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xyxyxyx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鼓。

  从1933年2月第一批文物南迁,到1949年以后文物陆续北返,20年来辗转上万公里,播迁十余省份,百万余件文物无一损毁,故宫先辈们的壮举缔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的奇迹。

烽烟骤起,何去何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
  或遭毁坏,或被掠夺,战火中的文物逃不开这两种命运。1860年圆明园的那场大火还在灼痛记忆,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的《战时清国宝物搜集办法》尤其让人警觉。以史为鉴,故宫博物院金石学家、古物馆副馆长马衡提议文物南迁。
  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是明智之举和不二选择,可放到1932年北平的历史时空里,却遭遇到汹涌的反对声浪,甚至来自一些“有识之士”。北伐大将李左翔要求拍卖文物,购500架飞机用于抗日;胡适对何处是净土感到茫然,寄希望于通过国际干预来保障文物安全;鲁迅发出了“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的诗句;马衡的儿子马彦祥通过报纸与老爹叫板:“要抵抗吗?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
  最激烈的反对者以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为代表,他发起了“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在太和门集会宣言“誓与国宝共存亡”,并给支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士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还鼓动众人将出入故宫的各个大门给堵了起来。
  日本人在报纸上发表言论,“此等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诚为当然之事。然现处政局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致力,以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中展出的墨拓。

  是迁还是留?
  留下,可稳军心;迁出,易散难聚。但文物绝不能作为战争的赌注。“国家灭亡总有复兴之日;文物被毁永远不可复得”,“只要文物在,中华文化的根就不会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亡,中国人就不会做亡国奴”,文物南迁最终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见。
  1933年1月1日,万里长城起烽火;1月3日,山海关失守。最初不赞成文物南迁的故宫博物院秘书吴瀛临危受命,出任文物南迁总押运官。
  1933年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单位的19557箱文物在军队荷枪实弹的保护下分5批南迁。其中故宫文物13491箱,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万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
  押运文物的故宫文献学专家欧阳道达在《故宫文物避寇记》中描述道,“溯当日抢运文物出京工作,其仓皇急遽,如救焚拯溺,呼吸之际,间不容发。”匆匆告别家人,约20名故宫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踏上迢迢南迁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文物从南京分三路向西迁移,曾和父亲作对的马彦祥主动报名,要求加入押运队伍。马衡、马彦祥成了护送文物的父子兵。
  北平沦陷治后,日寇果真把魔爪伸向了故宫。他们数次强闯故宫,抢走大铜缸66座、元明清时期所造铁炮数尊、铜灯亭91个,运往天津去冶炼屠杀中国人的武器。南迁文物正藏在日寇够不着的地方。跋山涉水觅生机,颠沛流离求保全。故宫人日夜守着它们,终于盼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兵荒马乱,护宝辗转


  1945年10月10日,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次年2月15日,故宫交接大会召开。
  参加故宫交接大会的北归英雄和留守职工齐聚中和殿,唱响了《故宫守护队队歌》。歌词“惟吾队士”中那种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为十余年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涯贴上了无悔的标签。
  当人们为故宫文物南迁所创造的奇迹唏嘘不已时,他们往往是最平静的,只淡淡一句:“文物有灵。”
  文物前脚刚撤,炸弹后脚就到,这样说来,文物确实有灵;但如若故宫人存一丝犹豫或侥幸,行动只消放慢半拍,文物还会刚巧躲过浩劫吗?
  19557箱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暂存,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秋,文物移入新库。1937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好景不长,“七七事变”爆发,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南京告急,文物告急。
  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原则,南迁文物分3批向西迁移:80箱文物走“南线”,经长沙、贵阳,1938年抵安順,1944年12月接运到四川巴县;7286箱文物走“北线”,经宝鸡、汉中、成都,1939年7月抵峨眉;9369箱文物走“中线”,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宾,1939年7月抵乐山。
  1937年12月9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前4天,马衡、徐森玉、欧阳道达等押运第三批“中线”文物,随英国轮船“黄浦号”驶离浦口码头。

  故宫人用“对签子”的办法保证文物数量准确。一支签子对应一箱文物,每交付一支签子,就代表一箱文物安全送达。

  “南线”的80箱文物非常珍贵,包括甲骨文、钟鼎、碑拓,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吴道子的《钟馗打鬼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名家字画。它们起先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即著名的岳麓书院。
  已升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暂时安顿好“中线”之后到长沙,发现岳麓山下的爱晚亭三面环山,若在这里凿洞存放文物,会比较隐蔽。说干就干,几周后山洞凿好。这时马衡突接密电,得知日军将在近期大规模轰炸长沙,便紧急组织文物向贵州转移。   装文物的车队刚刚离开,多架日本飞机俯冲下来,湖南大学图书馆被夷为平地,爱晚亭旁也有死伤。“北线”更惊险:装运文物的列车在郑州车站停靠接驳时,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郑州站陷入火海,狂风席卷着烈焰扑向装有文物的车厢,司机果断发动列车,冲出火场。
  战火之外,还有其他天灾人祸。从宝鸡到汉中要翻越秦岭,车队遭遇了大雪封山、山路塌方、车辆翻覆、断水断炊等种种险情。在绵阳附近的一座桥上,载运文物的车辆掉进河滩,所幸那是干涸河滩,桥不高,文物并未摔坏。
  1943年,峨眉县一家鸦片馆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危及存于西门外武庙的几千箱文物,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主任那志良急忙找来当地保长,命令驻军士兵将西门外草房一律拆除,所拆房子由故宫博物院赔偿,守库员工用水枪、火钩等奋勇扑火,阻断了火源,保全了文物。
  1939年夏,文物从“陪都”重庆向乐山紧急转移,能雇到的木船只有11艘,水上运输的丰水期太短,故宫人星夜不停地忙碌。故宫职员朱学侃到船上布置装运,曙色微茫,舱中昏暗,朱学侃并未注意到舱盖已打开,一脚踏空,坠身舱底,重伤身亡。
  但故宫人怎会想到,还有最后一场“南迁”在等着他们!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月29日,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命庄尚严、那志良、梁廷炜等故宫人分3批带走了总计2972箱文物,占南迁故宫文物总件数的22%。从此人隔两地,物各一方,纵然再多离愁和遗憾,又如何填平那一道海峡?
文物南迁路上,走水路。图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故宫文物准备南迁装箱。图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典守严密,文脉不绝


  19557箱南迁文物历尽劫难却无一受损,为什么?除了对战局的准确判断、见机行事、果敢和运气之外,还离不开巧妙的装箱和严密的文物典守制度。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故宫文物南迁议案,故宫文物编号、点查、挑选、装箱工作随之展开。每件文物都有对应的“身份证”,“天”字打头表明来自乾清宫,“地”字打头来自坤宁宫。
  故宫专门定制了一批长三尺、高宽各一尺半的厚实木箱。尽管时间紧迫,但装箱工作一丝不苟、极为繁复。为了给南迁文物提供一个防震防摔、绝对安全的“移动仓库”,故宫职工专门从琉璃厂的古玩商店学来文物装箱的窍门,还把从景德镇运到宫中原封未动的瓷器箱打开,只见每10只碗用草绳紧紧捆成一束,每束之间用谷壳隔开,整箱瓷器无任何松动,把箱子从城墙上扔下,里面的瓷器毫发未伤。
  故宫人博采众长,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稳准隔紧”,比如瓷盘边缘包棉花,盘相叠用绳子扎紧,再用纸把整叠瓷盘包起,每叠之间用棉花和稻草防震。
  对于书画等纸质文物,还要包上油纸,以免雨水浸湿。青铜器专家吴玉璋包装的铜器箱,哪样东西摆哪里像是经过计算似的,上海开箱检查之后次序打乱,就很难再装回去。国子监交给故宫代运的10个石鼓如何装箱呢?石鼓每个重约1吨,石鼓上的字刻在石皮上,石皮已与石身分离,敲起来“嘭嘭”有声。装运后一旦石皮脱落只存石心,那就没有价值了。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在《故宫文物南迁及其意义》中追叙:
  故宫人经过反复商量,使用浸湿的高丽纸覆在石鼓面上,用棉花轻捺,使纸张接近石身,干了后就固定在那里,即把石皮上的字紧贴于鼓身上;然后每个石鼓包上两层棉被,棉被外又用麻打成辫子,缠紧棉被;再把石鼓放在厚木板做的大箱子中,箱内用稻草塞严实,箱外包上铁皮条。
  南迁之前已对每一件文物进行了核对造册,但内容过于简单。文物抵沪之后,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点收工作。每一件文物的品名、年代、尺寸、颜色、花纹都要写在文物单上。装箱的时候,文物单封进箱子里。另一份原始单子装订成册,印刷好几份,除了故宫人自己留存外,还要分送给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便于几家“对册子”。每次查点,几方面的人都要在场,查完重新贴封条,谁都不敢对文物动手脚。
  故宫的13491箱文物进行了分类编号:古物馆2631箱以“沪”字编标,图书馆1415箱用“上”字,文献馆3773箱用“寓”字,秘书处5672箱用“公”字,合起来正好是“沪上寓公”。“寓公”是指流亡他乡的贵族。为保证一路上“人不离物,物不离人”,南迁文物虽有政府军队护运,但均配有故宫工作人员全程押送。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出发时间、运输工具、转岗、转车、转船,都有文字记录。
  故宫人用“对签子”的办法保证文物数量准确。一支签子对应一箱文物,每交付一支签子,就代表一箱文物安全送达。文物存放成都时,故宫博物院理事李济和院长马衡前去视察,他们在册中随便圈了两号,5分钟不到,两箱文物就从几千箱中提出来了,管理之高效可见一斑。故宫人还要解决一个大问题:如何防止文物在保存期受损。
  战乱期间,能用的“仓库”都非常天然,不是祠堂、庙宇,就是山洞。南方天气潮湿,白蚁滋生,几年下来,那些书画、绸布、青铜器怎么受得了!
  为防白蚁,故宫人在箱子底部垫上鹅卵石。白蚁畏光,它们要进入箱子的唯一办法是在鹅卵石上用土筑成隧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故宫人一天两次伏在地上,拿着手电筒查看鹅卵石上是否有隧道,一旦发现隧道,就要把一堆箱子全部卸下来检查,并在鹅卵石下挖深坑,倾倒防蚁药水,再回填泥土。
  为防止文物霉变,天气晴好、相对平安的时候,就得把文物定期拿出来晾晒。每一次晾晒都要有专家在场,有卫兵把守,几个人一起签字。在严密典守制度的保障下,故宫人没有忘记博物院的文化使命。1935年6月,上海招商码头,那志良等数位故宫人带着700多件南迁文物精品登上了英国“萨福克号”远洋舰,远赴英国举办故宫文物展,这是迄今为止故宫博物院最大规模的出展。
  在百万文物大迁移路途中,故宫人还挑选了数百件精品,在上海、南京、成都、重庆、贵阳等地举办展览。自1939年7月陆续迁来,至1947年2月迁离,故宫9369箱国宝在乐山存藏了7年又7个月,无一损坏,无一遗失,完璧归赵。告别乐山安谷乡村民时,马衡带来了亲自手书的“功侔鲁壁”木匾6块,木匾上端加盖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分别赠予曾给南迁文物提供庇护的朱潘刘三氏祠、宋氏祠、赵氏祠、陈氏祠、易氏祠和梁氏祠6座祠堂。
  文物南迁不只是故宫人的倡行,更是政府、軍队、老百姓共同参与的全民护宝的壮举,是中华民族文化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是民族精神在中华文化保护中的延续与浓缩。
  ◎ 来源|文汇报(有删减)
其他文献
开学季,家长们又开始忙着给孩子们置办各类“装备”了。除了学习用品,学习桌、近视治疗仪、各种功能性补品也不时撩拨着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过,这些名目繁多的产品,是否真有他们宣传的功效?也许,它带给家长们的更多是心理安慰。  睡眠是对白天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加工的过程,在睡眠中,大脑会将白天习得的经验进行提取、加工,决定哪些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哪些被舍弃,也就是遗忘。[补脑营养液]  多吃加重代谢负担,提防
期刊
2004年,我国首次举行新职业发布会。那时,短信写手、房产经纪人、城市规划师还是备受关注的新职业。如今,汇聚着观念革新、科技创新、服务出新的成果,更多新职业走进你我的生活,成为时代变迁的印记,也是社会发展活力竞相涌现的写照。1.知识分享博主  今年夏天,唐骋毕业了,结束了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的7年学术生涯。与許多同学不同的是,他没有继续申请博士后,而是当起了全职博主。  在哔哩
期刊
257.4公里有多长?从贵州遵义到重庆248公里,驾车大约3小时,步行大约68小时。那如果在漆黑而充满未知的洞穴里,探测完257.4公里需要多久?答案是32年。  李坡,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他和队友一起,用32年,书写了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亚洲第一长洞的探测传奇,成就了双河洞“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的美名。  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溶
期刊
穿过百余株银杏树组成的“守望林”,一座名为“地上天河”的铜质雕塑在脚下延伸——蓝色“河流”自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从秀美的山岭流向广袤的华北平原,奔波千里,最终抵达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走过这条‘地上天河’,我们就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团城湖明渠。”顺着讲解员王昭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池碧水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江水进京以来,每年都有数万名市民来到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聆听34.5万库区移民
期刊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是故宫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的大事。故宫是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本营,也理应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本营。  故宫四季皆美。不同季节的故宫,有不同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句话,最合适故宫。一日之计在于晨。每次穿越城市的车流人流到故宫上班,一进宫门,祝勇的心就立刻安静下来,因为故宫早晨很静,只有鸟鸣声。  故宫的黄昏也
期刊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水天一色。泵房里,抽水机轰鸣,叶片飞转。南水北调东线以此为起点,13级泵站让长江水攀越十几层楼的高度,送达山东半岛。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库云涌千山。南水北调中线出陶岔、穿黄河、过渡槽,跋涉1200多公里,一渠清水润泽京津冀豫。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时指出:“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
期刊
2020年11月20日,国内第一起人脸识别商业化应用民事纠纷在杭州富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原告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胜诉。  法院判决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案子胜诉了,但郭兵表示不服。2019年10月,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强制将年卡用户的入园方式由指纹验证改为人脸识别,郭兵反对无效,也无法退卡
期刊
大多数人都知道,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导致陆栖恐龙灭绝。但即使爆炸的火球没有击中恐龙,气温骤降还是会让恐龙灭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那之前1亿多年,另一场气候变化灾难冲击了另一组不同的恐龙物种,其中很多都灭绝了。但那一次导致恐龙灭绝的是全球变暖而不是全球降温。当时地球变暖的速度快过恐龙的适应速度。  科学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植物化石中发现了发生在约1.79亿年前的这一惨痛事件的
期刊
紫禁城古建筑群建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600年来,它们历经各种自然灾害而基本无恙,是我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结晶。它有哪些独特的建筑结构?有哪些科学精巧的设计?抗震功夫如何炼成  一段“故宫建筑模型在强震模拟中岿然不倒”的视频曾在微博上走红。这段视频来自英国电视台第4频道制作的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博士是该纪录片中
期刊
“人们知道故宫藏有180多万 件(套)文物,却不知在故宫里,还保存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艺,我把它们称作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说,“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文物修复人才都是紧缺的。而故宫的文保科技部,有百余位专业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得天独厚的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加上现代的科学技术,让故宫博物院构建了一所有现代科学理念的文物修复“全科医院”。故宫修复技艺三大传承  故宫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