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力求在每一节课训练学生的“读、审、说”的能力。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互通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模式,是拓宽数学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文素养”;教学
一、读——在“读”中“初探题意”
一提到阅读,人们可能会想到语文的阅读,对于数学,更多的是注重数与式的变化。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这里的读包括:自读、齐读、示范读。
自读:有默读、小声读、放声读这几个层次。如何把题读通、读懂呢?在读题时,带着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用重音把题目里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单位“1”)读出来。学生读题只是把题按部就班依字逐句地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可能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默读时只是要求学生能把题读下来。小声读的同时就是在寻找题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做了较为充实的铺垫。放声读时,因为有了前面两次读的基础,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理解,用轻重缓急的语气有节奏地读出题中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用这样的语气读题,就可以把题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老师根据课堂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
示范读:找读题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题。对全班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帮助个别学困生较好地理解题意。
二、审——在“审”中“深入浅出”
审,仔细思考、反复分析。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获得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的解题目的。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以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有这样几个步骤:勾画、改写、缩句。
勾画:在读题的同时,用波浪线把“关键句”画出来,并把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圈住,在上面标注单位“1”。
改写:语文课中经常有句式转换,比如将“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同样,在数学课中也有类似这样的句式转换,例如这道题中,就是把“比字句”改写成“是字句”。
缩句:语文课中经常有缩句练习。
如:早上,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缩句1: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缩句2:太阳从东方升起。
缩句3:太阳升起。
缩句4:太阳升。
学生的思维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由难到易、由繁到简,这里“太阳升”就是最简洁的答案。同样,数学课中也有“缩句”训练。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改写后缩句成最简单的“文字题”。
那么,学生通过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把一道较复杂的应用题“缩句”成为一道简单的“文字题”,数量关系清晰、明了,计算方法显而易见。
像这样的训练,我们可以在学生低段时期就着手培养,而且要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科学、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说——在“说”中“博采众长”
数学学习中,语言也是一种思维的体现,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把刚才分析题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自己说、同桌说、点名说、老师点评。找几个学生示范说,他们能用簡练的语言把分析和思考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在说的过程中能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考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教学任务重,好多时候我们要赶着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很多老师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一环节往往在教学中就被我们一带而过,学生并没有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环节的训练,也没有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
读、审、说不是数学教学的“鸡肋”,也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小学数学教学中“语文素养”的挖掘极为重要。数学课上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读、审、说”等好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读得通、审得透、说得清,经历获取知识地思维过程,把这些训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节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条主线。让我们的学生在知识上,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的数学课逐步有了“深度”和“厚度”。
作者简介:赵文慧:太原市第三实验小学校数学教师、中高、本科、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录像课一等奖、曾代表山西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的年会上执教观摩课、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荣立省级“个人一等功”、省教学能手、省优秀班主任、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升华杯”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荣立市“个人一等功”,多次承担全国、省、市组织的讲座、示范课、研讨课、深受好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文素养”;教学
一、读——在“读”中“初探题意”
一提到阅读,人们可能会想到语文的阅读,对于数学,更多的是注重数与式的变化。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这里的读包括:自读、齐读、示范读。
自读:有默读、小声读、放声读这几个层次。如何把题读通、读懂呢?在读题时,带着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用重音把题目里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单位“1”)读出来。学生读题只是把题按部就班依字逐句地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可能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默读时只是要求学生能把题读下来。小声读的同时就是在寻找题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做了较为充实的铺垫。放声读时,因为有了前面两次读的基础,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理解,用轻重缓急的语气有节奏地读出题中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用这样的语气读题,就可以把题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老师根据课堂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
示范读:找读题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题。对全班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帮助个别学困生较好地理解题意。
二、审——在“审”中“深入浅出”
审,仔细思考、反复分析。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获得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的解题目的。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以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有这样几个步骤:勾画、改写、缩句。
勾画:在读题的同时,用波浪线把“关键句”画出来,并把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圈住,在上面标注单位“1”。
改写:语文课中经常有句式转换,比如将“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同样,在数学课中也有类似这样的句式转换,例如这道题中,就是把“比字句”改写成“是字句”。
缩句:语文课中经常有缩句练习。
如:早上,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缩句1: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缩句2:太阳从东方升起。
缩句3:太阳升起。
缩句4:太阳升。
学生的思维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由难到易、由繁到简,这里“太阳升”就是最简洁的答案。同样,数学课中也有“缩句”训练。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改写后缩句成最简单的“文字题”。
那么,学生通过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把一道较复杂的应用题“缩句”成为一道简单的“文字题”,数量关系清晰、明了,计算方法显而易见。
像这样的训练,我们可以在学生低段时期就着手培养,而且要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科学、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说——在“说”中“博采众长”
数学学习中,语言也是一种思维的体现,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把刚才分析题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自己说、同桌说、点名说、老师点评。找几个学生示范说,他们能用簡练的语言把分析和思考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在说的过程中能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考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教学任务重,好多时候我们要赶着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很多老师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一环节往往在教学中就被我们一带而过,学生并没有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环节的训练,也没有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
读、审、说不是数学教学的“鸡肋”,也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小学数学教学中“语文素养”的挖掘极为重要。数学课上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读、审、说”等好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读得通、审得透、说得清,经历获取知识地思维过程,把这些训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节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条主线。让我们的学生在知识上,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的数学课逐步有了“深度”和“厚度”。
作者简介:赵文慧:太原市第三实验小学校数学教师、中高、本科、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录像课一等奖、曾代表山西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的年会上执教观摩课、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荣立省级“个人一等功”、省教学能手、省优秀班主任、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升华杯”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荣立市“个人一等功”,多次承担全国、省、市组织的讲座、示范课、研讨课、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