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思想、提高认识,推动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培养
教师信息化建设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师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教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已经引起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习培训、探索实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
(一)实用性与发展性
一是认识了解计算机,二是对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必须立足于本校的设备现状,学习在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就能避免形式主义,收到明显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不在黑板上开计算机,不浪费教师的工作学习时间。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
教育信息技术是物化的硬件和智化的软件的综合产物,它的运用更是综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学、美术、音乐、摄像等学科的特点。不论是那一类学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音、像、乐的优化组合,信息的选择与浓缩,都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也必须考虑到专业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科对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的组合有不同的侧重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教育信息技术的专业性问题将会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三)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培训的内容可多可少,可系统学习,也可分解练习。培训的范围也可大可小,甚至还可以单独指导。培训的地点,可在培训机构用固定时间学习,也可安排在邻近设备完善的学校相对集中培训,更可以放在校内,灵活掌握时间,进行校本培训。还可以组織一部分人走出去到高校进修。由于教育信息技术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再加之各校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了现代教育设备,这就决定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形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灵活掌握。
(四)统一性与差异性
对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必须承认教师的年龄差异、岗位差异、应用差异。在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时应照顾到这两方面的因素。由于教师们的个体差别大,培训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培训内容、进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培训中应该侧重培训各学科的教学骨干,让他们起先导作用,带动本学科教师大胆尝试,使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合理的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条件,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鼓励教师自学是提高其信息素养的方法手段。如何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建立高标准的评价体系结构具有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因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缺失,信息素养教育至今基本上还是各行其是,没有明显的特色和规范。只有进行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相关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计划和培养方案,才能看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果和不足,从而改进信息素养教育,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能够在规范化情况下进行。
有了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那么,我们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有了目标和依托。从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角度来说方向更明,更多的学校更容易创造出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久课题,其本身的动态性、多元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继续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只有不断提升、更新、拓展的目标,而没有截止的终点。
教师信息化建设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师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教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已经引起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习培训、探索实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
(一)实用性与发展性
一是认识了解计算机,二是对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必须立足于本校的设备现状,学习在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就能避免形式主义,收到明显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不在黑板上开计算机,不浪费教师的工作学习时间。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
教育信息技术是物化的硬件和智化的软件的综合产物,它的运用更是综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学、美术、音乐、摄像等学科的特点。不论是那一类学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音、像、乐的优化组合,信息的选择与浓缩,都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也必须考虑到专业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科对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的组合有不同的侧重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教育信息技术的专业性问题将会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三)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培训的内容可多可少,可系统学习,也可分解练习。培训的范围也可大可小,甚至还可以单独指导。培训的地点,可在培训机构用固定时间学习,也可安排在邻近设备完善的学校相对集中培训,更可以放在校内,灵活掌握时间,进行校本培训。还可以组織一部分人走出去到高校进修。由于教育信息技术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再加之各校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了现代教育设备,这就决定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形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灵活掌握。
(四)统一性与差异性
对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必须承认教师的年龄差异、岗位差异、应用差异。在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时应照顾到这两方面的因素。由于教师们的个体差别大,培训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培训内容、进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培训中应该侧重培训各学科的教学骨干,让他们起先导作用,带动本学科教师大胆尝试,使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合理的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条件,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鼓励教师自学是提高其信息素养的方法手段。如何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建立高标准的评价体系结构具有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因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缺失,信息素养教育至今基本上还是各行其是,没有明显的特色和规范。只有进行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相关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计划和培养方案,才能看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果和不足,从而改进信息素养教育,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能够在规范化情况下进行。
有了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那么,我们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有了目标和依托。从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角度来说方向更明,更多的学校更容易创造出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久课题,其本身的动态性、多元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继续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只有不断提升、更新、拓展的目标,而没有截止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