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电网改革后,执行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调控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电能需求量大。调控工作作为电网指挥机构,对电网安全运行有保障功能。文章分析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分析,并且提出防控策略。
[关键词]电网调控;安全风险;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85-01
一、前言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体系,属于封闭式管理模式。工作执行有严格的框架体系要求。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控体系主要包含,系统特征识别,风险辨识以及风险评估等等。日常的电网管理基于安全化、常规化基础上开展。我国电网改革之后,基本实现调控一体化发展,调控智能有着重要地位。对电网监控、操作、指挥调控部门有重要职责。电网正常运行对于经济建设,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当保障了电网运行安全,避免危险点出现,才能提高电网运行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实际的风险体系设计中,应当加大对风险识别和分析以及评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提高,加大对计算机仿真能力的加强和巩固。
二、调控事故处理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点一,事故信息收集不充足,不及时。危险点二,调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对事故原因无法在短时间里做出正确判断,无法控制危险点危及的范围,更无法了解调控管理范围内设备情况。危险点三,不能准确掌控电网运行方式,出现事故时,不根据事故原则处理,事故处理失误严重,导致事故危害加重。
(二)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出现的危险点,提出应对措施。第一,调控人员收集信息能力要强,在无法充分了解情况之前,对事故起码有个简单的认识,初步对系统影响进行分析。根据系统情况,进一步了解事故出现根源,并且核对相关信息。当自动化信息不完全时,及时通知变电运维班到达现场执行检查工作,现场收集情况之后再进行分析。第二,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深度分析,基于事故原则处理事故。一般而言,把握电网出现事故根源,明确电网电压值、电流值以及设备限额。根据规定需求,及时处理系统出现的异常频率,处理电压过高或者负荷加重危险。防止过负荷掉闸、防止带地线合闸、防止非同期并列、防止电网稳定破坏、开关掉闸次数在允许范围内、防止保护误投停。第三,根据地区的电网运行模式,归类各种故障类型,制定出可操作的事故应急方案,培训调控员。技术人员培训刻不容缓,提高技术业务能力。技术人员熟悉调控自动化工作原理,熟悉电网保护配置,熟悉工程运行机制,一旦出现故障能准确、及时进行排除。调控人员学习方式,有合作式学习,练习式学习,当调控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后,在面对事故时,才能冷静、沉着处理。
(三)危险点一,工作申请票不符合规范需求。工作票申请设备和工作内容不一致,审批的方式不一致。危险点二,调控员拟票时,不充分考虑到设备停送带来的影响。同时,调控人员不根据指令开展审核,操作内容不符合需求,调整方式不合理,保护工作不到位,停电范围确定不合理。实际操作时,下单命令有误。调控工作开展,需要工作人员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调控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操作人员工作时,没有根据操作术语和调控术语开展调控工作。危险点三,合环倒电操作时,出现过大负荷,没能正确的执行保护电压。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当工作量增大,工作程序便复杂,就容易形成自我主观判断,容易导致失误问题。
(四)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出现的危险点,选择有效应对措施,能改变现状。第一,工作票填写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理当相匹配。工作有严格要求,有明确规定。有调控备案记录,上级调控和方式批复一致。根据特殊说明进行填写,保障填写无误。有工作申请票之后,应该同申请单位核对,检查设备,确定停电范围。确定出接线方式和运行状态,确定出停电范围是否符合检查需求。另外,要规范使用设备,对设备进行双重编号处理,履行复审程序。一般而言,电网补偿问题,配电变压器无功功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当有功负荷时,会逐渐上涨,这时候不需要在进行增容。用户将集中补偿作为变压器无功补偿主要方式,无功 补偿还能实现就地自动跟踪,在结合实际补偿情况进行调整,有效避免欠补偿和过渡补偿问题出现。另外,就地补偿是一种不需要索取无功补偿方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电能消耗量。而且,当确定出电容器组容量时,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用户用电情况确定,收集用户电量需求,再进行计算分析。一般而言,当投入时間比较长时,利用率会比较高,加之出现的安装过渡集中问题,会使得电力运营水平提高,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出现,有效提升无功补偿水平。
第二,调控操作票拟定时,明确电网方式安排和检修申请,当明确了操作任务之后,根据规定要求开展工作。避免申请操作指令失误出现,在注意事项范畴内执行。完成工作后,要进行对照操作记录和操作令票。核对一次系统,系统核对包含隔离开关、断路器以及继电保护装置。正确操作之后,系统的变压会有改变,对系统运行带来危害。因此,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每一项操作都要准确。
第三,调控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操作时间最好同用电高峰期错开。操作人员还需要有应急能力,有严谨的应急预案。对危险点进行详细分析,做出科学预测。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就能做到淡定面对。第四,岗位责任落到实处。每个岗位负责的任务不一样,反对一切违章行为。工作人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调控准确性。
结束语
电网调控是一项及其严谨的工作,也是一项及其细致之工作,工作的开展要求持之以恒,在电网各个环节都严格防范,做好危险点排除。当只有坚持不懈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处理,选择有效地措施应对,才能降低经济损失,避免有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谈苏伟.中国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通信的现状分析和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ISTIC EI PKU -2010年22期
[2]梁鸿健,郭池,乔治中.基于ITIL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运维流程系统的研究与建设 [J] .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2011年21期
[3]刘洋,卢建刚.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信息分析与评估系统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ISTIC EI PKU -2010年8期-
[4]谈苏伟.电网调度自动化前置子系统实时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 .《电力自动化设备》 ISTIC EI PKU -2009年7期
[关键词]电网调控;安全风险;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85-01
一、前言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体系,属于封闭式管理模式。工作执行有严格的框架体系要求。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控体系主要包含,系统特征识别,风险辨识以及风险评估等等。日常的电网管理基于安全化、常规化基础上开展。我国电网改革之后,基本实现调控一体化发展,调控智能有着重要地位。对电网监控、操作、指挥调控部门有重要职责。电网正常运行对于经济建设,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当保障了电网运行安全,避免危险点出现,才能提高电网运行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实际的风险体系设计中,应当加大对风险识别和分析以及评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提高,加大对计算机仿真能力的加强和巩固。
二、调控事故处理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点一,事故信息收集不充足,不及时。危险点二,调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对事故原因无法在短时间里做出正确判断,无法控制危险点危及的范围,更无法了解调控管理范围内设备情况。危险点三,不能准确掌控电网运行方式,出现事故时,不根据事故原则处理,事故处理失误严重,导致事故危害加重。
(二)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出现的危险点,提出应对措施。第一,调控人员收集信息能力要强,在无法充分了解情况之前,对事故起码有个简单的认识,初步对系统影响进行分析。根据系统情况,进一步了解事故出现根源,并且核对相关信息。当自动化信息不完全时,及时通知变电运维班到达现场执行检查工作,现场收集情况之后再进行分析。第二,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深度分析,基于事故原则处理事故。一般而言,把握电网出现事故根源,明确电网电压值、电流值以及设备限额。根据规定需求,及时处理系统出现的异常频率,处理电压过高或者负荷加重危险。防止过负荷掉闸、防止带地线合闸、防止非同期并列、防止电网稳定破坏、开关掉闸次数在允许范围内、防止保护误投停。第三,根据地区的电网运行模式,归类各种故障类型,制定出可操作的事故应急方案,培训调控员。技术人员培训刻不容缓,提高技术业务能力。技术人员熟悉调控自动化工作原理,熟悉电网保护配置,熟悉工程运行机制,一旦出现故障能准确、及时进行排除。调控人员学习方式,有合作式学习,练习式学习,当调控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后,在面对事故时,才能冷静、沉着处理。
(三)危险点一,工作申请票不符合规范需求。工作票申请设备和工作内容不一致,审批的方式不一致。危险点二,调控员拟票时,不充分考虑到设备停送带来的影响。同时,调控人员不根据指令开展审核,操作内容不符合需求,调整方式不合理,保护工作不到位,停电范围确定不合理。实际操作时,下单命令有误。调控工作开展,需要工作人员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调控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操作人员工作时,没有根据操作术语和调控术语开展调控工作。危险点三,合环倒电操作时,出现过大负荷,没能正确的执行保护电压。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当工作量增大,工作程序便复杂,就容易形成自我主观判断,容易导致失误问题。
(四)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出现的危险点,选择有效应对措施,能改变现状。第一,工作票填写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理当相匹配。工作有严格要求,有明确规定。有调控备案记录,上级调控和方式批复一致。根据特殊说明进行填写,保障填写无误。有工作申请票之后,应该同申请单位核对,检查设备,确定停电范围。确定出接线方式和运行状态,确定出停电范围是否符合检查需求。另外,要规范使用设备,对设备进行双重编号处理,履行复审程序。一般而言,电网补偿问题,配电变压器无功功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当有功负荷时,会逐渐上涨,这时候不需要在进行增容。用户将集中补偿作为变压器无功补偿主要方式,无功 补偿还能实现就地自动跟踪,在结合实际补偿情况进行调整,有效避免欠补偿和过渡补偿问题出现。另外,就地补偿是一种不需要索取无功补偿方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电能消耗量。而且,当确定出电容器组容量时,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用户用电情况确定,收集用户电量需求,再进行计算分析。一般而言,当投入时間比较长时,利用率会比较高,加之出现的安装过渡集中问题,会使得电力运营水平提高,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出现,有效提升无功补偿水平。
第二,调控操作票拟定时,明确电网方式安排和检修申请,当明确了操作任务之后,根据规定要求开展工作。避免申请操作指令失误出现,在注意事项范畴内执行。完成工作后,要进行对照操作记录和操作令票。核对一次系统,系统核对包含隔离开关、断路器以及继电保护装置。正确操作之后,系统的变压会有改变,对系统运行带来危害。因此,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每一项操作都要准确。
第三,调控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操作时间最好同用电高峰期错开。操作人员还需要有应急能力,有严谨的应急预案。对危险点进行详细分析,做出科学预测。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就能做到淡定面对。第四,岗位责任落到实处。每个岗位负责的任务不一样,反对一切违章行为。工作人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调控准确性。
结束语
电网调控是一项及其严谨的工作,也是一项及其细致之工作,工作的开展要求持之以恒,在电网各个环节都严格防范,做好危险点排除。当只有坚持不懈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处理,选择有效地措施应对,才能降低经济损失,避免有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谈苏伟.中国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通信的现状分析和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ISTIC EI PKU -2010年22期
[2]梁鸿健,郭池,乔治中.基于ITIL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运维流程系统的研究与建设 [J] .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2011年21期
[3]刘洋,卢建刚.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信息分析与评估系统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ISTIC EI PKU -2010年8期-
[4]谈苏伟.电网调度自动化前置子系统实时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 .《电力自动化设备》 ISTIC EI PKU -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