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及学习方式等,让教学真正适合并满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从而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学定教 以情导学 顺学而导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我们的课堂应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主线,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掌握知识技能,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乐、学得高效,教师必须重视学情研究,正确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学情研究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性格等;研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基础,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生长点。在研究學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及学习方式,从而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一、找准学习的“生长点”,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对每个新知识的获取都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找准这个新的“生长点”,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区域寻找最有效的突破口,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1. 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前,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状况,以及《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学段目标和内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确定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后,准确把握教学的生长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能力,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说说关于长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师:关于长方体,大家并不陌生,那么,你已经知道有关长方体的哪些知识?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
师:哪6个面呢?谁上来数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数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生:他是一对一对地数的。
师:上面和哪个是一对?
生:上面和下面是一对的。
师:上下这两个面在位置上说相对的,可以称作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
师:还有哪些面也是相对的?
生:左右、前后,一共有3组。
这样,在把握准确地学习生长点上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二、找准学习的“兴趣点”,以情导学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讨论、交流来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数学课堂显得扎实而又灵动。
1. 注重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对于新奇好玩的东西充满好奇心。在教学面的特征、认识棱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研究棱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选用合适的小棒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掌握棱的特征。由于学生动手操作,易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2. 联系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而数学最终也将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中应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现象,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冰箱长、宽、高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了冰箱的哪些信息的练习,让学生寻求脑中冰箱的表象与三个数据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找准学习的“关键点”,顺学而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学定教”决定了学习让学生做主,但这并不是放任不管,相反,要求教师的“教”,要更及时、更精确,指导要更有指向性、更有针对性。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准确抓住关键之处,巧妙点拨,真正做到导有方向,学有目标。
1. 善于倾听
在“以学定教”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发展。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话互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地思考,也给课堂带来了更多生成的精彩。这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及时捕捉这稍纵即逝的生成。如学生上台展示并交流搭长方体框架后的发现时,教师善于倾听,并抓住要点适时追问,如:用12根小棒和8个接头才能完成长方体框架,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不用白色的3根小棒?搭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2. 引发思辨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对于课堂中的精彩生成,教师不但要能及时捕捉,及时发现,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精彩的生成进行思辨。只有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在课堂中创造出更多具有价值的生成,促进学生在生成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总之,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教师有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高效的学,放手让学生先“学”,再巧妙地“教”,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更加精彩、更加灵动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以学定教 以情导学 顺学而导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我们的课堂应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主线,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掌握知识技能,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乐、学得高效,教师必须重视学情研究,正确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学情研究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性格等;研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基础,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生长点。在研究學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及学习方式,从而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一、找准学习的“生长点”,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对每个新知识的获取都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找准这个新的“生长点”,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区域寻找最有效的突破口,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1. 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前,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状况,以及《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学段目标和内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确定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后,准确把握教学的生长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能力,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说说关于长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师:关于长方体,大家并不陌生,那么,你已经知道有关长方体的哪些知识?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
师:哪6个面呢?谁上来数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数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生:他是一对一对地数的。
师:上面和哪个是一对?
生:上面和下面是一对的。
师:上下这两个面在位置上说相对的,可以称作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
师:还有哪些面也是相对的?
生:左右、前后,一共有3组。
这样,在把握准确地学习生长点上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二、找准学习的“兴趣点”,以情导学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讨论、交流来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数学课堂显得扎实而又灵动。
1. 注重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对于新奇好玩的东西充满好奇心。在教学面的特征、认识棱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研究棱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选用合适的小棒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掌握棱的特征。由于学生动手操作,易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2. 联系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而数学最终也将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中应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现象,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冰箱长、宽、高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了冰箱的哪些信息的练习,让学生寻求脑中冰箱的表象与三个数据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找准学习的“关键点”,顺学而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学定教”决定了学习让学生做主,但这并不是放任不管,相反,要求教师的“教”,要更及时、更精确,指导要更有指向性、更有针对性。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准确抓住关键之处,巧妙点拨,真正做到导有方向,学有目标。
1. 善于倾听
在“以学定教”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发展。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话互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地思考,也给课堂带来了更多生成的精彩。这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及时捕捉这稍纵即逝的生成。如学生上台展示并交流搭长方体框架后的发现时,教师善于倾听,并抓住要点适时追问,如:用12根小棒和8个接头才能完成长方体框架,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不用白色的3根小棒?搭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2. 引发思辨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对于课堂中的精彩生成,教师不但要能及时捕捉,及时发现,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精彩的生成进行思辨。只有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在课堂中创造出更多具有价值的生成,促进学生在生成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总之,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教师有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高效的学,放手让学生先“学”,再巧妙地“教”,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更加精彩、更加灵动的生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