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希腊神话,“欧洲”(Europc)一词源自腓尼基公主Europa与天神宙斯化身为牛的结晶品。换句话说,“欧洲人”意即宙斯神牛的化身。
触摸欧洲文明,从碎石窄巷、小桥流水人家;到咖啡馆、面包房;再到爱琴海和葡萄园;直至博物馆和教堂;城堡和王室;还有歌剧院和大学;还有绿色和平;还有从出生包到坟墓的终身福利体制……美丽、富饶、祥和的欧洲,以其超群的山水及花园城市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过,再动人的景观亦有审美疲劳的一天。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其民众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风范、文明底蕴及文化内涵,堪称超越自然风景的一道绚丽人文彩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件件欧洲细节琐事;才是最能体现深厚欧洲文明的骄傲。
欧洲如一面镜子,照出世间百态。
超越GDP主义的和谐社会
台湾教授钱穆在其《如何研究经济史》的论文中,关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做了如下阐明:“经济无限向上,并不等于人生无限向上。”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痛苦和贪婪有目共睹。比如,亚洲经济的飞速飚升,其中许多是以漠视劳工福利及损毁绿色环境为代价的。另端飞速运转的美国模式资本主义,造成的不良后果则是:社会上阶级对立,贫富悬殊愈演愈烈,以及积重难返的治安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与之对比的是“不拼也能赢”的欧洲,欧盟福利社会体制,被誉为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击败苏联体制、美国体制,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在欧洲,总能感到有些生命是专门用来消遣的。余秋雨先生在其《借我一生》中谈及考察欧洲时,抒发过如下的感触:“我在罗马时惊叹因绝大多数市民休假而几乎空城的景象,并由此想到了他们与中国人在文明生态上的重大差异。休假,牵涉到人与自然、艺术、体育的关系,所以这种差异在内涵上相当深刻。”“中国人刻苦耐劳,偶尔也休息,但那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欧洲人反过来,认为平日辛苦工作,大半倒是为了休假,因为只有在休假中,才能使杂务中断,使焦灼凝冻,使肢体回归,使亲伦重现,亦即使人暂别异化状态,恢复人性。这种观念融化了西方诸如个人权利、回归自然等等主干性原则,很容易广泛普及,深入人心……”此番意境,令我眼前浮现出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向远方,没有奔腾的憧憬,只是悄悄地驶进平安与宁静。
财富不能创造文明,文明却能创造财富。
高福利社会体制供养下的欧盟民众,知足常乐。然而,“人生难得几回搏”观念的外人眼中,欧盟人难免“胸无大志”。这里人民普遍的价值观是,人生不应只是拼命打工赚钱,人生成功的标准,亦不应以财富或社会地位来论英雄。况且,近90%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欧盟社会里,贫富差距及阶级概念已相当淡化。于是,以人为本的欧洲社会里4F人生观便大放异彩。这4F就是: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estival(节庆)和Fun(欢乐);摒弃4P,即Profit(利润)、Performance(表现)、Pay(薪水)和Productivity(生产力)。持这一价值观者认为,若以牺牲掉4F的代价来换取4P那是人生的失败。美国作家史科在《过劳的美国人》专著中指出: “为挣钱而出卖时间的浮士德式交易,是现代社会极大的危机。”
福利社会是大同社会
柏拉图于2000年前创立的柏拉图学院,曾延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在中国清朝光绪年间,欧洲已开始实施6年国民义务教育。
欧盟人一向以其高福利的享受为荣,人民形容出生在此如中了彩票一样地幸运。抽肥补瘦,平均分配,饿不死也撑不死,共同富裕,大概能粗略地勾勒出欧盟福利体制的轮廓。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主要精神是:“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分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欧盟社会的福利体制,是以人类尊严和社会公平的标准来评价经济关系的原则。若比较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就会发现,在如此火箭般地速成超级富翁方面;在如此众多的人口,却仅冒出如此凤毛麟角的超富方面;在如此个别的超富,却霸占着如此庞大的国民财富方面;欧盟福利国家皆甘拜下风。
英国人动辄喜欢夸耀:“我们拥有社会主义的福利体制,且从出生一路关照到坟墓。”因此多年来,英国人评选其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时,第一名,总是工党领袖艾德礼;第二名,才轮到率领英国人民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保守党强人邱吉尔。遥想当年二战硝烟未尽的当口,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破败,英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自己的战争英雄领袖邱吉尔,转而拥戴无任何“政绩工程”、默默无闻的在野工党领袖艾德礼。大选过后,有媒体替邱吉尔打抱不平:“英国人民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对此,邱吉尔公开声明道:“我不认为英国人民忘恩负义,这正是一介伟大民族的特质。”
说到福利体制就必须提及英国人贝弗里奇(1879~1963年),他是现代福利社会的理论构建者,其《贝弗里奇报告》发表于1942年,原名是《社会保险报告书》。此著作里他提出社会保险的概念,包括:对失业和无生活能力者的救助;退休金计划;免费教育;免费保健计划等福利政策。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宣布实行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改革,1948年式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即: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失业救济金及低收入者廉价公屋等一整套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体制。著名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罗林女士,即是位曾靠政府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六出蔽空的严冬腊月,烧不起家庭暖气的她,唯有躲到爱丁堡的咖啡馆里,以一杯一英镑的咖啡端坐一下午,从而完成其巨著的。转眼间,罗林女士已拥有数亿英镑的财产,成为英国显赫的大慈善家和利税大户。据英国媒体透露,70%的英国作家靠政府补贴维持创作生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评选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北欧小国挪威、瑞典连续多年来荣获冠亚军。美国作家比尔·布赖森感叹瑞典的福利天堂时曾表示:“我之所以如此推崇瑞典,是因为他们可以同时拥有富裕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主义的情怀,而这两者正是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在我所来自的那个国家中,人们似乎认为,如果做父亲的没办法筹措手术费,大家冷眼旁观让一个患脑瘤的孩子病发死亡,并没有什么特别可耻的地方。此外,那里甚至还有某个州政府保险局,竟然接受一家保险公司以年度营运不佳为理由的申请,允许他们废除1万4千名病情最严重病人的保单(这是1989年发生在加州的真实案例)。相较之下,当我看到竟然有一个国家不计任何代价,以平等且公正的方式, 来为每一个国民提供必要的支援时,我心中的感动与敬意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英国《卫报》,对于欧盟福利体制曾有如下一段评论:当欧盟国家人民,一想到美国人将自己荷包里的银子上缴给政府后,政府不是用来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不是用来改善人民的福祉,而是转手私人公司,委托其“照顾”牢狱里的220万刑事犯时,欧盟人立即为自己身处共同富裕环境下的安全感顿开茅塞。
欧洲,抢救环保危机的先锋
地球暖化、生态环境等有关人类未来的危机问题,迫在眉睫。科学家指出,目前的地球已超负荷20%,如果现在仍不采取急救行动,在可见的未来,人类经济的受害将达到25%。联合国的报告也指出,未来20年,将有数亿现在有水可用的人变成无水可用者;每年将有1亿人因海平面升起而失去家园。当然,更多其它因为气候异变而造成的危机,如物种灭绝、疫病流行等也都将迎面而来。
2007年欧盟峰会通过方案,欧洲27国承诺到2020年时将把二氧化硫废气排放量降低,即比1990年时减少20%。欧盟并宣示,若美国、俄国、中国和印度等大国,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则欧洲愿意再减少10%的排放量。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欧盟元首也同意到2020年时,将让再生能源之使用量增加到20%,并将额外再节省20%的能源。此欧盟高峰会议的定案,显示出欧洲已带领世界,在对抗全球暧化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在当今这个受美国主导,人们看问题重政经、军事与各种尖锐冲突问题之时刻,欧盟的这项划时代决定,因而无法得到相匹配的重视。但事实上,欧盟的决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表示,这是12年来欧洲所做出的3大成就之一。德国总理梅克尔宣称,此决议可使人类避免浩劫,也替世界的合作开启了新的方向。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认为,这是欧洲以无私之心,在全球危机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领导地位。
对待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目前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四成的美国,为了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而退出《京都议定书》,并变本加厉地扩大排放量,这种自私自利的霸道作风已招致全球公愤。相对美国的反面教材,欧洲的优越性已经充分体现。就慷慨公义层面而论,欧盟在面对美国的自私自利时,并不自认“吃亏”,毅然决定不管美国如何“护短”,欧洲决定先行示范道德感召力。根据当年的《京都议定书》,从1990年到2012年,欧洲必须减少排放废气8%,而现在欧盟则决定到2020年时,将此指标提升至减少排放20%。我们都知道,欧洲大幅减少排放废气,对欧洲的政府、公司和人民都将是重大挑战,且在调适期还必然会付出经济、生活上的重大代价。这种宁愿自己蒙受不利,也要为有关全人类的暖化问题做出表帅的气度,史上可真是绝无仅有。欧洲领袖及各政府的这种大担当,实堪钦佩。
就欧洲人民的格调而言,降低废气排放,当然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主动放弃一些便利的享受。例如,飞机的废气排放量占了相当大比重,因而欧洲各国考虑对机票征收环境税,搭机越多航程越远则负担越重,但喜欢旅游的欧洲人对此并无抱怨,认为牺牲一点小我成就大我是值得的。欧洲冬季寒冷,保暖燃料消耗极大,为了达到节能20%的目标,每个家庭为了做出节能的调整而多了花费,欧洲人民同样不以自私的理由加以抵制,这些都显示出欧洲人民的镜子形象。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峰会的决定其实也极具远见。因为当欧洲决定减少废气的排放时,它就必须加速开发再生替代能源,发展节能科技,以及在建筑上做出节能设计等。这意味着,欧洲因此将更加往绿色科技的方向迈进,累积一段时间后,欧洲在这些科技上即会拔得头筹。欧洲的太阳能科技、风力、潮汐发电、节能建材的研发都已与时俱进,特别是欧盟对汽车废气的排放,将由目前每公里163克,到2020年时降低至每公里95克,这意味着将在燃料和引擎科技上更加持续地进步。绿色科技的开发,是欧洲人极大的远见。因此,欧盟对于全球环境的远见卓识,乃当今世界少有的先驱性典范。
切勿认为欧盟对于环境的自律,只是欧洲的“家务事”,这是欧洲要透过以身作则,向全世界做出道德性与感召性的劝说。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欧洲人的努力是不够的。
欧洲人建立了榜样,必须更多的国家来跟进和响应。
触摸欧洲文明,从碎石窄巷、小桥流水人家;到咖啡馆、面包房;再到爱琴海和葡萄园;直至博物馆和教堂;城堡和王室;还有歌剧院和大学;还有绿色和平;还有从出生包到坟墓的终身福利体制……美丽、富饶、祥和的欧洲,以其超群的山水及花园城市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过,再动人的景观亦有审美疲劳的一天。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其民众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风范、文明底蕴及文化内涵,堪称超越自然风景的一道绚丽人文彩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件件欧洲细节琐事;才是最能体现深厚欧洲文明的骄傲。
欧洲如一面镜子,照出世间百态。
超越GDP主义的和谐社会
台湾教授钱穆在其《如何研究经济史》的论文中,关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做了如下阐明:“经济无限向上,并不等于人生无限向上。”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痛苦和贪婪有目共睹。比如,亚洲经济的飞速飚升,其中许多是以漠视劳工福利及损毁绿色环境为代价的。另端飞速运转的美国模式资本主义,造成的不良后果则是:社会上阶级对立,贫富悬殊愈演愈烈,以及积重难返的治安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与之对比的是“不拼也能赢”的欧洲,欧盟福利社会体制,被誉为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击败苏联体制、美国体制,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在欧洲,总能感到有些生命是专门用来消遣的。余秋雨先生在其《借我一生》中谈及考察欧洲时,抒发过如下的感触:“我在罗马时惊叹因绝大多数市民休假而几乎空城的景象,并由此想到了他们与中国人在文明生态上的重大差异。休假,牵涉到人与自然、艺术、体育的关系,所以这种差异在内涵上相当深刻。”“中国人刻苦耐劳,偶尔也休息,但那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欧洲人反过来,认为平日辛苦工作,大半倒是为了休假,因为只有在休假中,才能使杂务中断,使焦灼凝冻,使肢体回归,使亲伦重现,亦即使人暂别异化状态,恢复人性。这种观念融化了西方诸如个人权利、回归自然等等主干性原则,很容易广泛普及,深入人心……”此番意境,令我眼前浮现出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向远方,没有奔腾的憧憬,只是悄悄地驶进平安与宁静。
财富不能创造文明,文明却能创造财富。
高福利社会体制供养下的欧盟民众,知足常乐。然而,“人生难得几回搏”观念的外人眼中,欧盟人难免“胸无大志”。这里人民普遍的价值观是,人生不应只是拼命打工赚钱,人生成功的标准,亦不应以财富或社会地位来论英雄。况且,近90%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欧盟社会里,贫富差距及阶级概念已相当淡化。于是,以人为本的欧洲社会里4F人生观便大放异彩。这4F就是: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estival(节庆)和Fun(欢乐);摒弃4P,即Profit(利润)、Performance(表现)、Pay(薪水)和Productivity(生产力)。持这一价值观者认为,若以牺牲掉4F的代价来换取4P那是人生的失败。美国作家史科在《过劳的美国人》专著中指出: “为挣钱而出卖时间的浮士德式交易,是现代社会极大的危机。”
福利社会是大同社会
柏拉图于2000年前创立的柏拉图学院,曾延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在中国清朝光绪年间,欧洲已开始实施6年国民义务教育。
欧盟人一向以其高福利的享受为荣,人民形容出生在此如中了彩票一样地幸运。抽肥补瘦,平均分配,饿不死也撑不死,共同富裕,大概能粗略地勾勒出欧盟福利体制的轮廓。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主要精神是:“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分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欧盟社会的福利体制,是以人类尊严和社会公平的标准来评价经济关系的原则。若比较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就会发现,在如此火箭般地速成超级富翁方面;在如此众多的人口,却仅冒出如此凤毛麟角的超富方面;在如此个别的超富,却霸占着如此庞大的国民财富方面;欧盟福利国家皆甘拜下风。
英国人动辄喜欢夸耀:“我们拥有社会主义的福利体制,且从出生一路关照到坟墓。”因此多年来,英国人评选其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时,第一名,总是工党领袖艾德礼;第二名,才轮到率领英国人民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保守党强人邱吉尔。遥想当年二战硝烟未尽的当口,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破败,英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自己的战争英雄领袖邱吉尔,转而拥戴无任何“政绩工程”、默默无闻的在野工党领袖艾德礼。大选过后,有媒体替邱吉尔打抱不平:“英国人民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对此,邱吉尔公开声明道:“我不认为英国人民忘恩负义,这正是一介伟大民族的特质。”
说到福利体制就必须提及英国人贝弗里奇(1879~1963年),他是现代福利社会的理论构建者,其《贝弗里奇报告》发表于1942年,原名是《社会保险报告书》。此著作里他提出社会保险的概念,包括:对失业和无生活能力者的救助;退休金计划;免费教育;免费保健计划等福利政策。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宣布实行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改革,1948年式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即: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失业救济金及低收入者廉价公屋等一整套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体制。著名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罗林女士,即是位曾靠政府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六出蔽空的严冬腊月,烧不起家庭暖气的她,唯有躲到爱丁堡的咖啡馆里,以一杯一英镑的咖啡端坐一下午,从而完成其巨著的。转眼间,罗林女士已拥有数亿英镑的财产,成为英国显赫的大慈善家和利税大户。据英国媒体透露,70%的英国作家靠政府补贴维持创作生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评选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北欧小国挪威、瑞典连续多年来荣获冠亚军。美国作家比尔·布赖森感叹瑞典的福利天堂时曾表示:“我之所以如此推崇瑞典,是因为他们可以同时拥有富裕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主义的情怀,而这两者正是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在我所来自的那个国家中,人们似乎认为,如果做父亲的没办法筹措手术费,大家冷眼旁观让一个患脑瘤的孩子病发死亡,并没有什么特别可耻的地方。此外,那里甚至还有某个州政府保险局,竟然接受一家保险公司以年度营运不佳为理由的申请,允许他们废除1万4千名病情最严重病人的保单(这是1989年发生在加州的真实案例)。相较之下,当我看到竟然有一个国家不计任何代价,以平等且公正的方式, 来为每一个国民提供必要的支援时,我心中的感动与敬意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英国《卫报》,对于欧盟福利体制曾有如下一段评论:当欧盟国家人民,一想到美国人将自己荷包里的银子上缴给政府后,政府不是用来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不是用来改善人民的福祉,而是转手私人公司,委托其“照顾”牢狱里的220万刑事犯时,欧盟人立即为自己身处共同富裕环境下的安全感顿开茅塞。
欧洲,抢救环保危机的先锋
地球暖化、生态环境等有关人类未来的危机问题,迫在眉睫。科学家指出,目前的地球已超负荷20%,如果现在仍不采取急救行动,在可见的未来,人类经济的受害将达到25%。联合国的报告也指出,未来20年,将有数亿现在有水可用的人变成无水可用者;每年将有1亿人因海平面升起而失去家园。当然,更多其它因为气候异变而造成的危机,如物种灭绝、疫病流行等也都将迎面而来。
2007年欧盟峰会通过方案,欧洲27国承诺到2020年时将把二氧化硫废气排放量降低,即比1990年时减少20%。欧盟并宣示,若美国、俄国、中国和印度等大国,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则欧洲愿意再减少10%的排放量。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欧盟元首也同意到2020年时,将让再生能源之使用量增加到20%,并将额外再节省20%的能源。此欧盟高峰会议的定案,显示出欧洲已带领世界,在对抗全球暧化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在当今这个受美国主导,人们看问题重政经、军事与各种尖锐冲突问题之时刻,欧盟的这项划时代决定,因而无法得到相匹配的重视。但事实上,欧盟的决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表示,这是12年来欧洲所做出的3大成就之一。德国总理梅克尔宣称,此决议可使人类避免浩劫,也替世界的合作开启了新的方向。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认为,这是欧洲以无私之心,在全球危机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领导地位。
对待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目前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四成的美国,为了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而退出《京都议定书》,并变本加厉地扩大排放量,这种自私自利的霸道作风已招致全球公愤。相对美国的反面教材,欧洲的优越性已经充分体现。就慷慨公义层面而论,欧盟在面对美国的自私自利时,并不自认“吃亏”,毅然决定不管美国如何“护短”,欧洲决定先行示范道德感召力。根据当年的《京都议定书》,从1990年到2012年,欧洲必须减少排放废气8%,而现在欧盟则决定到2020年时,将此指标提升至减少排放20%。我们都知道,欧洲大幅减少排放废气,对欧洲的政府、公司和人民都将是重大挑战,且在调适期还必然会付出经济、生活上的重大代价。这种宁愿自己蒙受不利,也要为有关全人类的暖化问题做出表帅的气度,史上可真是绝无仅有。欧洲领袖及各政府的这种大担当,实堪钦佩。
就欧洲人民的格调而言,降低废气排放,当然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主动放弃一些便利的享受。例如,飞机的废气排放量占了相当大比重,因而欧洲各国考虑对机票征收环境税,搭机越多航程越远则负担越重,但喜欢旅游的欧洲人对此并无抱怨,认为牺牲一点小我成就大我是值得的。欧洲冬季寒冷,保暖燃料消耗极大,为了达到节能20%的目标,每个家庭为了做出节能的调整而多了花费,欧洲人民同样不以自私的理由加以抵制,这些都显示出欧洲人民的镜子形象。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峰会的决定其实也极具远见。因为当欧洲决定减少废气的排放时,它就必须加速开发再生替代能源,发展节能科技,以及在建筑上做出节能设计等。这意味着,欧洲因此将更加往绿色科技的方向迈进,累积一段时间后,欧洲在这些科技上即会拔得头筹。欧洲的太阳能科技、风力、潮汐发电、节能建材的研发都已与时俱进,特别是欧盟对汽车废气的排放,将由目前每公里163克,到2020年时降低至每公里95克,这意味着将在燃料和引擎科技上更加持续地进步。绿色科技的开发,是欧洲人极大的远见。因此,欧盟对于全球环境的远见卓识,乃当今世界少有的先驱性典范。
切勿认为欧盟对于环境的自律,只是欧洲的“家务事”,这是欧洲要透过以身作则,向全世界做出道德性与感召性的劝说。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欧洲人的努力是不够的。
欧洲人建立了榜样,必须更多的国家来跟进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