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弘扬,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笔者个人在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实践之后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人文教育功能的实施策略: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构建人文性课堂环境、运用人文性学习方式、采用人文性的评价等策略的体会与感悟。
关键词:人文因素 自主 评价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弘扬,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人文教育功能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观察、思考、实践与研究,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悟,初步形成了一些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现行数学新教材的编写者为了体现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所选用内容都与科学人文精神有关,这就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极好的蓝本。因而,只要我们教师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我们就能在教学中找到让人达到至高境界的人文精神,从而为数学教学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找到有效的素材。
1、借助数学的规则,进行自律意识的教育
例如在“第几”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达成“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谁排第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应明确:先到的先排,后到的排后面的社会规则,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等内在自我约束能力。
二、构建人文性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交往的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师生关系的尊重、平等与沟通,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做到:
1、带着微笑进课堂
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
例如一次单元考试后发试卷时我对一学生微微一笑,哪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馈赠,骄傲地对她妈妈说:“老师发卷时对我微笑了,肯定是表扬我。”还沾沾自喜了好多天。原本聪明但上课并不认真,字也写得较潦草的她上课认真了,字也写得一次比一次端正。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微笑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尊严、个体存在的价值,更激发了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并附诸行动。
2、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意味着孩子不必“仰着头”回话;蹲下身子与孩子为友,才能听到孩子与你说悄悄话;带着一个童心,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的师生交往才会充满温馨与人情,洋溢人文精神的芬芳。
例如一次面批作业时发现一学生将6:30错画成12:30,于是请他上来订正。学生一会儿低头看题思考、一会儿仰头看笔者,可任笔者怎么提示都没用。于是笔者把他带到座位上,说:慢慢想,6:30时针应指着几,分针应指着几?学生看着笔者的眼,瞬间顿悟了: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
[思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讲台与座位仅一步之遥,唯一不同的是教师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学生不需时而抬头时而低头,避免了思维的短路。教师从站到坐的过程,消除了老师给学生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表面上是教师身子“蹲”了下来,而真正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的距离近了,无言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有了相对的心理安全,思维流畅,问题迎刃而解。
三、运用人文性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运用人文性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⑴自主探索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一种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如笔者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采用多媒体展现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即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列出 “15-9=?” “16-9=?” “14-9=?” 等算式,接着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道,先各自独立操作学具,寻找计算的方法,再相互交流各人采用的计算方法。
[思考]多信息量的画面为学生的个性选择提供了可能,对算式的选择学生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方法的探索也是个性化的思维,各种方法是学生根据自己思维习惯探索得到的。正因为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和探索的空间与时间,因而精彩纷呈。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⑵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如笔者在教学《统计》时创设了动物开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数数各种动物各来了几只。由于课件用比较快地速度闪现不同的动物从不同的方向到来,学生在数的时候感觉忙不过来,数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于是学生想到了合作:四人一小组,每人数一种动物,并自主地在小组内进行了分工。当再一次统计时,他们就显得有条不紊了。之后学生汇报统计记录办法:写“名称”、打“√”、画“○”、划“正”。最后比较方法,优选方法。汇报交流时学生畅说欲言、各抒己见。
[思考]合作学习必须是学生在感觉自己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自觉产生的与人合作的意愿。上述片段就是学生在统计时感觉一个人的眼睛不够使,不能正确统计各种动物的只数后产生了要与小朋友相互合作的想法,合作学习成了学生自觉的需要。在分工合作之后的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取长补短。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⑶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而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操作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摆、弄弄,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在实践操作活动中逐步培养实践求知的意识,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何侠斋《现代小学人文教育》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育》 2004年~2006年的部分期刊
关键词:人文因素 自主 评价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弘扬,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人文教育功能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观察、思考、实践与研究,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悟,初步形成了一些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现行数学新教材的编写者为了体现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所选用内容都与科学人文精神有关,这就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极好的蓝本。因而,只要我们教师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我们就能在教学中找到让人达到至高境界的人文精神,从而为数学教学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找到有效的素材。
1、借助数学的规则,进行自律意识的教育
例如在“第几”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达成“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谁排第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应明确:先到的先排,后到的排后面的社会规则,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等内在自我约束能力。
二、构建人文性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交往的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师生关系的尊重、平等与沟通,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做到:
1、带着微笑进课堂
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
例如一次单元考试后发试卷时我对一学生微微一笑,哪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馈赠,骄傲地对她妈妈说:“老师发卷时对我微笑了,肯定是表扬我。”还沾沾自喜了好多天。原本聪明但上课并不认真,字也写得较潦草的她上课认真了,字也写得一次比一次端正。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微笑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尊严、个体存在的价值,更激发了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并附诸行动。
2、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意味着孩子不必“仰着头”回话;蹲下身子与孩子为友,才能听到孩子与你说悄悄话;带着一个童心,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的师生交往才会充满温馨与人情,洋溢人文精神的芬芳。
例如一次面批作业时发现一学生将6:30错画成12:30,于是请他上来订正。学生一会儿低头看题思考、一会儿仰头看笔者,可任笔者怎么提示都没用。于是笔者把他带到座位上,说:慢慢想,6:30时针应指着几,分针应指着几?学生看着笔者的眼,瞬间顿悟了: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
[思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讲台与座位仅一步之遥,唯一不同的是教师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学生不需时而抬头时而低头,避免了思维的短路。教师从站到坐的过程,消除了老师给学生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表面上是教师身子“蹲”了下来,而真正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的距离近了,无言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有了相对的心理安全,思维流畅,问题迎刃而解。
三、运用人文性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运用人文性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⑴自主探索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一种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如笔者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采用多媒体展现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即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列出 “15-9=?” “16-9=?” “14-9=?” 等算式,接着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道,先各自独立操作学具,寻找计算的方法,再相互交流各人采用的计算方法。
[思考]多信息量的画面为学生的个性选择提供了可能,对算式的选择学生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方法的探索也是个性化的思维,各种方法是学生根据自己思维习惯探索得到的。正因为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和探索的空间与时间,因而精彩纷呈。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⑵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如笔者在教学《统计》时创设了动物开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数数各种动物各来了几只。由于课件用比较快地速度闪现不同的动物从不同的方向到来,学生在数的时候感觉忙不过来,数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于是学生想到了合作:四人一小组,每人数一种动物,并自主地在小组内进行了分工。当再一次统计时,他们就显得有条不紊了。之后学生汇报统计记录办法:写“名称”、打“√”、画“○”、划“正”。最后比较方法,优选方法。汇报交流时学生畅说欲言、各抒己见。
[思考]合作学习必须是学生在感觉自己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自觉产生的与人合作的意愿。上述片段就是学生在统计时感觉一个人的眼睛不够使,不能正确统计各种动物的只数后产生了要与小朋友相互合作的想法,合作学习成了学生自觉的需要。在分工合作之后的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取长补短。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⑶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而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操作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摆、弄弄,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在实践操作活动中逐步培养实践求知的意识,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何侠斋《现代小学人文教育》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育》 2004年~2006年的部分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