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创新理念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教育相结合,大大促进了中学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使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首先,它促使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其次,它将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即由传统的“教师——书本——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书本——媒体——学生”模式。
  如何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1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针对学生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历史年代久远,又饱含激情的文章,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以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一往情深的动人的表白,为了祖国,即使把自己燃成灰烬也在所不辞!这是何等诚挚而炽热的情怀!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读出诗歌的意蕴,单凭老师对作品背景的介绍和自己的揣摩、朗读练习,是不够的。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而且在朗读、讲演等方面也起到了最佳的示范效果。
  2优化教学重点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处理得当,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对于课堂教学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可谓形式各异,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它独特的直观、直截、直露的优点,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尤其是它能化动为静,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所以在处理一些动态环节方面,其示范性往往能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如《蛛网》一课,其教学的重点环节是要求学生了解观察对描写的重要意义。文中有两处观察,第一处是观察蛛网,此点学生较易掌握;第二处是观察蜘蛛织网,这是本课的重难点,应先要求学生对照文中说明的文字,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蜘蛛,用笔在纸上“织”一张网。虽然最后大多学生“织”成的网的形态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没什么差异,可实际上这种织网的动态过程是五花八门的,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如何把抽象的文字正确地转变成动态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让学生动手之后,适时地播放了利用flash制作的蜘蛛织网的动画,并且还配有文字解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难点,而且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也能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人。
  3丰富教学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改革课程结构,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寻找相关事例及资料,对原有的教材资源加以补充、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介绍,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对原有的教学资源加以补充、丰富,可以根据能力点、主题活动、探究的课题以及其他要求自由地选择和重组课程资源,使得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形成知识能力的迁移。
  如在学完北朝民歌《木兰诗》后,先组织学生观看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再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请选择电影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评价。②电影的情节构思与古诗相比,有哪些差异。③通过电影和古诗的对比,谈谈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兴致盎然地看完电影后,围绕问题讨论,各抒己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鉴赏力、分析能力。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适时、适当、适度,万不可用制作好的课件代替课文讲解。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一味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追求内容的直观性,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若把人物、情节等过于形象直观,学生想象的空间相对狭小,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也不符合文学欣赏的规律。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是积累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素养的过程。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效率较高的一种学习方式。现浅谈如下:  1合理的利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我们要以教材为范本,不依赖于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教材是
期刊
【摘要】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只有让它们和谐统一,比翼双飞,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主体词 预设 生成 和谐统一    课堂不是静态的,孤立的,封闭的,它是一种
期刊
所谓在整合教学中学语文,就是将某单元有着共同点的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文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到处理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最佳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并把重点放在理解、感悟不同点上。  1整合教材特点  第六单元包括《天窗》《我是猫》《武松打虎》三篇精读课文。  《天窗》一文是围绕“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一中心,分看到、想到、感叹三个方面,按事情的性质分别记叙的。全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透过一方小小的天
期刊
要改革作文教学,使之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四个转变”。  1变“苦学”为“乐学”  这就要求教师着眼于引导。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作文课的教学尤其如此。现在的学生怕作文,肚子里没墨水,找不到材料,怕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要变“苦学”为“乐学”,就需要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乐于上作文
期刊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十分有趣的学科,它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从教人员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实验 有趣 能力 科学 观察 态度    物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随
期刊
教育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现代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跨学科、综合型、具有创新开拓精神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虽然投入了不少的财力,但在观念上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认识比较肤浅,从而导致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为此,本文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求推进计算机基
期刊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因为家庭、经历、基础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必然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但其他方面却很出众。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通过关注差异从而关心学生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希望拥有成功,传统的数学
期刊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中,对阅读课文教学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并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诵读、语感、情感体验”这三个词语成了阅读教学的主题词。因此,针对低年级的学龄特点,依据《课标》,根据各校“体验性学习”的课题实验,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读中体验”。  1体验的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体验”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它强调情感
期刊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习惯。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题记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在信息化知识化的今天,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确实需要安安静静地多读书,及
期刊
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既有学生初中阶段知识技能方面缺漏引起,又有学生学法不当及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走进生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只有当学生对你的课堂例子感兴趣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真切切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用处,感受到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