需自费,并且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招生人数逐年提升,使得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就大学而言,一年费用至少万元,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费也由公费制变为奖学金制。可见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已经远远超过了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直接导致那些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的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逐年递增。
四、关于威海文登市农民增收路径探寻
通过对文登市农民收支现状的分析,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初步探寻了适合当地农民的以下增收路径:
1、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及特色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发展当地特色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行一村或一(合作)社一品牌策略,打造符合各村特色的农业品牌,以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2、积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严厉打击拖欠民工工资的恶性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增加补贴等方式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局面进行控制,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同时给予进入高校深造的农民子女以相关经费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村对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部分学费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扩大农民分享土地资本化收益的权利,加大对相关知识的宣传,以使更多的农民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政府的各项涉农政策,促进土地依法、有偿流转,保证农民获得稳定收入;同时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使其更好地为土地依法、有偿流转服务。
5、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费用的补偿方式,建议将医疗补偿标准与农民收入水平挂钩,提高对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扩大新农合使用范围,同时优化现有二级医院的医疗设施与人力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威海市统计信息网
[2]李瑛:"山东省文登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和方法"[J] 《调研世界》 2008(2)
[3]史清华:"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收入增长与结构变迁--中国农家经济变迁:1978-2007"
[4]文登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5]赵迎红,侯新军:"文登市宋村镇农村土地流转探索" 《山东国土资源》 2010(12)
作者简介:卢晓瑜(1988.3-),女,山东文登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丛铭超(1987.6-),女,山东威海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