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切的探索活动,都是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味道?这为什么是粗糙的?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星星?这样的问题都是幼儿科学的内容,他们在用自己不同的感官去感受世界。
一、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
1.科学操作常规的培养
科学活动离不开动手操作,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事物,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所以,在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中要丰富,又由于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因此在科学活动的常规培养中,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探索、自由交流的时间;以幼儿为主体,自己表达、记录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自己的发现与体验,教师为辅,为幼儿的经验提升服务。
2.贴近生活的探索式集体活动
班中的中国结,在冬天出现了静电现象,幼儿争相提问:“中国结的线怎么都飞了起来?”
为幼儿准备纸屑与塑料尺,活动时为幼儿预留充足的时间,自由探索怎样能使塑料尺吸起纸屑。幼儿起初很肯定的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个别幼儿有一定的经验,通过尺子在衣服上摩擦,产生静电,最后吸起纸屑。大班幼儿向同伴学习的能力很强,很快打开了思维,有的在头发上、手上、毛衣上、桌子上等地方开始摩擦。然后联系到中国结的线飞起来是因为有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因为站队时,老师的头发会与中国结的线摩擦,最后产生了静电。
幼儿都有遇到静电的经验,如在冬天穿脱衣服时、小朋友手拉手时、碰触摸式开关时等等,感到静电给生活带来不便,怎样解决呢?幼儿百思不得其解。我马上引导幼儿想一想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在手心里摩擦没有起静电?一名幼儿猜测到是因为手心里有汗。我肯定了他的猜测。问题又回到怎样解决静电,幼儿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纷纷说到:弄点水等。
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对科学现象感兴趣,并乐于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之间的交流,也促使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同样有所进步。
3.合理、有针对性的教育。
科学活动的选材非常丰富,但是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是盲目的。如:在《神奇的生物钟》这节活动课上,起初将活动目标定为:初步了解生物钟,能够说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活动中,幼儿并没有理解什么是生物钟,反而理解为按计划做事。活动后,根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反思。首先是目标不明确,其次是幼儿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将本节活动的目标改为:通过幼儿介绍人体及世间万物的规律,初步了解生物钟。这样,活动进行起来就顺利多了。
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积累程度制定,经验欠缺时可以利用过渡环节、家园共育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避免知识的直接传授。
二、区域活动的延伸及拓展
1.小材料,解释大科学
科学区是大班区域活动的重点,科学区投放了大量的玩具材料,层次清楚,有难有易,也是集体活动的延伸。
例如,显微镜的操作更专业,但幼儿并没有排斥操作死板的实验仪器,反而对显微镜下的物体更感兴趣。幼儿利用显微镜观察了羽毛,了解漂亮的羽毛是由无数的、细小的纤维毛组成的。通过观察不同的材料,幼儿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磁悬浮列车,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幼儿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通过开展《磁铁》的教学活动,幼儿了解磁铁具有排斥性,再结合活动区材料,幼儿边探索,教师边引导,幼儿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拉近了幼儿与高科技的距离。
2.大力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幼兒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本能的探索欲望。为幼儿提供的电子积木教师并没有特别的指导,完全由幼儿自主探索。起初幼儿只连接的小按扣感到很好奇,不知道这些按扣都连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于是就不断的变换着连接,突然有一天发现连接上电池和灯泡,与这些按扣形成一个圈时,灯泡亮了。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活动区评价时,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因此班中的电子积木一度成为幼儿最受欢迎的玩具。幼儿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拼接出了闪亮的灯泡、飞旋的螺旋桨、报警器、生日快乐音乐盒等。于是投放了记录本,将幼儿的每一次成功连接全都由幼儿自主记录下来。最难的连接是调频收音机,我加入孩子们共同合作、商讨中,引导幼儿在以前成功的拼接中找到经验,逐步改进,最终孩子们成功了。探索、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力量的雄厚。
3.“会说话”的环境
环境是可以支持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互相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幼儿也感受到从冬季到春季风的变化,因此开展了以空气和风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从各个地方收集空气,并记录在环境中,发现身边到处充满了空气。幼儿又收集了可以在风中玩的玩具,并亲自动手制作玩具。通过体验激发幼儿对风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风从哪里来?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开展了《风的秘密》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风的形成,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及风能的利用。还将这节活动的内容订成小书,展示在环境中,供幼儿翻阅。在一系列的活动开展中,幼儿通过收集、讨论、体验、操作、合作等形式,最后将幼儿的所有活动过程全都记录在环境中,幼儿每时每刻都可以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发展。
自然角中种植了大蒜,创设的大蒜生长记录表,帮助幼儿自己在记录过程中发现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变化,更直观的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建筑区的搭建作品,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在展示墙上,幼儿通过互相学习、效仿、改进,感受建筑中的对称、平衡等,促使他们不断地在探索中创新。
生活到处都是小小科学家探索的来源,是科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基础,科学的探索式学习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幼儿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迈出了第一步。
一切的探索活动,都是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味道?这为什么是粗糙的?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星星?这样的问题都是幼儿科学的内容,他们在用自己不同的感官去感受世界。
一、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
1.科学操作常规的培养
科学活动离不开动手操作,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事物,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所以,在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中要丰富,又由于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因此在科学活动的常规培养中,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探索、自由交流的时间;以幼儿为主体,自己表达、记录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自己的发现与体验,教师为辅,为幼儿的经验提升服务。
2.贴近生活的探索式集体活动
班中的中国结,在冬天出现了静电现象,幼儿争相提问:“中国结的线怎么都飞了起来?”
为幼儿准备纸屑与塑料尺,活动时为幼儿预留充足的时间,自由探索怎样能使塑料尺吸起纸屑。幼儿起初很肯定的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个别幼儿有一定的经验,通过尺子在衣服上摩擦,产生静电,最后吸起纸屑。大班幼儿向同伴学习的能力很强,很快打开了思维,有的在头发上、手上、毛衣上、桌子上等地方开始摩擦。然后联系到中国结的线飞起来是因为有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因为站队时,老师的头发会与中国结的线摩擦,最后产生了静电。
幼儿都有遇到静电的经验,如在冬天穿脱衣服时、小朋友手拉手时、碰触摸式开关时等等,感到静电给生活带来不便,怎样解决呢?幼儿百思不得其解。我马上引导幼儿想一想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在手心里摩擦没有起静电?一名幼儿猜测到是因为手心里有汗。我肯定了他的猜测。问题又回到怎样解决静电,幼儿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纷纷说到:弄点水等。
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对科学现象感兴趣,并乐于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之间的交流,也促使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同样有所进步。
3.合理、有针对性的教育。
科学活动的选材非常丰富,但是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是盲目的。如:在《神奇的生物钟》这节活动课上,起初将活动目标定为:初步了解生物钟,能够说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活动中,幼儿并没有理解什么是生物钟,反而理解为按计划做事。活动后,根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反思。首先是目标不明确,其次是幼儿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将本节活动的目标改为:通过幼儿介绍人体及世间万物的规律,初步了解生物钟。这样,活动进行起来就顺利多了。
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积累程度制定,经验欠缺时可以利用过渡环节、家园共育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避免知识的直接传授。
二、区域活动的延伸及拓展
1.小材料,解释大科学
科学区是大班区域活动的重点,科学区投放了大量的玩具材料,层次清楚,有难有易,也是集体活动的延伸。
例如,显微镜的操作更专业,但幼儿并没有排斥操作死板的实验仪器,反而对显微镜下的物体更感兴趣。幼儿利用显微镜观察了羽毛,了解漂亮的羽毛是由无数的、细小的纤维毛组成的。通过观察不同的材料,幼儿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磁悬浮列车,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幼儿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通过开展《磁铁》的教学活动,幼儿了解磁铁具有排斥性,再结合活动区材料,幼儿边探索,教师边引导,幼儿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拉近了幼儿与高科技的距离。
2.大力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幼兒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本能的探索欲望。为幼儿提供的电子积木教师并没有特别的指导,完全由幼儿自主探索。起初幼儿只连接的小按扣感到很好奇,不知道这些按扣都连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于是就不断的变换着连接,突然有一天发现连接上电池和灯泡,与这些按扣形成一个圈时,灯泡亮了。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活动区评价时,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因此班中的电子积木一度成为幼儿最受欢迎的玩具。幼儿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拼接出了闪亮的灯泡、飞旋的螺旋桨、报警器、生日快乐音乐盒等。于是投放了记录本,将幼儿的每一次成功连接全都由幼儿自主记录下来。最难的连接是调频收音机,我加入孩子们共同合作、商讨中,引导幼儿在以前成功的拼接中找到经验,逐步改进,最终孩子们成功了。探索、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力量的雄厚。
3.“会说话”的环境
环境是可以支持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互相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幼儿也感受到从冬季到春季风的变化,因此开展了以空气和风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从各个地方收集空气,并记录在环境中,发现身边到处充满了空气。幼儿又收集了可以在风中玩的玩具,并亲自动手制作玩具。通过体验激发幼儿对风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风从哪里来?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开展了《风的秘密》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风的形成,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及风能的利用。还将这节活动的内容订成小书,展示在环境中,供幼儿翻阅。在一系列的活动开展中,幼儿通过收集、讨论、体验、操作、合作等形式,最后将幼儿的所有活动过程全都记录在环境中,幼儿每时每刻都可以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发展。
自然角中种植了大蒜,创设的大蒜生长记录表,帮助幼儿自己在记录过程中发现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变化,更直观的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建筑区的搭建作品,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在展示墙上,幼儿通过互相学习、效仿、改进,感受建筑中的对称、平衡等,促使他们不断地在探索中创新。
生活到处都是小小科学家探索的来源,是科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基础,科学的探索式学习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幼儿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