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问题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究艺术性;提问的方法要有层次,体现价值性;提问的角度要多变,富有创造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针对性 艺术性 价值性 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精当的提问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提问有许多技巧,在教学实践中,要使课堂提问收到明显的效果,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首先要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质量,因此,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大纲和教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教师在设计每个提问时都要想一想,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能为素质教育、教学要求、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思想教育的渗透等方面服务,同时还要考虑提问对学生来说是否目的明确,难度是否适中,概念是否清楚,是否切合学生求知的需要,是否能唤起学生新的求知需要。
2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富于变化,诸如悬念式、激疑式、迂回式、剥笋式等可以交替使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应富于变化,可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也可分组回答,或者同桌同学互相问答。课堂提问既要有口头提问,也离不开书面提问。无论是书面提问还是口头提问,均力求准确、简练、富有艺术性。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山水闻名,而苏州则以园林见长。“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它的风采或被摄影家收入镜头,或被文学家写入诗文。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来告诉老师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它美在何处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形成了浓厚的求知氛围,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提问的方法要有层次,体现价值性
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提问设计过于肤浅,没有深度,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或只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的层次上,容易使思维懒惰,消磨人的睿智。因此,提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难度,让学生通过思考才可以“摘下果实”,防止浅、玄、碎、杂。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4提问的角度要多变,要富有创造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展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止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例如: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分析完《挑山工》一文后,提出三个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挑山工的吃苦耐劳?②就《挑山工》内容,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③学习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想。这几个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对文学 艺术的欣赏水平,还能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联系到现实,联系到生活,联系到自己,把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阔了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研究不完的学问,也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提问,寻求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针对性 艺术性 价值性 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精当的提问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提问有许多技巧,在教学实践中,要使课堂提问收到明显的效果,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首先要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质量,因此,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大纲和教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教师在设计每个提问时都要想一想,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能为素质教育、教学要求、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思想教育的渗透等方面服务,同时还要考虑提问对学生来说是否目的明确,难度是否适中,概念是否清楚,是否切合学生求知的需要,是否能唤起学生新的求知需要。
2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富于变化,诸如悬念式、激疑式、迂回式、剥笋式等可以交替使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应富于变化,可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也可分组回答,或者同桌同学互相问答。课堂提问既要有口头提问,也离不开书面提问。无论是书面提问还是口头提问,均力求准确、简练、富有艺术性。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山水闻名,而苏州则以园林见长。“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它的风采或被摄影家收入镜头,或被文学家写入诗文。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来告诉老师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它美在何处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形成了浓厚的求知氛围,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提问的方法要有层次,体现价值性
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提问设计过于肤浅,没有深度,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或只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的层次上,容易使思维懒惰,消磨人的睿智。因此,提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难度,让学生通过思考才可以“摘下果实”,防止浅、玄、碎、杂。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4提问的角度要多变,要富有创造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展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止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例如: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分析完《挑山工》一文后,提出三个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挑山工的吃苦耐劳?②就《挑山工》内容,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③学习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想。这几个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对文学 艺术的欣赏水平,还能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联系到现实,联系到生活,联系到自己,把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阔了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研究不完的学问,也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提问,寻求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