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馆要发挥阵地作用,促进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文化,不单指文化娱乐范畴,它应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方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地域心态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全面建议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化馆在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究竟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即做什么,如何做;如何确立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运作方式、评估体系,是文化馆人应该直面的现实课题。
一、文化整合
一谈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广场文化活动、节假日文化活动。似乎广场文化、节假日活动就等于社区文化。一研究广场文化活动乃至节假日文化活动,我们就会想到排几个什么样的节目,搞一台像样的晚会。照此推论,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是“排节目、搞晚会”;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成果,就是以晚会热烈程度、受众参与多寡来衡量。如此一连串节目数、广场活动场次,成为文化馆全年追逐的终极目标。广场确实够热闹、文化馆人确实够累,然而,仔细审视,难道这就是文化馆应该承担的功能,扮演的社会角色?文化馆人仅以此即感陶醉和满足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社会角色定位取决于社会组织机构。城镇社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由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价值观念和审美兴趣的人群组成的集合群体。把什么文化给他们,用什么方式指导、辅导他们,用什么手段提供服务,都应与这个共同体的需求相适应。为此,就提出一个根本的问题,即认识、研究特定社区共同体,成为文化馆人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研究分析该社区整体文化现象和属性。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生活在这一特定圈内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社区心态等。只有摸准了社区的大脉搏,找到了这条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做足文章,才有可能制定出具有地域个性特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应就活动论活动,就节目论节目,而应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宏观上去把握工作主线,制定工作方针。一切文化活动,应该纳入社区大文化的整体属性与内涵,并使其融入该社区共同体内每个成员的血脉之中。另外,在社区这个共同体内,其居民流动频繁、组织松散、需求多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建设者们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去进行有机的文化整合,直至促成文化整合。排节目、搞活动是“工具和手段”,而通过文化整合与文化融合达到文化繁荣,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工作目标决定工作内涵;工作内涵界定角色定位,文化馆人在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节目教练”,而应是社区文化整合的策划者和文化融合的推动者。
二、社会美育
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序的提高。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小康文化。因此,要保证把社区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安定团结的社区道德风尚,促进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社会美育。这是因为:
第一,城镇社区是一个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形成这个共同体,除地缘关系外,主要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地域心态等文化的趋同。
用什么方式把这个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人们吸引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从而共同建设共有、共享、共用的社区文化呢?就是靠情感、靠德美文化、靠先进文化的感染力量,而这正是社会美育的特有魅力和作用。因为社会美育(即情感教育)是通过具有思想性、审美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文化活动中,让参与者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在审美享受中得到精神升华,道德提升。
第二,开展社会美育,这是文化馆的优势和强项,也是文化馆的性质所决定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文化馆既有从事社会美育的专业队伍、又具备开展社会舞台,是文化馆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自身社会功能,开展社会美育的一个良好契机和根本途径。
每一个投身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文化馆人,要把开展社会美育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牢牢把握社会美育的内涵、特征、途径、方式、目的,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审美价值,让社会美育之花,开遍每一个社区角落。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地区文化馆)
社区文化,不单指文化娱乐范畴,它应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方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地域心态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全面建议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化馆在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究竟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即做什么,如何做;如何确立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运作方式、评估体系,是文化馆人应该直面的现实课题。
一、文化整合
一谈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广场文化活动、节假日文化活动。似乎广场文化、节假日活动就等于社区文化。一研究广场文化活动乃至节假日文化活动,我们就会想到排几个什么样的节目,搞一台像样的晚会。照此推论,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是“排节目、搞晚会”;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成果,就是以晚会热烈程度、受众参与多寡来衡量。如此一连串节目数、广场活动场次,成为文化馆全年追逐的终极目标。广场确实够热闹、文化馆人确实够累,然而,仔细审视,难道这就是文化馆应该承担的功能,扮演的社会角色?文化馆人仅以此即感陶醉和满足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社会角色定位取决于社会组织机构。城镇社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由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价值观念和审美兴趣的人群组成的集合群体。把什么文化给他们,用什么方式指导、辅导他们,用什么手段提供服务,都应与这个共同体的需求相适应。为此,就提出一个根本的问题,即认识、研究特定社区共同体,成为文化馆人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研究分析该社区整体文化现象和属性。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生活在这一特定圈内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社区心态等。只有摸准了社区的大脉搏,找到了这条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做足文章,才有可能制定出具有地域个性特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应就活动论活动,就节目论节目,而应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宏观上去把握工作主线,制定工作方针。一切文化活动,应该纳入社区大文化的整体属性与内涵,并使其融入该社区共同体内每个成员的血脉之中。另外,在社区这个共同体内,其居民流动频繁、组织松散、需求多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建设者们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去进行有机的文化整合,直至促成文化整合。排节目、搞活动是“工具和手段”,而通过文化整合与文化融合达到文化繁荣,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工作目标决定工作内涵;工作内涵界定角色定位,文化馆人在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节目教练”,而应是社区文化整合的策划者和文化融合的推动者。
二、社会美育
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序的提高。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小康文化。因此,要保证把社区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安定团结的社区道德风尚,促进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社会美育。这是因为:
第一,城镇社区是一个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形成这个共同体,除地缘关系外,主要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地域心态等文化的趋同。
用什么方式把这个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人们吸引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从而共同建设共有、共享、共用的社区文化呢?就是靠情感、靠德美文化、靠先进文化的感染力量,而这正是社会美育的特有魅力和作用。因为社会美育(即情感教育)是通过具有思想性、审美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文化活动中,让参与者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在审美享受中得到精神升华,道德提升。
第二,开展社会美育,这是文化馆的优势和强项,也是文化馆的性质所决定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文化馆既有从事社会美育的专业队伍、又具备开展社会舞台,是文化馆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自身社会功能,开展社会美育的一个良好契机和根本途径。
每一个投身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文化馆人,要把开展社会美育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牢牢把握社会美育的内涵、特征、途径、方式、目的,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审美价值,让社会美育之花,开遍每一个社区角落。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地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