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了不同前处理清洁度等级的钢板,并模拟桥梁工程涂装维修工况,用环氧底漆和低表面处理环氧底漆分别制备了标准试样、模拟锈蚀试样、模拟维修试样及模拟维修时返锈试样,采用划格法及拉开法测试了盐雾试验前与盐雾试验144 h和240 h后涂层的附着力,分析了不同试样的附着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维修涂装前处理清洁度对涂层的附着力有明显影响。St3级试样的涂层附着力显著优于St2级试样,划格法附着力评级提升1个等级,破坏强度普遍提高30%。在盐雾试验过程中,St3级试样涂层的破坏强度比St2级试样涂层高70%以上,St
【机 构】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池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上海岐海防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安徽省交控集团2018年科技计划(JKKY-2018-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不同前处理清洁度等级的钢板,并模拟桥梁工程涂装维修工况,用环氧底漆和低表面处理环氧底漆分别制备了标准试样、模拟锈蚀试样、模拟维修试样及模拟维修时返锈试样,采用划格法及拉开法测试了盐雾试验前与盐雾试验144 h和240 h后涂层的附着力,分析了不同试样的附着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维修涂装前处理清洁度对涂层的附着力有明显影响。St3级试样的涂层附着力显著优于St2级试样,划格法附着力评级提升1个等级,破坏强度普遍提高30%。在盐雾试验过程中,St3级试样涂层的破坏强度比St2级试样涂层高70%以上,St
其他文献
以Co(NO3)2·6H2O、Cu(NO3)2·2H2O、Mn(NO3)2·4H2O、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制成溶胶,热处理后得到干凝胶,在N2气氛下点燃后500℃煅烧6 h,获得钴–铜–锰氧化物(CoCuMnOx)太阳能吸收粉体。将粉体与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复配后涂覆在不锈钢基板上,得到太阳能吸收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和表面结构进行表
针对钢结构半封闭空间狭小而造成的喷砂难题,研发了3种装置加以解决。
制备了不同环氧(EP)-聚乙二醇(PEG)型非离子乳化剂,通过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氢键缔合效应对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十八胺聚氧乙烯醚(AC-1810)对乳液稳定性及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PEG型环氧乳化剂在水相中存在两种缔合状态:一种是疏水端−疏水端缔合,缔合作用随EP分子量上升而逐步增强;另一种是亲水端−疏水端缔合,缔合作用随PEG分子量上升而逐步增强。缔合效应破坏了乳化剂疏水端与树脂表面的结合能力,降低了乳液稳定性。AC-1810可弱化乳化剂的缔合效应。当AC-1810与EP-PE
以泡沫镍(NF)为基体,先在由0.10 mol/L NiCl2·6H2O、0.63 g/mL氯化胆碱和50%(体积分数)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中电镀得到NF/Ni,再对其水热硫化而得到NF/Ni3S2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线性扫描伏安法和恒流极化分析了NF/Ni3S2阳极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F/Ni3S2阳极的底部为高结晶度的Ni3S2层,表面则是低结晶度的团聚物。在以10 mA/cm2模拟碱性电镀的过程中,NF/Ni3S2的析氧反应活性明显高于NF电极。
介绍了粉末涂料的喷涂工艺流程、喷涂设备及烘干系统,对多颜色串色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制定了汽车车厢用粉末涂料的技术指标,并举例说明了验证粉末涂料与前处理电泳防腐配套性能的方法。
综述了紫外光涂料的活性反应物、纳米粒子、固化工艺等对PVC地板涂层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涂层具备优良耐磨性的原因,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总结了氧化石墨烯在有机涂层防腐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氧化石墨烯不同改性方法对有机涂层物理阻隔性、粘接力、自愈性和缓蚀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腐蚀机理。
以硼酸(B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硼酸掺杂聚苯胺(PANI-B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等对PANI-BA的结构、形貌及疏水性进行了分析。以硅树脂(SiR)为成膜物,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PANI-BA/SiR复合涂层,测试它的水接触角、吸水率、腐蚀电化学行为及耐盐雾性能。结果表明,PANI-BA具有特殊的形貌,当苯胺与硼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5时,产物为较规整的纳米棒结构,水接触角达144.7°。PANI-BA/Si
在碳纤维(CFs)增强聚醚醚酮(PEEK)基体表面通过化学镀制备了镍磷合金镀层,研究了NiSO4·6H2O质量浓度、NaH2PO2·H2O质量浓度和镀液pH对镀层沉积速率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获得的最佳配方和工艺为:NiSO4·6H2O 25 g/L,NaH2PO2·H2O 30 g/L,乙酸钠20 g/L,柠檬酸钠10 g/L,乳
以电镀污泥脱水及去除Cu为目标,通过摇瓶试验,对初始pH为3~9的电镀污泥进行为期7 d的表面活性剂/嗜酸性硫杆菌处理。结果表明,烷基糖苷(APG-10)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和鼠李糖脂。对于APG-10组,随着初始pH的上升,污泥中Cu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在初始pH为5时Cu的去除率达到最高的93.06%;残渣态Cu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氧化态Cu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可交换态、还原态Cu含量则几乎一直下降;当初始pH为5时,Cu的生物有效性最低、污泥的稳定性最强,残渣态Cu含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