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中,语文课程所占课时最多,收到效果甚微。新课标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流连忘返,形成“最渴望上语文课,最不愿下语文课”的情势?笔者以为,可以在导入激“趣”、活动增“趣”、作业设“趣”上做好文章,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导入激趣
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其导语设计层出不穷:可以是动人的故事,让学生浮想联翩;是曼妙的音乐,让学生陶醉痴迷;是会心的笑话,让学生身心愉悦;是隽永的诗歌,让学生入情入境;是离奇的谜语,让学生神思飞扬……
朱自清《背影》,通过朴实无华又心细如发的文字,表达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主题,授课时,笔者先给学生放了一组父子亲密无间的生活照片,顺势导入新课:“经常听到有人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少有人唱《世上只有爸爸好》,不是因为父亲对我们的爱打折了,而是因为父爱比母爱更深沉、更含蓄,使我们不容易感觉到。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从父亲的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感受到父爱无处不在。现在,让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厚实如山,博大如海的父爱。”磁铁一样的导语设计,能够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拉开妙趣横生语文课堂的序幕。
小小导语,形式不一,长短不限,却可以在上课伊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每一堂语文课,内容不同、文体不同、目标不同、导语设计自然不能雷同,必须随机应变,使之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二、活动增趣
新课标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态生成”“师生对话”、合作探究、自主实践的课堂,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应该贯穿教学始终,通过高质量、大智慧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毕竟“教是为了不教”。
初中生学习语文,坊间流传着一句口头语:“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的确,鲁迅的文章,半文半白,有很多生僻字和别字,不是标准的现代汉语,学生读通都不太容易,更别说鲁迅嬉笑怒骂、佶屈聱牙的隐喻的表达方式了,让很多初中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处下手,尽管教师讲解了很多,记录了很多笔记,但是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文言文,越是距离现在时间久远,越是难懂,自然成了“难啃的骨头”。作文更不用说,有思想、有见地的作文的确不容易,它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丰富阅历,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显然有些勉强。笔者讲解作文时,不是告知题目让学生写,而是每一节课安排一个主题,掌握一个方法,日积月累,自然可以使学生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了。
讲授“烘云托月”手法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和学习竞赛的活动方式,收到良好效果。课堂中,先让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又快又准地找出《社戏》和《端午日》中描写场景的内容。然后,给出刘鹗《老残游记》中“黑妞说书”的片段文字,要求他们分别找出黑妞说书的相关环境描写、演员表现和观众反应的文字。接着,让学生大胆假设和想象“白妞说书”的环境描写、演员表现和观众反应。每一次竞赛,都根据小组完成的质量和先后情况,给六组分别加6,5,4,3,2,1分。在想象“白妞说书”的口头表述中,按照组内发言的人数量和质量,每人每次加一分,不设上限和下限。最后,展示《老残游记》的原文,让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哪一组的想象和描写更合情合理,更有创意,更接近作者的原创,就给哪个小组加分,并统计出综合第一名,给予全组成员口头表扬和适当奖励。下课前布置作文训练题目《一堂难忘的课》,要求学生运用“烘云托月”手法,进行多方位的场景描写。轻松愉悦又紧张激烈的学习竞赛,把“三尺讲台”还给学生,让全班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作业设趣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拓展和延伸。新课标坚决抵制“题海战”,倡导为学生学习“减负”,提倡能力型、实践型、综合型、研究型作业。小学生学习新词的时候,教师往往用“扩词”和造句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初中生对于词语的记忆,不必一个一个地死记硬背,把它们放到语段中进行阅读和体会,不仅可以熟记于心,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常用搭配,培养良好的语感。
如,教学完刘禹锡《陋室铭》后,设计了根据韵脚填词的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兴趣浓厚,创意无限,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份惊喜和感动:《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等,妙趣横生,真实反映了现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值得推介。
语文教育的本质,不是给学生传授多少“语、修、逻、文”的知识,而是通过导入激趣、活动增趣、作业设趣等“趣”味横生的教学形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阅历,完善学生的性格,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
编辑 郑 淼
一、导入激趣
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其导语设计层出不穷:可以是动人的故事,让学生浮想联翩;是曼妙的音乐,让学生陶醉痴迷;是会心的笑话,让学生身心愉悦;是隽永的诗歌,让学生入情入境;是离奇的谜语,让学生神思飞扬……
朱自清《背影》,通过朴实无华又心细如发的文字,表达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主题,授课时,笔者先给学生放了一组父子亲密无间的生活照片,顺势导入新课:“经常听到有人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少有人唱《世上只有爸爸好》,不是因为父亲对我们的爱打折了,而是因为父爱比母爱更深沉、更含蓄,使我们不容易感觉到。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从父亲的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感受到父爱无处不在。现在,让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厚实如山,博大如海的父爱。”磁铁一样的导语设计,能够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拉开妙趣横生语文课堂的序幕。
小小导语,形式不一,长短不限,却可以在上课伊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每一堂语文课,内容不同、文体不同、目标不同、导语设计自然不能雷同,必须随机应变,使之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二、活动增趣
新课标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态生成”“师生对话”、合作探究、自主实践的课堂,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应该贯穿教学始终,通过高质量、大智慧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毕竟“教是为了不教”。
初中生学习语文,坊间流传着一句口头语:“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的确,鲁迅的文章,半文半白,有很多生僻字和别字,不是标准的现代汉语,学生读通都不太容易,更别说鲁迅嬉笑怒骂、佶屈聱牙的隐喻的表达方式了,让很多初中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处下手,尽管教师讲解了很多,记录了很多笔记,但是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文言文,越是距离现在时间久远,越是难懂,自然成了“难啃的骨头”。作文更不用说,有思想、有见地的作文的确不容易,它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丰富阅历,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显然有些勉强。笔者讲解作文时,不是告知题目让学生写,而是每一节课安排一个主题,掌握一个方法,日积月累,自然可以使学生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了。
讲授“烘云托月”手法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和学习竞赛的活动方式,收到良好效果。课堂中,先让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又快又准地找出《社戏》和《端午日》中描写场景的内容。然后,给出刘鹗《老残游记》中“黑妞说书”的片段文字,要求他们分别找出黑妞说书的相关环境描写、演员表现和观众反应的文字。接着,让学生大胆假设和想象“白妞说书”的环境描写、演员表现和观众反应。每一次竞赛,都根据小组完成的质量和先后情况,给六组分别加6,5,4,3,2,1分。在想象“白妞说书”的口头表述中,按照组内发言的人数量和质量,每人每次加一分,不设上限和下限。最后,展示《老残游记》的原文,让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哪一组的想象和描写更合情合理,更有创意,更接近作者的原创,就给哪个小组加分,并统计出综合第一名,给予全组成员口头表扬和适当奖励。下课前布置作文训练题目《一堂难忘的课》,要求学生运用“烘云托月”手法,进行多方位的场景描写。轻松愉悦又紧张激烈的学习竞赛,把“三尺讲台”还给学生,让全班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作业设趣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拓展和延伸。新课标坚决抵制“题海战”,倡导为学生学习“减负”,提倡能力型、实践型、综合型、研究型作业。小学生学习新词的时候,教师往往用“扩词”和造句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初中生对于词语的记忆,不必一个一个地死记硬背,把它们放到语段中进行阅读和体会,不仅可以熟记于心,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常用搭配,培养良好的语感。
如,教学完刘禹锡《陋室铭》后,设计了根据韵脚填词的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兴趣浓厚,创意无限,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份惊喜和感动:《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等,妙趣横生,真实反映了现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值得推介。
语文教育的本质,不是给学生传授多少“语、修、逻、文”的知识,而是通过导入激趣、活动增趣、作业设趣等“趣”味横生的教学形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阅历,完善学生的性格,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