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驼背”动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骆驼,骆驼背上的驼峰非常有特色。在恐龙家族中有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它的背上也长着像驼峰一样的结构,这种恐龙就是在西班牙发现的昆卡猎龙。
在距今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欧洲西部的西班牙正经受着烈日的烘烤,不过内陆的一座淡水湖畔却很凉爽。几只似鹈(tí)鹕(hú)龙站在水中,它们正在岸边的水草中捕鱼。当抓到小鱼后,似鹈鹕龙就把小鱼暂时储藏在嘴巴下面的颊囊之中,就像今天的鹈鹕那样。
在湖边的灌木丛后面,一只奇特的恐龙正不怀好意地盯着似鹈鹕龙,它的驼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原来这是一只昆卡猎龙。昆卡猎龙虽然是行动敏捷的食肉恐龙,但还是跑不过似鹈鹕龙,毕竟似鹈鹕龙长得像鸵鸟一样瘦,而且还有两条大长腿。为了能够抓到猎物,昆卡猎龙只能采取偷袭的战术。
趁着似鹈鹕龙忙着低头捕鱼的大好时机,昆卡猎龙慢慢向前移动,可眼看着身前的植物已经无法再为自己提供掩护了,昆卡猎龙决定立即出击!它就像弹簧一样,“嗖”的一下从灌木丛后面跳了出来,然后高速向前冲去。
似鹈鹕龙被昆卡猎龙吓了一跳,等它们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沿着湖岸逃命。昆卡猎龙紧追不舍,它知道自己必须在似鹈鹕龙开始加速之前抓到猎物,否则今天就要饿肚子了。昆卡猎龙拼尽全力向前猛冲,一口咬住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只似鹈鹕龙的尾巴,然后将它猛地甩到空中。当似鹈鹕龙重重地摔在地上时,昆卡猎龙扑了上去,完成了一次疾速猎杀。
昆卡省位于西班牙中部,这里多见锥状山、峡谷等地貌。在裸露的岩石下,埋藏着许多古生物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就是在这里发现了“驼背龙”,它的化石在石板上清晰可见,算是很完整的了。
2010年,经过数年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昆卡猎龙,意思是“来自昆卡的猎人”。
目前仅发现了一具昆卡猎龙的化石,根据这具珍贵的化石,古生物学家还原了它的外形——这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食肉恐龙,体长约6米,臀高约1.8米,体重约800公斤。
昆卡猎龙的脑袋前面尖、后面宽,头顶两侧长着一对大眼睛。它的嘴巴很大,嘴中长有两排锋利的牙齿,牙齿形似刀片,边缘还长着便于切割猎物的小锯齿。
昆卡猎龙身强体壮,尾巴细长。别看它的长尾巴在空中晃来晃去的好像没什么用,其实尾巴对于维持身体在行走和奔跑中的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昆卡猎龙的运动能力完全依靠两条长而有力的后肢,其腿部肌肉相当发达,爆发出的力量能让昆卡猎龙跑得飞快。与后肢相比,昆卡猎龙的前肢要短得多,它的每只手爪上长有三个手指,手指上还有锋利的尖甲。这双利爪是昆卡猎龙的重要武器,能够用来抓住挣扎的猎物。
昆卡猎龙最特别的地方要数长在背部至臀部的类似“驼背”的突起,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昆卡猎龙的种名才被命名为驼背昆卡猎龙。驼背其实是由脊椎骨上突起的神经棘构成的,目前,古生物学家还无法确定这一结构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驼背能够用来调节体温,也有专家认为驼背其实是昆卡猎龙的视觉标志。
其实,昆卡猎龙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背上的“驼峰”哦!古生物学家在仔细观察化石时,发现它前肢的尺骨上长有羽茎瘤,这种结构其实是一排小突起,在今天的鸟类骨骼上很常见,是用来固定羽毛的。我们之前认识过的达科他盗龙也长有同样的羽毛结构。正是因为发现了羽茎瘤,在昆卡猎龙的复原图上,我們总能看到其前肢上长着几根小羽毛。
昆卡猎龙是白垩纪早期西班牙的霸王,是其生存环境中强悍的掠食者。昆卡猎龙的形象还曾经出现在电影《侏罗纪世界2》中,你能在影片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吗?
昆卡猎龙生存于距今1.3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西班牙,当时的环境比今天温暖湿润得多。根据发现其化石的地层中的信息判断,这里在白垩纪时期曾有一个大型内陆湖,湖泊周围生长着茂盛的森林。
充足的淡水和丰富的植物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都栖息在这里。除了昆卡猎龙,古生物学家在同地层中还发现了似鹈鹕龙、曼特尔龙,其中,似鹈鹕龙很可能是昆卡猎龙的主要食物来源。
似鹈鹕龙长得像鸵鸟,善于奔跑,昆卡猎龙必须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才能抓住它。与似鹈鹕龙相比,曼特尔龙就要强壮得多,它手爪上的大拇指特化成为钉子一样的骨刺,是防御利器,昆卡猎龙想要捕杀曼特尔龙必须非常小心才行。
在距今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欧洲西部的西班牙正经受着烈日的烘烤,不过内陆的一座淡水湖畔却很凉爽。几只似鹈(tí)鹕(hú)龙站在水中,它们正在岸边的水草中捕鱼。当抓到小鱼后,似鹈鹕龙就把小鱼暂时储藏在嘴巴下面的颊囊之中,就像今天的鹈鹕那样。
在湖边的灌木丛后面,一只奇特的恐龙正不怀好意地盯着似鹈鹕龙,它的驼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原来这是一只昆卡猎龙。昆卡猎龙虽然是行动敏捷的食肉恐龙,但还是跑不过似鹈鹕龙,毕竟似鹈鹕龙长得像鸵鸟一样瘦,而且还有两条大长腿。为了能够抓到猎物,昆卡猎龙只能采取偷袭的战术。
趁着似鹈鹕龙忙着低头捕鱼的大好时机,昆卡猎龙慢慢向前移动,可眼看着身前的植物已经无法再为自己提供掩护了,昆卡猎龙决定立即出击!它就像弹簧一样,“嗖”的一下从灌木丛后面跳了出来,然后高速向前冲去。
似鹈鹕龙被昆卡猎龙吓了一跳,等它们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沿着湖岸逃命。昆卡猎龙紧追不舍,它知道自己必须在似鹈鹕龙开始加速之前抓到猎物,否则今天就要饿肚子了。昆卡猎龙拼尽全力向前猛冲,一口咬住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只似鹈鹕龙的尾巴,然后将它猛地甩到空中。当似鹈鹕龙重重地摔在地上时,昆卡猎龙扑了上去,完成了一次疾速猎杀。
“驼背龙”的发现
昆卡省位于西班牙中部,这里多见锥状山、峡谷等地貌。在裸露的岩石下,埋藏着许多古生物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就是在这里发现了“驼背龙”,它的化石在石板上清晰可见,算是很完整的了。
2010年,经过数年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昆卡猎龙,意思是“来自昆卡的猎人”。
驼背猎人
目前仅发现了一具昆卡猎龙的化石,根据这具珍贵的化石,古生物学家还原了它的外形——这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食肉恐龙,体长约6米,臀高约1.8米,体重约800公斤。
昆卡猎龙的脑袋前面尖、后面宽,头顶两侧长着一对大眼睛。它的嘴巴很大,嘴中长有两排锋利的牙齿,牙齿形似刀片,边缘还长着便于切割猎物的小锯齿。
昆卡猎龙身强体壮,尾巴细长。别看它的长尾巴在空中晃来晃去的好像没什么用,其实尾巴对于维持身体在行走和奔跑中的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昆卡猎龙的运动能力完全依靠两条长而有力的后肢,其腿部肌肉相当发达,爆发出的力量能让昆卡猎龙跑得飞快。与后肢相比,昆卡猎龙的前肢要短得多,它的每只手爪上长有三个手指,手指上还有锋利的尖甲。这双利爪是昆卡猎龙的重要武器,能够用来抓住挣扎的猎物。
昆卡猎龙最特别的地方要数长在背部至臀部的类似“驼背”的突起,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昆卡猎龙的种名才被命名为驼背昆卡猎龙。驼背其实是由脊椎骨上突起的神经棘构成的,目前,古生物学家还无法确定这一结构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驼背能够用来调节体温,也有专家认为驼背其实是昆卡猎龙的视觉标志。
前肢上的羽毛
其实,昆卡猎龙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背上的“驼峰”哦!古生物学家在仔细观察化石时,发现它前肢的尺骨上长有羽茎瘤,这种结构其实是一排小突起,在今天的鸟类骨骼上很常见,是用来固定羽毛的。我们之前认识过的达科他盗龙也长有同样的羽毛结构。正是因为发现了羽茎瘤,在昆卡猎龙的复原图上,我們总能看到其前肢上长着几根小羽毛。
昆卡猎龙是白垩纪早期西班牙的霸王,是其生存环境中强悍的掠食者。昆卡猎龙的形象还曾经出现在电影《侏罗纪世界2》中,你能在影片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吗?
勇猛的西班牙猎手
昆卡猎龙生存于距今1.3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西班牙,当时的环境比今天温暖湿润得多。根据发现其化石的地层中的信息判断,这里在白垩纪时期曾有一个大型内陆湖,湖泊周围生长着茂盛的森林。
充足的淡水和丰富的植物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都栖息在这里。除了昆卡猎龙,古生物学家在同地层中还发现了似鹈鹕龙、曼特尔龙,其中,似鹈鹕龙很可能是昆卡猎龙的主要食物来源。
似鹈鹕龙长得像鸵鸟,善于奔跑,昆卡猎龙必须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才能抓住它。与似鹈鹕龙相比,曼特尔龙就要强壮得多,它手爪上的大拇指特化成为钉子一样的骨刺,是防御利器,昆卡猎龙想要捕杀曼特尔龙必须非常小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