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杂音”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说过:“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尤其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杂音”,因为恰恰这些“杂音”很有可能体现学生奇异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潜力。一位教师教学《雷雨》一课,课中执教老师深情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学生朗读中,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写得不美!”此时,原来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气氛变得严肃起来,大家都盯着教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教师在一愣后马上压住心中的扫兴与遗憾,不失温和地问,“老师很想听听你的意见。”那位学生一见教师的笑脸,大方地说:“因为他写得不够详细具体。比如它只说了‘太阳出来了。’为什么不说‘红脸蛋的太阳公公笑眯眯地出来了’?这样写太阳的样子和颜色,多生动啊!”
  你看,说得多好呀!课堂上的杂音,往往闪耀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体现着学生的创造个性。有时候是教学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教师不要把孩子的突发奇想、异想天开视作“怪癖”,挫伤他们,而应该加倍关注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孩子,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学生敢想敢说,这样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其实就是采用生活中所说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  一、通过变式教学,纠正错误的数学概念  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但有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学生往往产生错误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