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因而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让该种学习方式出现在自己的教学中,他们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来自学生。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此时教师就需要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本文就是笔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围绕创设情境、问题渗透、教师指引三方面对引导學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介绍。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策略;初中语文
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白这一点,并且努力地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后者,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不仅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能力。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呢?他们需要沿着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等方向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进而让学生不再处于昏昏欲睡的学习状态。如果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是生动形象的,那么学生就会在感官的刺激中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所创设的情境其内容必须要与课本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择创设情境的类型也可能不同,这一点是教师必须要明白的,教师也需要严格把控这一点。如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新闻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模拟真实的诺贝尔奖颁发现场,让学生分别去扮演主持人、颁奖者和领奖者。为了发表获奖感言,学生就需要对自己所扮演的科学家进行深入了解,他们就会有着自主探究的兴趣。而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则是多媒体情境。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呈现出活色生香的苏州园林图片以及视频,这种震撼是无法用文字所描述的,也让学生对苏州园林产生了向往。这样的话,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
二、问题渗透
问题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常见的因素,但它并没有发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这主要与教师的提问形式有关。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向学生口头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集体进行回答。这样刻板的一问一答形式让问题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问题渗透课堂的教学方式中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教师需要改变问题的提出者、提出形式和回答方式。如在进行《白杨礼赞》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对该篇文章的内容、情感、写作方式和细节之处展开探究,并要求他们在此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设计。当到达时间之后,教师会将学生分成两组,自己则担任裁判的角色。接下来两组之间采取“你问我答”的方式展开对决,在此之前他们需要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率先提问者。在每次对决中,两组都需要派出一名队员出战。裁判会根据队员的表现来加分或者减分。这样的话,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们就会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并且因此有所收获。
三、教师指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缺点。如果学生的困难无法得到解决,缺点无法得到改正,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指引,进而让学生的困惑得以解决,缺点得到改正。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够在一开始就直接告诉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和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而是要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留出自我思考和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困惑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反思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指引。而且教师在指引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向付出的,而是需要和学生展开双向的沟通交流。这一环节是不容易出现的,因为学生往往对教师有着敬畏心理,他们不太可能反驳教师。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对和教师展开对话交流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一言不说默默听讲的学生进行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之路。这样的话,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总而言之,学海无涯,仅凭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无法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的,因为课本所承载的知识和教师教学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因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所要重视的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并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话,学生即使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之后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胡晓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53.
[2] 周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甘肃教育,2017(10):50.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策略;初中语文
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白这一点,并且努力地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后者,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不仅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能力。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呢?他们需要沿着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等方向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进而让学生不再处于昏昏欲睡的学习状态。如果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是生动形象的,那么学生就会在感官的刺激中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所创设的情境其内容必须要与课本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择创设情境的类型也可能不同,这一点是教师必须要明白的,教师也需要严格把控这一点。如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新闻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模拟真实的诺贝尔奖颁发现场,让学生分别去扮演主持人、颁奖者和领奖者。为了发表获奖感言,学生就需要对自己所扮演的科学家进行深入了解,他们就会有着自主探究的兴趣。而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则是多媒体情境。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呈现出活色生香的苏州园林图片以及视频,这种震撼是无法用文字所描述的,也让学生对苏州园林产生了向往。这样的话,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
二、问题渗透
问题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常见的因素,但它并没有发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这主要与教师的提问形式有关。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向学生口头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集体进行回答。这样刻板的一问一答形式让问题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问题渗透课堂的教学方式中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教师需要改变问题的提出者、提出形式和回答方式。如在进行《白杨礼赞》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对该篇文章的内容、情感、写作方式和细节之处展开探究,并要求他们在此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设计。当到达时间之后,教师会将学生分成两组,自己则担任裁判的角色。接下来两组之间采取“你问我答”的方式展开对决,在此之前他们需要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率先提问者。在每次对决中,两组都需要派出一名队员出战。裁判会根据队员的表现来加分或者减分。这样的话,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们就会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并且因此有所收获。
三、教师指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缺点。如果学生的困难无法得到解决,缺点无法得到改正,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指引,进而让学生的困惑得以解决,缺点得到改正。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够在一开始就直接告诉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和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而是要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留出自我思考和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困惑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反思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指引。而且教师在指引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向付出的,而是需要和学生展开双向的沟通交流。这一环节是不容易出现的,因为学生往往对教师有着敬畏心理,他们不太可能反驳教师。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对和教师展开对话交流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一言不说默默听讲的学生进行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之路。这样的话,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总而言之,学海无涯,仅凭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无法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的,因为课本所承载的知识和教师教学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因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所要重视的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并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话,学生即使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之后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胡晓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53.
[2] 周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甘肃教育,201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