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考察目前网络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单分析国际上流行的网络课程标准,提出基于SCORM的小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基本构成,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设计与试验开发。
关键词:SCORM;小学;网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34-02
一、研究背景
11.问题的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终身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以网络为支撑技术的网络教育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起来。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离不开网络课程的开发。网络使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时空的分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要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要围绕网络课程来展开,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地学习。
目前众多网络课程各成体系,格式规范和课程制作标准并不统一,开始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不同平台之间的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系统兼容性差;因为不同的系统所使用的文档格式存在差异,因而无法进行数据交流;即使在系统内部,课件内容也难以更新等。导致学习管理系统不能对学习者进行跟踪和相关信息采集,进而无法对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推送指导。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使E-Learning在理论上无法体现它的优势,SCORM标准应运而生。
2.SCORM标准概述。SCORM起源于1997年,共推出过4个版本,分别是SCORM 1.0(2000年)、SCORM 1.1(2001年)、SCORM 1.2(2001年)、SCORM 1.3(2004年)。其中SCORM 1.0主要用于研发,而SCORM 1.1开始走出实验室,SCORM 1.2在内容聚合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CAM)中添加内容包装和内容组织,应算作SCORM的第一个真正版本,同时也是目前最为固化和稳定的版本。SCORM 1.3(也称SCORM 2004)新增了序列和导航(Sequencing and Navigation,SN)。
SCORM标准的宗旨在于实现:教材的可重复使用性(reusability),通过对教材的修改或者稍微修改,便可以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中重复使用;平台的易取得性(accessibility),使学习者可以在标准的平台上通过网路获取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材的可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由于教材的设计遵循SCORM标准,使教材可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教材的持续性(durability),教材不会因为标准的变动而无法使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持续性。SCORM的核心在于课件的可共享性和课件的可重复使用性,提倡学习对象的元数据化、构件化。目前,SCORM为一些专业机构所使用,也可作为评价产品和内容好坏的重要参考模型。
目前,在网络课程制作领域,SCORM标准获得高度的认可,已成为教育资源开发领域最权威的技术标准之一,已经具备开发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可行性,技术支持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正因为如此,SCORM标准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不同学习系统重复使用某个学习对象,多个系统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对某一网络课件,它能被多个学习管理系统所识别和利用,而多个学习管理系统之间可以互相使用和交换彼此的信息,并能从远程教学平台上搜索和抽取需要的课件资源,这样将大大有利于资源共享和避免重复性开发,实现整个网络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
因此,切实研究现有的教育技术标准,确定一个有效地描述和组织已有课件资源的方法,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资源描述框架,逐渐形成资源“复用库”,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它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已有的课件资源,避免重复开发,达到资源内容共享、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缩短课件开发周期并保证课件开发质量的目的。
课程资源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开发小学网络课程是实施网络教育的前提。网络课程的开发是指在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活动和表现方式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引入面向学习对象的思想开发小学网络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利用共享式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ORM)构建小学网络课程体系结构,必将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使用元数据描述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每个组件的属性,便于组件的分类、存储和检索,便于查询与获取,使得课程资源可以在低粒度上实现共享,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性,降低网络课程开发成本。
二、基于SCORM的小学生学习管理系统
1.系统基本构成。目前,网上出现了各种所谓的“微课”,实际上就是把教师的上课过程用视频录制下来直接放到网上,这种实况录像式的素材没有经过认真的设计和精心的组织,加之摄像水平不高,声像的清晰度低,所以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依据“网络课程的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的理念,小学网络学习系统的建设切忌是课堂教学“搬家”,它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让小学生喜闻乐见,让教师乐于使用。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决定“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要求小学教育具有儿童化、自动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等特点,这种儿童化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具体、直观、形象,突出强调兴趣,强调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教学情境”。[3]所以,以微课、动画、图片、故事录音等形式组织教学内容资源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建立元数据描述文件,设计导航系统,为小学生提供直观方便的访问路径,构建有效的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管理系统建立以后,既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也可以为小学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支持。资源建设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注册教师可以访问下载系统资源,也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经系统管理员审核后在系统中共享)。基于SCORM的小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部分[4]。(1)课程管理模块,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制作管理课程的功能。平台以课程为单位建设资源库,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创建与监管。(2)内容管理模块,为教师提供增删、编辑、查询、下载与上传等管理教学资源(素材)的功能。(3)学生档案管理模块,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如帐号、密码、学习课程、成绩、学习时间等。(4)追踪模块,获取学生与学习管理系统互动的信息,如学习时间、次数、进度及成绩等。(5)传送模块,把选择好的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
2.小学网络课程结构设计与实施。SCORM标准规定,存入学习系统的教学内容应先分解成学习元件,然后再进行描述、组合形成可供共享的素材(asset)或可共享内容对象(SCO)。例如,小学科学教材设计了“活动”、“阅读”、“指南车信箱”、“拓展”、“制作”和“安全警示”等六类教学素材。按照我们的设计思路——学习系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第一步是将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制作”过程录像,然后按照标准提取元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自行观看,也可供教师课后反思分析所用。第二步,是重点,应设计开发“拓展”部分的学习元件,包括主题选择(必须参考教材提示和学生特征)、呈现形式选择、元数据描述等,具体操作如下:素材和SCO设计。SCO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是平台组织和跟踪的最小单位。SCO可由一个或多个素材组成,为了简便,可以将每一个“拓展”主题作为一个SCO,由相应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组成。(2)元数据文件设计。元数据是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属性描述。通过对微单元、可共享内容对象进行元数据描述,便于这些元件能被识别、分类、查询和获得,从而在学习平台间共享和重复使用[5]。本系统中描述SCO的元数据包括单元名称、主题名称、素材类型等,每个SCO编写一个XML文件,放在该SCO入口网页所在的目录下。(3)内容包装。定义一种内容结构,用来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如微单元、学习对象,组成一个较复杂的学习单元,便于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导入运行。
参考文献:
[1]彭浩.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2]闫刚.基于SCORM标准的课件制作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3]计湘婷.试论小学教师教育的特点——对小学教师教育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解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1):21-23.
[4]宋婷玉.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以《VB程序设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5]李睿,刘秀琳,张玲玲.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设计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下):38-39.
关键词:SCORM;小学;网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34-02
一、研究背景
11.问题的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终身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以网络为支撑技术的网络教育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起来。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离不开网络课程的开发。网络使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时空的分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要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要围绕网络课程来展开,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地学习。
目前众多网络课程各成体系,格式规范和课程制作标准并不统一,开始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不同平台之间的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系统兼容性差;因为不同的系统所使用的文档格式存在差异,因而无法进行数据交流;即使在系统内部,课件内容也难以更新等。导致学习管理系统不能对学习者进行跟踪和相关信息采集,进而无法对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推送指导。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使E-Learning在理论上无法体现它的优势,SCORM标准应运而生。
2.SCORM标准概述。SCORM起源于1997年,共推出过4个版本,分别是SCORM 1.0(2000年)、SCORM 1.1(2001年)、SCORM 1.2(2001年)、SCORM 1.3(2004年)。其中SCORM 1.0主要用于研发,而SCORM 1.1开始走出实验室,SCORM 1.2在内容聚合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CAM)中添加内容包装和内容组织,应算作SCORM的第一个真正版本,同时也是目前最为固化和稳定的版本。SCORM 1.3(也称SCORM 2004)新增了序列和导航(Sequencing and Navigation,SN)。
SCORM标准的宗旨在于实现:教材的可重复使用性(reusability),通过对教材的修改或者稍微修改,便可以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中重复使用;平台的易取得性(accessibility),使学习者可以在标准的平台上通过网路获取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材的可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由于教材的设计遵循SCORM标准,使教材可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教材的持续性(durability),教材不会因为标准的变动而无法使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持续性。SCORM的核心在于课件的可共享性和课件的可重复使用性,提倡学习对象的元数据化、构件化。目前,SCORM为一些专业机构所使用,也可作为评价产品和内容好坏的重要参考模型。
目前,在网络课程制作领域,SCORM标准获得高度的认可,已成为教育资源开发领域最权威的技术标准之一,已经具备开发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可行性,技术支持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正因为如此,SCORM标准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不同学习系统重复使用某个学习对象,多个系统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对某一网络课件,它能被多个学习管理系统所识别和利用,而多个学习管理系统之间可以互相使用和交换彼此的信息,并能从远程教学平台上搜索和抽取需要的课件资源,这样将大大有利于资源共享和避免重复性开发,实现整个网络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
因此,切实研究现有的教育技术标准,确定一个有效地描述和组织已有课件资源的方法,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资源描述框架,逐渐形成资源“复用库”,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它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已有的课件资源,避免重复开发,达到资源内容共享、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缩短课件开发周期并保证课件开发质量的目的。
课程资源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开发小学网络课程是实施网络教育的前提。网络课程的开发是指在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活动和表现方式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引入面向学习对象的思想开发小学网络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利用共享式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ORM)构建小学网络课程体系结构,必将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使用元数据描述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每个组件的属性,便于组件的分类、存储和检索,便于查询与获取,使得课程资源可以在低粒度上实现共享,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性,降低网络课程开发成本。
二、基于SCORM的小学生学习管理系统
1.系统基本构成。目前,网上出现了各种所谓的“微课”,实际上就是把教师的上课过程用视频录制下来直接放到网上,这种实况录像式的素材没有经过认真的设计和精心的组织,加之摄像水平不高,声像的清晰度低,所以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依据“网络课程的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的理念,小学网络学习系统的建设切忌是课堂教学“搬家”,它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让小学生喜闻乐见,让教师乐于使用。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决定“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要求小学教育具有儿童化、自动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等特点,这种儿童化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具体、直观、形象,突出强调兴趣,强调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教学情境”。[3]所以,以微课、动画、图片、故事录音等形式组织教学内容资源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建立元数据描述文件,设计导航系统,为小学生提供直观方便的访问路径,构建有效的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管理系统建立以后,既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也可以为小学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支持。资源建设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注册教师可以访问下载系统资源,也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经系统管理员审核后在系统中共享)。基于SCORM的小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部分[4]。(1)课程管理模块,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制作管理课程的功能。平台以课程为单位建设资源库,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创建与监管。(2)内容管理模块,为教师提供增删、编辑、查询、下载与上传等管理教学资源(素材)的功能。(3)学生档案管理模块,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如帐号、密码、学习课程、成绩、学习时间等。(4)追踪模块,获取学生与学习管理系统互动的信息,如学习时间、次数、进度及成绩等。(5)传送模块,把选择好的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
2.小学网络课程结构设计与实施。SCORM标准规定,存入学习系统的教学内容应先分解成学习元件,然后再进行描述、组合形成可供共享的素材(asset)或可共享内容对象(SCO)。例如,小学科学教材设计了“活动”、“阅读”、“指南车信箱”、“拓展”、“制作”和“安全警示”等六类教学素材。按照我们的设计思路——学习系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第一步是将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制作”过程录像,然后按照标准提取元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自行观看,也可供教师课后反思分析所用。第二步,是重点,应设计开发“拓展”部分的学习元件,包括主题选择(必须参考教材提示和学生特征)、呈现形式选择、元数据描述等,具体操作如下:素材和SCO设计。SCO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是平台组织和跟踪的最小单位。SCO可由一个或多个素材组成,为了简便,可以将每一个“拓展”主题作为一个SCO,由相应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组成。(2)元数据文件设计。元数据是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属性描述。通过对微单元、可共享内容对象进行元数据描述,便于这些元件能被识别、分类、查询和获得,从而在学习平台间共享和重复使用[5]。本系统中描述SCO的元数据包括单元名称、主题名称、素材类型等,每个SCO编写一个XML文件,放在该SCO入口网页所在的目录下。(3)内容包装。定义一种内容结构,用来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如微单元、学习对象,组成一个较复杂的学习单元,便于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导入运行。
参考文献:
[1]彭浩.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2]闫刚.基于SCORM标准的课件制作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3]计湘婷.试论小学教师教育的特点——对小学教师教育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解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1):21-23.
[4]宋婷玉.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以《VB程序设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5]李睿,刘秀琳,张玲玲.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设计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下):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