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归属于情感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倾向的情感课程之一。学生的情感植根于方言土语、本土本地,植根于喜乐爱好、天资禀赋。为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本土化、生动化、融通化。教材的实际化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不断成熟、教学资料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情,对教材的二次创造。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 小学教育 教师研究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91-02
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知识,植根于自己生活的真实世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感受是道德倾向的基本来源。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去寻找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学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剪辑、加工、修补、创造,让教材实际化,让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共融。
一、让教材接近学生
(一)就地取材。
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关于名山、景区、展览、历史古迹等精美图片。教师要把这些相应的内容就地拉近。注重介绍本地区的名山、景区、展览和古迹,并鼓励学生通过图片、摄影、演说、故事等形式讲本地、说本地、演本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的自豪感。
(二)就时取材。
我们的社会每天都有爱国爱家、存善举朴的好人好事。教师要特别鼓励和引导同学看本地的新闻、看本地的好人好事,观察身边事,了解身边情。和你最近的事情最有感染力、最有号召力,是最好的榜样。要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情进行整理、收集和贴纸。这是一个思想品德的演化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就人取材。
品德與社会课很忌讳枯燥的说教与教条的管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身边材料与事迹,努力就地取材、就时取材,用本土的事情说道理、用家乡的事情说情感。让学生以家乡为自豪、以身边的事迹为榜样。
二 让教材吸引学生
(一)教材内容视频化。
视频教学是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视频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生动形象,被广大少儿所喜爱,使得教学效果更具有冲击力。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网络剪辑、电视录像等手段,将教学内容视频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自行拍摄当地文化、风土人情、名山大川、古迹景点。教师将其内容充实到课堂上,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自豪感,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材过程活动化。
品德与社会课倡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活动过程中的操作能力与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努力将教学内容引入到生活实际。在培养家乡自豪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当地名胜的游览观光,并鼓励学生给家长做导游,给家长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名人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学生以图片、文字、表格、动画等形式完成一篇游记。这是一个重要的自我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过程,其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三)教材方式儿童化。
通过游戏、模拟、表演等少儿化的引导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让孩子演绎不同的故事、模拟不同的角色来增加情感体验,选择情感倾向。比如交通警察的角色、违章司机的角色、撒谎的孩子、勇敢的奥特曼等。
三、让教材融通科学
品德与社会课内涵极其丰富。它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穿插起来。因此让教材融通科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教材的融通。教材本身有着一个统一的主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一个主题统领不同的内容,也可以一个知识点统领不同的主题,从而让学生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刻含义。其次是教学的融通。品德与思想课横跨多学科。教师要有选择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融汇到教学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涉及到音乐、美术、历史、文化与数学等多学科,教学教师必须是一个百科全书,在灌输给学生道德情感的同时,将人类的知识结晶传递给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资源,而生活是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当教学走入了生活,教学就进入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教师的布道与学生的培育将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品德与社会教材没有尾页,学生的未来生活将会使教材无限的编写下去,教材成为他们成长的引领。而教材的本土化和生活化,又成为他们成长的记录册,教学无限,成长无限。
参考文献:
[1]潘志刚.关注学科思想 建设“道德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模式[J].新课程(中旬),2013.04.
[2]陈富.增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实践性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作者简介:
胡向明(1972.4-),男,广东韶关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 小学教育 教师研究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91-02
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知识,植根于自己生活的真实世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感受是道德倾向的基本来源。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去寻找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学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剪辑、加工、修补、创造,让教材实际化,让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共融。
一、让教材接近学生
(一)就地取材。
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关于名山、景区、展览、历史古迹等精美图片。教师要把这些相应的内容就地拉近。注重介绍本地区的名山、景区、展览和古迹,并鼓励学生通过图片、摄影、演说、故事等形式讲本地、说本地、演本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的自豪感。
(二)就时取材。
我们的社会每天都有爱国爱家、存善举朴的好人好事。教师要特别鼓励和引导同学看本地的新闻、看本地的好人好事,观察身边事,了解身边情。和你最近的事情最有感染力、最有号召力,是最好的榜样。要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情进行整理、收集和贴纸。这是一个思想品德的演化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就人取材。
品德與社会课很忌讳枯燥的说教与教条的管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身边材料与事迹,努力就地取材、就时取材,用本土的事情说道理、用家乡的事情说情感。让学生以家乡为自豪、以身边的事迹为榜样。
二 让教材吸引学生
(一)教材内容视频化。
视频教学是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视频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生动形象,被广大少儿所喜爱,使得教学效果更具有冲击力。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网络剪辑、电视录像等手段,将教学内容视频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自行拍摄当地文化、风土人情、名山大川、古迹景点。教师将其内容充实到课堂上,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自豪感,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材过程活动化。
品德与社会课倡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活动过程中的操作能力与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努力将教学内容引入到生活实际。在培养家乡自豪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当地名胜的游览观光,并鼓励学生给家长做导游,给家长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名人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学生以图片、文字、表格、动画等形式完成一篇游记。这是一个重要的自我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过程,其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三)教材方式儿童化。
通过游戏、模拟、表演等少儿化的引导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让孩子演绎不同的故事、模拟不同的角色来增加情感体验,选择情感倾向。比如交通警察的角色、违章司机的角色、撒谎的孩子、勇敢的奥特曼等。
三、让教材融通科学
品德与社会课内涵极其丰富。它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穿插起来。因此让教材融通科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教材的融通。教材本身有着一个统一的主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一个主题统领不同的内容,也可以一个知识点统领不同的主题,从而让学生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刻含义。其次是教学的融通。品德与思想课横跨多学科。教师要有选择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融汇到教学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涉及到音乐、美术、历史、文化与数学等多学科,教学教师必须是一个百科全书,在灌输给学生道德情感的同时,将人类的知识结晶传递给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资源,而生活是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当教学走入了生活,教学就进入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教师的布道与学生的培育将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品德与社会教材没有尾页,学生的未来生活将会使教材无限的编写下去,教材成为他们成长的引领。而教材的本土化和生活化,又成为他们成长的记录册,教学无限,成长无限。
参考文献:
[1]潘志刚.关注学科思想 建设“道德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模式[J].新课程(中旬),2013.04.
[2]陈富.增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实践性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作者简介:
胡向明(1972.4-),男,广东韶关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