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教学实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生动地剖析了:1.过分追求直接经验的获得,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2.过分追求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忽视技能技巧的学习。3.过分追求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忽视技能技巧的学习。4.过分追求分组教学,忽视集体教学等四个因对《纲要》的片面理解而产生的教学误区,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水平,通过教育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发展,就能走出教学误区,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 新误区 纲要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71-01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在中国的幼教界中掀起了天翻地覆的改革,这场改革给幼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幼教理念,方法和手段。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纲要》理解的片面,却容易走入以下新的教学误区。
一、过分追求直接经验的获得,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
场景一:在一节认识“硬币”的公开课上,教师出示硬币,问幼儿:“这是什么?”“钱!”“它还有个名称,叫什么?”“钱”“它是怎么样的?”“圆的,有白色和黄色”“它是硬的,还是软的?”“它是硬的”“那应该叫什么?”“硬钱”。以上是这节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为了符合《纲要》精神,避免给幼儿灌输知识,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自己说出“硬币”的名称,花了十分钟时间还没有进入主题。
场景二:幼儿园指定教师上公开课,可教师却拒绝了,理由是开课主题为“我爱中国”, 长城,黄河,北京,故宫等知识不易让幼儿亲身体验,且容易让听课者造成灌输知识的印象,肯定开不好课。
以上两场景是新《纲要》颁布后,在幼儿园中常有的现象,这是从批判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必要知识的学习。其主要表现是:选择课程内容时完全从幼儿兴趣出发,既不考虑哪些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也不考虑如何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提升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经验,使之概括化、系统化。虽然幼儿园课程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不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但一些生活必须的知识还是需要掌握的,帮助幼儿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更是重要的,因為系统化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方式,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方式逐渐改造、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过分追求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忽视技能技巧的学习
该误区在美工活动中常有体现。如:小班美术活动“苹果”,教师为了避免进入传统教学“临摹画”的误区,为了避免对幼儿想象力的束缚,只出示了一些苹果,让幼儿感知、观察形状和颜色,没有让幼儿学习如何画圆,如何涂色就让幼儿自由作画,结果可想而知,幼儿没有几个能画的。在幼儿教育中重视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正确的,但也需要技能技巧的学习,就像造房子,只会构图是不够的,还要运用材料进行建造,幼儿的教育也一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没有学习必要的技能技巧,幼儿如何操作?虽然在教学中我们提倡重过程,轻结果,但一幅幼儿亲手制作的好作品对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合理发展孩子们的各种能力。而且其实在日常活动中,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不矛盾,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过分追求分组教学,忽视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教师按照幼儿的整体水平设计的符合大多数幼儿发展的一种教学。而分组教学是为了每个幼儿能更好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一种教学,常在区域活动中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分组教学的作用很大,但它却代替不了集体教学,因为集体教学在解决一些共同性问题的效率上,对于某些教育资源的分享利用上有它特殊的价值。而在现代的教育中,为了跟上外国的步伐,一窝蜂地搞分组教学,甚至抹杀集体教学的位置。殊不知在中国很多幼儿都分布在农村,而在农村的幼儿园中一个班四五十个幼儿一个教师带班,集体教学都难保证质量,如何谈分组教学?更别提分组教学的师资条件和物资条件了。即使在城市中,很多幼儿园的班内人数也是三十多个,面对那么多的孩子,面对“蜗牛壳”样的活动室,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是一对孪生兄弟,无所谓谁轻谁重,重要的是环境和教师针对本班特点合理的运用。你看!连社会主义都有中国特色,我们干嘛要生搬硬套国外经验,何不利用现有师资和条件进行创造发挥,总结出具有“绍兴”或者其他地方特色的分组集体教学呢!
四、过分追求幼儿的积极性,忽视幼儿的发展
某场景:教师在家长开放日中,为了保证开课质量,降低了计算课的难度,本来中班应学习5以内的组成,教师调整为5以内的数数,并采用了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整个活动下来,表面上似乎非常成功,幼儿兴趣很高,且每一个环节都在嘻嘻哈哈中轻松的完成。但仔细考虑,幼儿在这节课中发展了什么?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发展,像这种只注重幼儿的积极性,而忽视幼儿的发展的无效活动只会浪费时间,这似乎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过分追求幼儿课堂中的积极性,不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实际是有点本末倒置的纸上谈兵。迟早,这种活动也会成为当今社会孩子们唾手可得下所造成的“厌食症”,迟早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丧失。就如看电视一样,偶尔看一下蛮精彩,要是天天看,时时看,那不但有害身体健康,而且迟早也会厌倦的。
当然,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除了以上几方面的误区外,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误区也就不一一阐述了。但“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在任何方面都有个普遍的原则性,在幼儿教育上只要我们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水平,通过教育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发展,就能走出教学误区,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
作者简介:
沈美芳;女;出生年月:74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人;幼教高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关键词】教学 新误区 纲要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71-01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在中国的幼教界中掀起了天翻地覆的改革,这场改革给幼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幼教理念,方法和手段。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纲要》理解的片面,却容易走入以下新的教学误区。
一、过分追求直接经验的获得,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
场景一:在一节认识“硬币”的公开课上,教师出示硬币,问幼儿:“这是什么?”“钱!”“它还有个名称,叫什么?”“钱”“它是怎么样的?”“圆的,有白色和黄色”“它是硬的,还是软的?”“它是硬的”“那应该叫什么?”“硬钱”。以上是这节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为了符合《纲要》精神,避免给幼儿灌输知识,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自己说出“硬币”的名称,花了十分钟时间还没有进入主题。
场景二:幼儿园指定教师上公开课,可教师却拒绝了,理由是开课主题为“我爱中国”, 长城,黄河,北京,故宫等知识不易让幼儿亲身体验,且容易让听课者造成灌输知识的印象,肯定开不好课。
以上两场景是新《纲要》颁布后,在幼儿园中常有的现象,这是从批判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必要知识的学习。其主要表现是:选择课程内容时完全从幼儿兴趣出发,既不考虑哪些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也不考虑如何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提升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经验,使之概括化、系统化。虽然幼儿园课程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不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但一些生活必须的知识还是需要掌握的,帮助幼儿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更是重要的,因為系统化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方式,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方式逐渐改造、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过分追求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忽视技能技巧的学习
该误区在美工活动中常有体现。如:小班美术活动“苹果”,教师为了避免进入传统教学“临摹画”的误区,为了避免对幼儿想象力的束缚,只出示了一些苹果,让幼儿感知、观察形状和颜色,没有让幼儿学习如何画圆,如何涂色就让幼儿自由作画,结果可想而知,幼儿没有几个能画的。在幼儿教育中重视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正确的,但也需要技能技巧的学习,就像造房子,只会构图是不够的,还要运用材料进行建造,幼儿的教育也一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没有学习必要的技能技巧,幼儿如何操作?虽然在教学中我们提倡重过程,轻结果,但一幅幼儿亲手制作的好作品对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合理发展孩子们的各种能力。而且其实在日常活动中,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不矛盾,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过分追求分组教学,忽视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教师按照幼儿的整体水平设计的符合大多数幼儿发展的一种教学。而分组教学是为了每个幼儿能更好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一种教学,常在区域活动中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分组教学的作用很大,但它却代替不了集体教学,因为集体教学在解决一些共同性问题的效率上,对于某些教育资源的分享利用上有它特殊的价值。而在现代的教育中,为了跟上外国的步伐,一窝蜂地搞分组教学,甚至抹杀集体教学的位置。殊不知在中国很多幼儿都分布在农村,而在农村的幼儿园中一个班四五十个幼儿一个教师带班,集体教学都难保证质量,如何谈分组教学?更别提分组教学的师资条件和物资条件了。即使在城市中,很多幼儿园的班内人数也是三十多个,面对那么多的孩子,面对“蜗牛壳”样的活动室,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是一对孪生兄弟,无所谓谁轻谁重,重要的是环境和教师针对本班特点合理的运用。你看!连社会主义都有中国特色,我们干嘛要生搬硬套国外经验,何不利用现有师资和条件进行创造发挥,总结出具有“绍兴”或者其他地方特色的分组集体教学呢!
四、过分追求幼儿的积极性,忽视幼儿的发展
某场景:教师在家长开放日中,为了保证开课质量,降低了计算课的难度,本来中班应学习5以内的组成,教师调整为5以内的数数,并采用了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整个活动下来,表面上似乎非常成功,幼儿兴趣很高,且每一个环节都在嘻嘻哈哈中轻松的完成。但仔细考虑,幼儿在这节课中发展了什么?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发展,像这种只注重幼儿的积极性,而忽视幼儿的发展的无效活动只会浪费时间,这似乎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过分追求幼儿课堂中的积极性,不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实际是有点本末倒置的纸上谈兵。迟早,这种活动也会成为当今社会孩子们唾手可得下所造成的“厌食症”,迟早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丧失。就如看电视一样,偶尔看一下蛮精彩,要是天天看,时时看,那不但有害身体健康,而且迟早也会厌倦的。
当然,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除了以上几方面的误区外,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误区也就不一一阐述了。但“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在任何方面都有个普遍的原则性,在幼儿教育上只要我们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水平,通过教育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发展,就能走出教学误区,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
作者简介:
沈美芳;女;出生年月:74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人;幼教高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