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透视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阅读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一种“仿例列举类”的题型,用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领悟程度,侧重考查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题既能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又能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淀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他们将书本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因而,这类题目历来为试卷的命制者所看重,且一般是重分题。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对仿例列举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记叙性的文段阅读中,往往考查对与文本中相类似的事例的列举;二是在说明性的文段阅读中,往往考查与所给出的示例不相同的说明方法的列举;三是在议论性的文段阅读中,常常考查对相关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补充列举;四是在哲理性散文的阅读中,往往考查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再举一反三地添加事例,或是仿照示例类比分析与理解,这种题型有些类似于续写与仿写,在许多地区的中考试题中均能找到这类题型。
备考策略
要做好这类仿例列举题,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或语段,首先必须细读精读,透彻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意蕴;其次必须加强平时的阅读与知识的积累,包括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阅读,多思考,养成勤读书、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还要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和生活素材,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最后必须弄清题目的考查要求,根据提示仿举出与之相关或类似的句例。
真题在线
例一: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文后试题。(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工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选摘自《人民日报》201O年4月19日,有改劝)
【问题】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示例:闻一多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下写成了《唐诗杂论》。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题要求川文段中的一个小心句作论点,参见示例再补写一个能够充当论据的具体事例,并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列举。认真回顾平时学过的内容,则不难仿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教材中所涉及的类似事例还有很多,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人物的事例均可。
例二:阅读哲理散文(《选准人生的参照物》,完成文后试题。(2010年湖北省成宁市中考题)
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①人生是需要参照物的,有了人生的参照物,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什么是幸福快乐,什么是痛苦和悲伤;才能真正去感受人生,去品味人生。一个人只有选准了人生的参照物,才有快乐人生、幸福人生和精彩人生。
②然而,在人生的课题中,参照物的选择并不是那么简单,实质上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选准人生的参照物。一代廉吏张伯行有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秉着这句誓言,一生清正廉洁,从不收受下属的礼品,在当地老百姓中有口皆碑,为人们所敬仰,康熙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 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一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反之,如果一个人选错了人生参照物,其对待生活盲目攀比,永不满足,心理失衡,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卑劣的行为。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其家人收受他人贿赂1810万元,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妻自知罪责难逃而悬梁自尽,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以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的主福安康为根本目的。将个人理想与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选准人生的参照物,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始终不渝地为全人类的和平与解放这个目标而努力,开创了伟大的事业。“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了国家的富强,实现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
④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选准人生参照物的重要阶段。当前,在高度商业化和一些媒体不正确的导向下,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比比皆是,这些都可能对青年人选择正确的人生参照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青年朋友更应该加强学习,自觉提高个人修养,根据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⑤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对物质的追求。正当的、合法的物质追求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无可厚非的。
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痛苦,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会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交给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让我们牢记先哲们的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准人生的参照物,把握正确的航向,去谱写生命最美丽的篇章,让生命更精彩。
【问题】细读第③段所举事例,根据画线句子的提示,在该段空格处补写一个事例,使论证更严密,更完整。
【解析】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题要求考生细读第③段所举事例,并根据段首画线句子的提示,在段尾补写一个事例。细读文本与提示可知,应列举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事例,方能使论证更加严密和完整。示例:袁隆平为了实现让所有的人都有饭吃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钻研,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
失误会诊
许多考生非常害怕仿例列举类型的题目,将这类题目视为“拦路虎”,他们也往往在仿例列举题上失分。究其失误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常不爱读书,积累太少。
许多学生缺乏读书的自觉性,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患有“厌书症”,他们似乎一捧起书来就头痛,有时虽然在师长的“逼迫”下要装腔作势地读读,也大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罢了,因此,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读书难终卷,下笔就走神”。这样的同学遇到仿例列举题,当然害怕了,因为他们孤陋寡闻,肚中无“货”,的确难以应对。
二是读书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如有些“武侠迷”读起书来倒是精神可嘉,他们枕边厕上,废寝忘食,直读得双眼近视,肩斜背驼,甚或口诵心记,手舞足蹈……此种情形确实让人堪忧!也有的同学只一味地贪图享用通俗娱乐和影视文化类的所谓“精神快餐”,须知现在的读物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不辨良莠地乱读一气,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的确是得不偿失的。还有的同学带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读书,他们往往只单纯地追求故事情节,哪怕是经典的作品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留下的必然只是一点浮光掠影罢了。这三种情形的同学其实都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倘如他们来解答仿例列举题,可能就疏漏百出了。
三是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有些同学书还是读得不少,但缺乏深厚底蕴的文学素养的积淀。当别人说起某一历史事件和文学典故时,他似有所闻,但又一知半解,记忆模糊。如果这样的同学来做仿例列举题的话,则往往会出现仿例或列举不当、甚至张冠李戴的错误。
四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善于理性思考,缺少对生活的敏锐体验。
这样的同学,如果要他从生活实践中仿例列举的话,必然难以仿举出既合乎要求,又贴切适当的句例。
强化训练
1.阅读张晓风《寻人启事》中的一段文字,解答文后问题。
《寻人启事》:妈妈在客厅贴起一张大红纸/上而写着黑黑的几行字:/兹有小男孩一名不知何时走失/谁把他拾去了啊,仁人君子/他身穿小小的蓝色水手服/他睡觉以前一定要念故事/他重得像铅球又快活得像天使/满街去指认金龟子是他的专职/电扇修理匠是他的大志/他把刚出生的妹妹看了又看露出诡笑:/“妈妈呀,如果你要亲她就只准亲她的牙齿。”/那个小男孩到哪里去了,谁肯给我明示?/听说有位名叫时间的老人把他带了去/却换给我一个比妈妈还高的少年/正坐在那里愁眉苦脸地背历史/那昔日的小男孩啊不知何时走失/谁把他带还给我啊,仁人君子。
【问题】作者在诗中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小镜头,你能再补充两个吗?
2.阅读佚名《PK》中的节选文字,解答文后问题。
我第一次听到伊妹儿的名字着实吓了一跳,某著名娱乐掮客神态暧昧地说要送我一个,真就以为要白捡个“伊人妹妹”,当时就有些耳热脸红,后才知道只是设个电子邮箱。伊妹儿刚使唤顺手了,人家又QQ了,又MSN了。看现在的娱乐新闻,跟新一代酷男靓女交谈,深感自己的落伍与白痴,有太多的洋文简称让我发蒙,不随身揣本外文词典心里还真不踏实:其实真带本词典照样也是白搭,因为那些话大多已经简缩或“洋为中用”了,比如惊叹是“哇噻”、追星族是“粉丝”“盒饭”,即使把编词典的逼死,恐怕也来不及收进去。
前几天,我见人就问什么叫PK,结果没人告诉我,满世界都是这个明星PK那个明星,就是没人解释什么意思,某天见到某位同行正撰写题为“某某PK某某”的文章,心说总算找到了明白人,不料此君也不知PK是什么“东东”,问为何还要写,此君竟用阿Q捏小尼姑脸的理由,义正词严曰:“别人都用,我为何用不得?”
【问题】除文中出现过的网络词汇外,再列举一个网络新词,并写出它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这是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主要考查对类似事例的描写,只要我们调动一下生活的积累,则不难解答。
示例:小男孩吃饭以前总要和妹妹比谁的小手更干净;屋里经常传来小男孩和妹妹嬉笑打闹的声音;房间里总是被他兄妹俩鼓捣得凌乱不堪。
2.这是一段叙事性的文字,该题主要考查对网络新词的积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网络词汇”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再举一例不是难事。
示例:群生活——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虚拟网络现象。它通常指成天活跃在QQ群、博客群、UC群、论坛群等的人们。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阅读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一种“仿例列举类”的题型,用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领悟程度,侧重考查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题既能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又能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淀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他们将书本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因而,这类题目历来为试卷的命制者所看重,且一般是重分题。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对仿例列举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记叙性的文段阅读中,往往考查对与文本中相类似的事例的列举;二是在说明性的文段阅读中,往往考查与所给出的示例不相同的说明方法的列举;三是在议论性的文段阅读中,常常考查对相关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补充列举;四是在哲理性散文的阅读中,往往考查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再举一反三地添加事例,或是仿照示例类比分析与理解,这种题型有些类似于续写与仿写,在许多地区的中考试题中均能找到这类题型。
备考策略
要做好这类仿例列举题,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或语段,首先必须细读精读,透彻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意蕴;其次必须加强平时的阅读与知识的积累,包括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阅读,多思考,养成勤读书、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还要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和生活素材,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最后必须弄清题目的考查要求,根据提示仿举出与之相关或类似的句例。
真题在线
例一: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文后试题。(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工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选摘自《人民日报》201O年4月19日,有改劝)
【问题】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示例:闻一多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下写成了《唐诗杂论》。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题要求川文段中的一个小心句作论点,参见示例再补写一个能够充当论据的具体事例,并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列举。认真回顾平时学过的内容,则不难仿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教材中所涉及的类似事例还有很多,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人物的事例均可。
例二:阅读哲理散文(《选准人生的参照物》,完成文后试题。(2010年湖北省成宁市中考题)
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①人生是需要参照物的,有了人生的参照物,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什么是幸福快乐,什么是痛苦和悲伤;才能真正去感受人生,去品味人生。一个人只有选准了人生的参照物,才有快乐人生、幸福人生和精彩人生。
②然而,在人生的课题中,参照物的选择并不是那么简单,实质上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选准人生的参照物。一代廉吏张伯行有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秉着这句誓言,一生清正廉洁,从不收受下属的礼品,在当地老百姓中有口皆碑,为人们所敬仰,康熙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 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一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反之,如果一个人选错了人生参照物,其对待生活盲目攀比,永不满足,心理失衡,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卑劣的行为。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其家人收受他人贿赂1810万元,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妻自知罪责难逃而悬梁自尽,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以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的主福安康为根本目的。将个人理想与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选准人生的参照物,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始终不渝地为全人类的和平与解放这个目标而努力,开创了伟大的事业。“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了国家的富强,实现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
④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选准人生参照物的重要阶段。当前,在高度商业化和一些媒体不正确的导向下,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比比皆是,这些都可能对青年人选择正确的人生参照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青年朋友更应该加强学习,自觉提高个人修养,根据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⑤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对物质的追求。正当的、合法的物质追求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无可厚非的。
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痛苦,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会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交给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让我们牢记先哲们的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准人生的参照物,把握正确的航向,去谱写生命最美丽的篇章,让生命更精彩。
【问题】细读第③段所举事例,根据画线句子的提示,在该段空格处补写一个事例,使论证更严密,更完整。
【解析】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题要求考生细读第③段所举事例,并根据段首画线句子的提示,在段尾补写一个事例。细读文本与提示可知,应列举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事例,方能使论证更加严密和完整。示例:袁隆平为了实现让所有的人都有饭吃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钻研,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
失误会诊
许多考生非常害怕仿例列举类型的题目,将这类题目视为“拦路虎”,他们也往往在仿例列举题上失分。究其失误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常不爱读书,积累太少。
许多学生缺乏读书的自觉性,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患有“厌书症”,他们似乎一捧起书来就头痛,有时虽然在师长的“逼迫”下要装腔作势地读读,也大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罢了,因此,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读书难终卷,下笔就走神”。这样的同学遇到仿例列举题,当然害怕了,因为他们孤陋寡闻,肚中无“货”,的确难以应对。
二是读书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如有些“武侠迷”读起书来倒是精神可嘉,他们枕边厕上,废寝忘食,直读得双眼近视,肩斜背驼,甚或口诵心记,手舞足蹈……此种情形确实让人堪忧!也有的同学只一味地贪图享用通俗娱乐和影视文化类的所谓“精神快餐”,须知现在的读物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不辨良莠地乱读一气,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的确是得不偿失的。还有的同学带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读书,他们往往只单纯地追求故事情节,哪怕是经典的作品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留下的必然只是一点浮光掠影罢了。这三种情形的同学其实都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倘如他们来解答仿例列举题,可能就疏漏百出了。
三是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有些同学书还是读得不少,但缺乏深厚底蕴的文学素养的积淀。当别人说起某一历史事件和文学典故时,他似有所闻,但又一知半解,记忆模糊。如果这样的同学来做仿例列举题的话,则往往会出现仿例或列举不当、甚至张冠李戴的错误。
四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善于理性思考,缺少对生活的敏锐体验。
这样的同学,如果要他从生活实践中仿例列举的话,必然难以仿举出既合乎要求,又贴切适当的句例。
强化训练
1.阅读张晓风《寻人启事》中的一段文字,解答文后问题。
《寻人启事》:妈妈在客厅贴起一张大红纸/上而写着黑黑的几行字:/兹有小男孩一名不知何时走失/谁把他拾去了啊,仁人君子/他身穿小小的蓝色水手服/他睡觉以前一定要念故事/他重得像铅球又快活得像天使/满街去指认金龟子是他的专职/电扇修理匠是他的大志/他把刚出生的妹妹看了又看露出诡笑:/“妈妈呀,如果你要亲她就只准亲她的牙齿。”/那个小男孩到哪里去了,谁肯给我明示?/听说有位名叫时间的老人把他带了去/却换给我一个比妈妈还高的少年/正坐在那里愁眉苦脸地背历史/那昔日的小男孩啊不知何时走失/谁把他带还给我啊,仁人君子。
【问题】作者在诗中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小镜头,你能再补充两个吗?
2.阅读佚名《PK》中的节选文字,解答文后问题。
我第一次听到伊妹儿的名字着实吓了一跳,某著名娱乐掮客神态暧昧地说要送我一个,真就以为要白捡个“伊人妹妹”,当时就有些耳热脸红,后才知道只是设个电子邮箱。伊妹儿刚使唤顺手了,人家又QQ了,又MSN了。看现在的娱乐新闻,跟新一代酷男靓女交谈,深感自己的落伍与白痴,有太多的洋文简称让我发蒙,不随身揣本外文词典心里还真不踏实:其实真带本词典照样也是白搭,因为那些话大多已经简缩或“洋为中用”了,比如惊叹是“哇噻”、追星族是“粉丝”“盒饭”,即使把编词典的逼死,恐怕也来不及收进去。
前几天,我见人就问什么叫PK,结果没人告诉我,满世界都是这个明星PK那个明星,就是没人解释什么意思,某天见到某位同行正撰写题为“某某PK某某”的文章,心说总算找到了明白人,不料此君也不知PK是什么“东东”,问为何还要写,此君竟用阿Q捏小尼姑脸的理由,义正词严曰:“别人都用,我为何用不得?”
【问题】除文中出现过的网络词汇外,再列举一个网络新词,并写出它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这是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主要考查对类似事例的描写,只要我们调动一下生活的积累,则不难解答。
示例:小男孩吃饭以前总要和妹妹比谁的小手更干净;屋里经常传来小男孩和妹妹嬉笑打闹的声音;房间里总是被他兄妹俩鼓捣得凌乱不堪。
2.这是一段叙事性的文字,该题主要考查对网络新词的积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网络词汇”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再举一例不是难事。
示例:群生活——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虚拟网络现象。它通常指成天活跃在QQ群、博客群、UC群、论坛群等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