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以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挖掘学科内涵,充分发挥语文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人文素养内涵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首先,人文知识以语言或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 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 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最后,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 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最终之目的。
二、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及其带来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经济全球化,文化呈现出多元态势。带来大学生道德观念、道德风貌各方面的改变, 部分高职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 缺少人文精神。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各个时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相互吸收和借鉴,共同创造了中华体统教育价值取向;同时,每个时期的文化,都会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必然使不同时期呈现出特色鲜明、差异可观的亚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态势,各种文化互相交织,让一些年轻人对文化的选择无所适从,将物质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社会文化领域出现病态。
首先,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会产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取向,一方面是书本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 一方面是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学生陷入多重价值标准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价值迷失和心理失衡,人文素养降低。其次,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必然导致多样思维方式的出现。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微信、微博等的流行,青年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发生重大变化,很少花时间去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再次,社会的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重点选择实用性强、好就业的热门学科和专业,并将学习兴趣和精力集中主要投放在这些学科专业上,很少对基础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历史、美学和哲学感兴趣。
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在充分认识多元文化客观存在基础上,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跨文化教育。
三、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思路
(一)多元文化与跨文化教育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取向。跨文化教育应运而生。跨文化教育在教育中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跨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養,要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改变“满堂灌”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文化知识不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二)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思路
1.融合多元文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文化融合,要求对不同文化类型采取差异化整合策略,有效提升多元文化群体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融合多元文化价值的关键点是确立新的价值观。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人文素养教育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开展生动形象的价值观教育。
2.向外来文化释放善意、消除误解
首先,应避免表现出本国文化的优越感,以平等、友善、互助、合作的姿态与外来文化交往、交流,展现宏阔气度,营建和睦环境。其次,要发挥规范性力量,传播中国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助力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成功实施。创新人文素养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再次,在跨文化教育下,高职院校学校推进多元文化包容性,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助力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成功实施。
3.倾听多元文化声音,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倾听多元的声音,有利于多元文化群体利益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加快“互联网+人文素养”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人文素养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人文素养资源输送到学校。注重协商对话机制的建立,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创新人文素养教育方式。做到有效协调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及时化解利益冲突,维护不同文化的根本利益,增加和谐因素,增强发展活力。
4.规范多元文化行为,提高跨文化人文素养教育效用
要在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中树立协同观,既要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社会文化层面,正确处理社会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摒弃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家庭教育层面,家长应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文素养观,营造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家庭环境。国家层面,要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体系,用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引导高职大学生调动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塑造自我”。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取向。教育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文化知识不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内涵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首先,人文知识以语言或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 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 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最后,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 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最终之目的。
二、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及其带来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经济全球化,文化呈现出多元态势。带来大学生道德观念、道德风貌各方面的改变, 部分高职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 缺少人文精神。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各个时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相互吸收和借鉴,共同创造了中华体统教育价值取向;同时,每个时期的文化,都会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必然使不同时期呈现出特色鲜明、差异可观的亚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态势,各种文化互相交织,让一些年轻人对文化的选择无所适从,将物质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社会文化领域出现病态。
首先,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会产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取向,一方面是书本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 一方面是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学生陷入多重价值标准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价值迷失和心理失衡,人文素养降低。其次,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必然导致多样思维方式的出现。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微信、微博等的流行,青年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发生重大变化,很少花时间去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再次,社会的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重点选择实用性强、好就业的热门学科和专业,并将学习兴趣和精力集中主要投放在这些学科专业上,很少对基础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历史、美学和哲学感兴趣。
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在充分认识多元文化客观存在基础上,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跨文化教育。
三、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思路
(一)多元文化与跨文化教育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取向。跨文化教育应运而生。跨文化教育在教育中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跨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養,要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改变“满堂灌”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文化知识不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二)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思路
1.融合多元文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文化融合,要求对不同文化类型采取差异化整合策略,有效提升多元文化群体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融合多元文化价值的关键点是确立新的价值观。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人文素养教育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开展生动形象的价值观教育。
2.向外来文化释放善意、消除误解
首先,应避免表现出本国文化的优越感,以平等、友善、互助、合作的姿态与外来文化交往、交流,展现宏阔气度,营建和睦环境。其次,要发挥规范性力量,传播中国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助力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成功实施。创新人文素养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再次,在跨文化教育下,高职院校学校推进多元文化包容性,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助力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成功实施。
3.倾听多元文化声音,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倾听多元的声音,有利于多元文化群体利益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加快“互联网+人文素养”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人文素养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人文素养资源输送到学校。注重协商对话机制的建立,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创新人文素养教育方式。做到有效协调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及时化解利益冲突,维护不同文化的根本利益,增加和谐因素,增强发展活力。
4.规范多元文化行为,提高跨文化人文素养教育效用
要在人文素养跨文化教育中树立协同观,既要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社会文化层面,正确处理社会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摒弃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家庭教育层面,家长应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文素养观,营造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家庭环境。国家层面,要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体系,用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引导高职大学生调动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塑造自我”。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取向。教育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文化知识不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