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不断的推进、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不足:课程与教学的理念本土化与人文性缺失;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定位空泛化与自由化并存;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学科化与陈旧样越位;课程与教学的体系结构方面三段型与模块化盛行。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分别从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对接等五个有效对接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键字】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如何通过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己日趋重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任务、产品等实践性要素纷纷进入职業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迟缓,如何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紧迫问题。
提出的“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讨一种更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质量、职业本位等角度进行提升。
“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调查——文献分析——理论构建——实践验证” 的研究逻辑。首先深入学校、企业实践一线开展调杏研究,了解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纬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其次,对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既有研究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明确该研究已取得的成绩,找出该研究有待解决的闷题,进而确立后续研究的起点与方向。最后,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理论具体运用于教学实验实践活动中,对该模式之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可信性等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在实验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与丰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实证策略及运行条件等,并最终充分说明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生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及其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中的主题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活动展开的实际操作单位。项目课程与教学活动是以任务边界为课程与教学设置的逻辑起点的。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有许多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何将这些具体的工作任务加以抽象化、概括化和结构化,应是项目课程与教学活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基于职业教育研究视野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专指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那些用来研发课程、构成教材、形成学案、顺畅教程、生成教果的一些策略、范式和理论,从其表述上来说其应属于策略、理论和结构三者兼容型的范畴领域。该研究领域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工作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评价体系与企业标准相对接”等“五个有效对接”的途径来突显社会需求在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前提条件和主导作用、来突显学科体系在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并最终通过学科、人文和社会二者的有机统一起来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
透析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对应关联,依据职业分类情境来确定专业结构状况,使各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门类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类型相匹配,最终使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能在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无缝对接的基础上通过学校人力与市场人才完满融合的途径来实现其有效建构。
二、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对接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关注的是最终如何通过实践操作、市场竞争、岗位匹配、任务达成等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关注的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时,充分考虑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实理清他们之间的对应关联,遵循课程结构体系与工作过程体系逻辑关联相匹配的原则,采取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有效对接的方式来规范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建构进程。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与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之所在。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程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认真梳理教学内容体系与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对应关联,进而为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间的有效对接创设情境,以便于职业教育工作者们能根据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来确定科学适当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实践、突出的是市场、针对的是岗位、体现的是人文性、学科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发展特点。因此,建立的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充分对接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来它是否贴近实践、易于实现和具有发展前景;二来它是否对学生有益,易理解、符合经验本能受欢迎地被认可;三来是否能通过争论加以排解并能有趣而又有意义地加以描述;四来是否对于类似的问题和情境具有范例作用;五来是否能经过科学知识的加工与整理。
五、评价内容与企业标准相对接
在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各职业院校的办学实际,认真考虑该模式所引领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活动是否建立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之上,是否能引导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按照企业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将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标准等与学校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进行有机对接,并在此思量的基础上逐渐创设自己的校企合作型的评价体系,借以保障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有机建构。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努力顺应培养合格的“世界级、应用型、创业型、多面手、和信息化”工人之时代需求的背景下,以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与产生源由的整体把握为切入点,不但从理论建模层面探析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勾运行原则、开发模型和a设计路标,而且还从实证探索层面验证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教育研究,2011.11
[2] 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2011.05
作者简介:刘松平(1981-),男,汉族,硕士,湖南长沙,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通信,移动互联。
赵竹(1981-),男,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通信。
【关键字】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如何通过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己日趋重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任务、产品等实践性要素纷纷进入职業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迟缓,如何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紧迫问题。
提出的“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讨一种更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质量、职业本位等角度进行提升。
“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调查——文献分析——理论构建——实践验证” 的研究逻辑。首先深入学校、企业实践一线开展调杏研究,了解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纬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其次,对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既有研究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明确该研究已取得的成绩,找出该研究有待解决的闷题,进而确立后续研究的起点与方向。最后,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理论具体运用于教学实验实践活动中,对该模式之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可信性等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在实验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与丰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实证策略及运行条件等,并最终充分说明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生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及其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中的主题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活动展开的实际操作单位。项目课程与教学活动是以任务边界为课程与教学设置的逻辑起点的。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有许多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何将这些具体的工作任务加以抽象化、概括化和结构化,应是项目课程与教学活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基于职业教育研究视野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专指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那些用来研发课程、构成教材、形成学案、顺畅教程、生成教果的一些策略、范式和理论,从其表述上来说其应属于策略、理论和结构三者兼容型的范畴领域。该研究领域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工作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评价体系与企业标准相对接”等“五个有效对接”的途径来突显社会需求在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前提条件和主导作用、来突显学科体系在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并最终通过学科、人文和社会二者的有机统一起来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
透析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对应关联,依据职业分类情境来确定专业结构状况,使各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门类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类型相匹配,最终使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能在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无缝对接的基础上通过学校人力与市场人才完满融合的途径来实现其有效建构。
二、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对接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关注的是最终如何通过实践操作、市场竞争、岗位匹配、任务达成等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关注的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时,充分考虑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实理清他们之间的对应关联,遵循课程结构体系与工作过程体系逻辑关联相匹配的原则,采取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有效对接的方式来规范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建构进程。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与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之所在。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程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认真梳理教学内容体系与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对应关联,进而为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间的有效对接创设情境,以便于职业教育工作者们能根据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来确定科学适当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实践、突出的是市场、针对的是岗位、体现的是人文性、学科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发展特点。因此,建立的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充分对接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来它是否贴近实践、易于实现和具有发展前景;二来它是否对学生有益,易理解、符合经验本能受欢迎地被认可;三来是否能通过争论加以排解并能有趣而又有意义地加以描述;四来是否对于类似的问题和情境具有范例作用;五来是否能经过科学知识的加工与整理。
五、评价内容与企业标准相对接
在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各职业院校的办学实际,认真考虑该模式所引领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活动是否建立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之上,是否能引导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按照企业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将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标准等与学校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进行有机对接,并在此思量的基础上逐渐创设自己的校企合作型的评价体系,借以保障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有机建构。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努力顺应培养合格的“世界级、应用型、创业型、多面手、和信息化”工人之时代需求的背景下,以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与产生源由的整体把握为切入点,不但从理论建模层面探析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勾运行原则、开发模型和a设计路标,而且还从实证探索层面验证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教育研究,2011.11
[2] 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2011.05
作者简介:刘松平(1981-),男,汉族,硕士,湖南长沙,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通信,移动互联。
赵竹(1981-),男,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