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澳門電影業的發展中,如何與特有的地緣文化相結合?如何更好地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澳門電影協會會長蔡安安先生:澳門長期以來是一個以博彩業為主業的城市,而電影既有高度的文化内涵,也有無比强大的娛樂功能。在娛樂方面,電影和博彩業有共性。爲此世界上凡博彩業發達的地方,其電影業也十分發達。不僅如此,澳門還為電影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基礎,就是澳門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澳門不僅有五百多年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歷史,還有八百多年香山文化的傳承。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澱,曾為我國近代孕育了孫中山、鄭觀應等一批偉人。
由於澳門的文化有既不同於國内又不同於西方的特色,爲此我們完全可以創作出有澳門鮮明特色的作品。在文化界有一句話,“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就是說,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只要創作出最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就必會受到世界的歡迎。我們拍攝的反映澳門本土文化的《大辮子的誘惑》就是個例子,此片不僅在國内獲得觀衆投票的百花獎,在葡萄牙和美國也獲得了四個電影節的獎項。
本澳的特點,除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外,還是陸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匯處;更重要的,澳門還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地方,又是我國和“一帶一路”連接的戰略要點,爲此它肩負有將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並吸取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為我們所用的重大使命。問題是,我們澳門人對此是否有足夠的認識。
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尹鴻院長:澳門有多元的文化傳統、中西文化的交融背景、獨特的城市文化和社會文化、豐富的生活方式和民間習俗,有許多題材、類型、元素可以深入發掘,國際化與地域性、大家都熟悉的人性故事與地域獨特陌生的文化元素相互結合,澳門影視就具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結合澳門的區域特點,可舉行國際影視旅遊展、國際影視時尚秀、全球華語娛樂大獎等活動,可通過基金會、大學組織“舌尖上的澳門”、“澳門寶藏”、“澳門解密”、“影視外景地”等系列的UGC和PGC系列活動,可以支援拍攝一些家族故事、酒店文化、澳門往事題材的影視作品。
維京影業創始人杜之先生:在澳門這個城市平臺上發生的行業產業行為,自然就會結合澳門的本地人文和文化。當然,澳門的歐亞國際城市文化背景和代表大灣區的如中醫藥等民間文化,都可成為很優質的內容基因來源,也可針對澳門的產品來提煉和組織故事源頭,想必是自然而然的情況。但這未必是產業重點。對於產業,畢竟最終以市場指導和產品的方式體現,因此也未必特別需要刻意硬結合,避免形成無意義的地緣文化使用的口號化。產業踐行,還是要以產業規律為指導和方向。文化產品,終究是為大傳播市場準備的,這是主要標準。我們的行業經驗令自己相信,只要在某個城市平台背景構築出的產業,只要是真正的、由非工具化思考和具備一定產業情懷的產業人構築,自然會打上城市深層文化血脈烙印,即使未必是那些表面符號化的形式。
澳門在歷史上,往往充當中外貿易中間平台角色,在影視文化內容產業,或也是如此。文化屬於意識形態東西,不像紅衣大炮,可以直接搬運運輸。但是,增加一點點運營的意識,如幫助中國文化內容外向解讀、國際化監製和推動,實現獲取國際受眾;通過文化資本平台構建來間接推動,這些中間,都會有很多有趣和有意義的工作可做。需特別提及的是,在制度文化和法律文化層面,由於澳門同內地不同,或可成為供產業尋找破局點的結合之地。
澳門自強文創智庫張靖宜副理事長:澳門的中西文化是很有特色的,廣東文化加上特有的中葡文化等等元素都可以讓影視作品更有特色,同時澳門又是國際旅遊中心,對接全球化更有先天的優勢。因為澳門本身是一個特區,和其他內地的省份還有些不一樣,就是說可能在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如果說內地的各個省份,他可以有影視公司去跟國家申請製作許可證、發行許可證等,但是澳門的影視公司是沒有這個權利的,但是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說它可以走國際的市場,例如我的影視公司拍完戲,我直接走國際的這個市場也是可以的,不過在我看來,澳門現有的影視公司製作水準,還達不到那麼高的水平。所以說澳門的影視行業可能第一步還是和國內的相關行業做一些結合,因為這個是最方便的,澳門和內地在語言溝通、情感建聯等方面較為容易;再者澳門又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地方,他可能有廣東的這些本土的文化,又有中葡文化特點,對於影視作品來說,可能這些東西恰恰就能反應到作品當中。
澳門電影協會會長蔡安安先生:澳門長期以來是一個以博彩業為主業的城市,而電影既有高度的文化内涵,也有無比强大的娛樂功能。在娛樂方面,電影和博彩業有共性。爲此世界上凡博彩業發達的地方,其電影業也十分發達。不僅如此,澳門還為電影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基礎,就是澳門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澳門不僅有五百多年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歷史,還有八百多年香山文化的傳承。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澱,曾為我國近代孕育了孫中山、鄭觀應等一批偉人。
由於澳門的文化有既不同於國内又不同於西方的特色,爲此我們完全可以創作出有澳門鮮明特色的作品。在文化界有一句話,“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就是說,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只要創作出最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就必會受到世界的歡迎。我們拍攝的反映澳門本土文化的《大辮子的誘惑》就是個例子,此片不僅在國内獲得觀衆投票的百花獎,在葡萄牙和美國也獲得了四個電影節的獎項。
本澳的特點,除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外,還是陸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匯處;更重要的,澳門還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地方,又是我國和“一帶一路”連接的戰略要點,爲此它肩負有將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並吸取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為我們所用的重大使命。問題是,我們澳門人對此是否有足夠的認識。
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尹鴻院長:澳門有多元的文化傳統、中西文化的交融背景、獨特的城市文化和社會文化、豐富的生活方式和民間習俗,有許多題材、類型、元素可以深入發掘,國際化與地域性、大家都熟悉的人性故事與地域獨特陌生的文化元素相互結合,澳門影視就具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結合澳門的區域特點,可舉行國際影視旅遊展、國際影視時尚秀、全球華語娛樂大獎等活動,可通過基金會、大學組織“舌尖上的澳門”、“澳門寶藏”、“澳門解密”、“影視外景地”等系列的UGC和PGC系列活動,可以支援拍攝一些家族故事、酒店文化、澳門往事題材的影視作品。
維京影業創始人杜之先生:在澳門這個城市平臺上發生的行業產業行為,自然就會結合澳門的本地人文和文化。當然,澳門的歐亞國際城市文化背景和代表大灣區的如中醫藥等民間文化,都可成為很優質的內容基因來源,也可針對澳門的產品來提煉和組織故事源頭,想必是自然而然的情況。但這未必是產業重點。對於產業,畢竟最終以市場指導和產品的方式體現,因此也未必特別需要刻意硬結合,避免形成無意義的地緣文化使用的口號化。產業踐行,還是要以產業規律為指導和方向。文化產品,終究是為大傳播市場準備的,這是主要標準。我們的行業經驗令自己相信,只要在某個城市平台背景構築出的產業,只要是真正的、由非工具化思考和具備一定產業情懷的產業人構築,自然會打上城市深層文化血脈烙印,即使未必是那些表面符號化的形式。
澳門在歷史上,往往充當中外貿易中間平台角色,在影視文化內容產業,或也是如此。文化屬於意識形態東西,不像紅衣大炮,可以直接搬運運輸。但是,增加一點點運營的意識,如幫助中國文化內容外向解讀、國際化監製和推動,實現獲取國際受眾;通過文化資本平台構建來間接推動,這些中間,都會有很多有趣和有意義的工作可做。需特別提及的是,在制度文化和法律文化層面,由於澳門同內地不同,或可成為供產業尋找破局點的結合之地。
澳門自強文創智庫張靖宜副理事長:澳門的中西文化是很有特色的,廣東文化加上特有的中葡文化等等元素都可以讓影視作品更有特色,同時澳門又是國際旅遊中心,對接全球化更有先天的優勢。因為澳門本身是一個特區,和其他內地的省份還有些不一樣,就是說可能在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如果說內地的各個省份,他可以有影視公司去跟國家申請製作許可證、發行許可證等,但是澳門的影視公司是沒有這個權利的,但是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說它可以走國際的市場,例如我的影視公司拍完戲,我直接走國際的這個市場也是可以的,不過在我看來,澳門現有的影視公司製作水準,還達不到那麼高的水平。所以說澳門的影視行業可能第一步還是和國內的相關行業做一些結合,因為這個是最方便的,澳門和內地在語言溝通、情感建聯等方面較為容易;再者澳門又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地方,他可能有廣東的這些本土的文化,又有中葡文化特點,對於影視作品來說,可能這些東西恰恰就能反應到作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