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郗愔与其长子郗超皆为东晋名臣、一代名士,但父子二人的为人处世却形同天壤,称得上是一对奇怪的父子。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而放至这对父子身上来说,却是“犬父有虎子”。郗愔忠于东晋王室,郗超却同桓温结为死党;郗愔为人糊涂怯弱,郗超却精明强练;郗愔喜好聚敛钱财,郗超却轻财重施,视钱财如粪土。虽然与父亲如此格格不入,但郗超却不失为一个最别致的孝子。
郗愔有个癖好,极为爱财,爱得死去活来。于是便不惜一切手段敛财,合法的,不合法的,钱到手就是唯一的目的。就靠着这样的劲头,又不舍得花,终于攒下了数千万家产。
郗超对此很不以为然,便决定做一件对不起父亲的事。但他又不愿当面顶撞把事情搞僵,于是便去想别的办法。
按照郗家的规矩,早晨向长辈请安时,晚辈是不能坐的。郗超就耐着性子,站着跟父亲谈了好长时间的话,最后终于谈到钱。
郗愔对儿子的长篇大论早已没了耐性,看他说来说去原来是为了钱,就平生第一次大度地说:“你只不过是想我的钱了吧?那好,我把钱库开一天,任你使用!”
原本,按照郗愔的理解,顶多也就损失几百万而已。可是出乎老头意料的是,一天之内,郗超就把老爹所有的钱以父亲的名义遍送亲朋好友,甚至只要跟自己有过接触的,哪怕是点头之交,也分到了不菲的钱财。这让吝啬老爹后悔不迭,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大家对他的看法有了全面而彻底的改观。
郗愔曾做过徐、兖二州的刺史,此地是京口重镇。大司马桓温经常说一句话“京口酒可饮,兵可用”,很想让这块地灵人杰的地方为己所用,但又不便明讲,便如鲠在喉。后来桓温便敦促朝廷下令北伐,他还亲自邀请郗愔渡河北上。忠于王室的郗愔欣喜若狂,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立即写信给桓温,并主动请缨,积极要求北伐。
可是桓温虽志在收复中原,但素有不臣之心,此行不过是为建立个人威望而已。假如这封信到了桓温手中,大司马不仅不会高兴,反而会因有这样强硬的对手而寝食难安,郗愔的性命大约就难保了。
作为桓温的亲信和智囊,郗超非常清楚桓温心里在想什么。于是他做了第二件对不起父亲的事:他截留了那封信,撕毁后重写了一封,大意是诚恳地要求告老还乡,唯愿乞一闲地安享晚年。
桓温接信后果然大喜过望,立刻满足了老头的愿望,奏明朝廷把他调到会稽当闲官养老去了。郗愔始终都不明白自己一腔爱国的热血怎么换来这样的结局,但对这个不谙政治为何物的糊涂老头来说,这也许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郗超42岁那年,觉大限已至,先老父而卒,致令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心实不安,便做出了最后一个对不起父亲的决定。他找出一个小书箱,交给自己的门生,说:“本来想要烧掉的,可是想到家父年事已高,听到我死的消息一定会悲痛欲绝,甚至有性命之虞。所以,待我死后,如果家父悲伤过度,寝食难安,一定要把这个书箱呈给他。”
果然,郗超殡殓时,郗愔大哭一场,几乎昏厥,并很快就病倒了,饮食不进。郗超门生按照遗嘱,把书箱呈给郗愔。悲痛中的郗愔打开一看,原来都是郗超与桓温往返的密信。郗超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告诉过父亲,他暗中帮扶的就是桓温——忠于王室的郗愔最不愿意提及的家伙。
看到这些信件,郗愔立刻止住悲痛,从床上翻身而起,大怒道:“这个臭小子,我只恨他死得太晚了!”
在郗超看来,虽说与父亲“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即使“道”再不同,孝道却是始终如一的。只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他那样的境界,也便会有很多人不可能明白:原来可以这样尽孝道!
编辑/梁宇清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而放至这对父子身上来说,却是“犬父有虎子”。郗愔忠于东晋王室,郗超却同桓温结为死党;郗愔为人糊涂怯弱,郗超却精明强练;郗愔喜好聚敛钱财,郗超却轻财重施,视钱财如粪土。虽然与父亲如此格格不入,但郗超却不失为一个最别致的孝子。
郗愔有个癖好,极为爱财,爱得死去活来。于是便不惜一切手段敛财,合法的,不合法的,钱到手就是唯一的目的。就靠着这样的劲头,又不舍得花,终于攒下了数千万家产。
郗超对此很不以为然,便决定做一件对不起父亲的事。但他又不愿当面顶撞把事情搞僵,于是便去想别的办法。
按照郗家的规矩,早晨向长辈请安时,晚辈是不能坐的。郗超就耐着性子,站着跟父亲谈了好长时间的话,最后终于谈到钱。
郗愔对儿子的长篇大论早已没了耐性,看他说来说去原来是为了钱,就平生第一次大度地说:“你只不过是想我的钱了吧?那好,我把钱库开一天,任你使用!”
原本,按照郗愔的理解,顶多也就损失几百万而已。可是出乎老头意料的是,一天之内,郗超就把老爹所有的钱以父亲的名义遍送亲朋好友,甚至只要跟自己有过接触的,哪怕是点头之交,也分到了不菲的钱财。这让吝啬老爹后悔不迭,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大家对他的看法有了全面而彻底的改观。
郗愔曾做过徐、兖二州的刺史,此地是京口重镇。大司马桓温经常说一句话“京口酒可饮,兵可用”,很想让这块地灵人杰的地方为己所用,但又不便明讲,便如鲠在喉。后来桓温便敦促朝廷下令北伐,他还亲自邀请郗愔渡河北上。忠于王室的郗愔欣喜若狂,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立即写信给桓温,并主动请缨,积极要求北伐。
可是桓温虽志在收复中原,但素有不臣之心,此行不过是为建立个人威望而已。假如这封信到了桓温手中,大司马不仅不会高兴,反而会因有这样强硬的对手而寝食难安,郗愔的性命大约就难保了。
作为桓温的亲信和智囊,郗超非常清楚桓温心里在想什么。于是他做了第二件对不起父亲的事:他截留了那封信,撕毁后重写了一封,大意是诚恳地要求告老还乡,唯愿乞一闲地安享晚年。
桓温接信后果然大喜过望,立刻满足了老头的愿望,奏明朝廷把他调到会稽当闲官养老去了。郗愔始终都不明白自己一腔爱国的热血怎么换来这样的结局,但对这个不谙政治为何物的糊涂老头来说,这也许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郗超42岁那年,觉大限已至,先老父而卒,致令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心实不安,便做出了最后一个对不起父亲的决定。他找出一个小书箱,交给自己的门生,说:“本来想要烧掉的,可是想到家父年事已高,听到我死的消息一定会悲痛欲绝,甚至有性命之虞。所以,待我死后,如果家父悲伤过度,寝食难安,一定要把这个书箱呈给他。”
果然,郗超殡殓时,郗愔大哭一场,几乎昏厥,并很快就病倒了,饮食不进。郗超门生按照遗嘱,把书箱呈给郗愔。悲痛中的郗愔打开一看,原来都是郗超与桓温往返的密信。郗超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告诉过父亲,他暗中帮扶的就是桓温——忠于王室的郗愔最不愿意提及的家伙。
看到这些信件,郗愔立刻止住悲痛,从床上翻身而起,大怒道:“这个臭小子,我只恨他死得太晚了!”
在郗超看来,虽说与父亲“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即使“道”再不同,孝道却是始终如一的。只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他那样的境界,也便会有很多人不可能明白:原来可以这样尽孝道!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