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应用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通过术前体位复位、钉预置方向、棒预弯、术中体位复位、弧度撑开,后移骨块过击等方法复位和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 结果:35例病人均获随访,时间12至26个月,平均17.8个月椎体复位率96.1%,无内固定钉棒断裂发生,早期螺钉帽脱落1例。 结论: 应用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结合一定的手术复位及植骨技巧,可以显著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错位的复位机率,提高复位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07-02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包括屈曲压缩型、剪力骨折、Chance骨折、爆裂型骨折。形成的错位是造成脊髓及马尾神经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复位纠正错位畸形是手术治疗的关键,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应用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通过术中一定的复位及植骨技巧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2岁,骨折至手术时间为5小时~7天,骨折原因:车祸15例,摔伤19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椎体:T12 15例,L 1 9例,L21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h-3天。术前对24例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都存在椎管占位,骨折块突入椎管在20%~50%,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就诊时间在一天内者均给于急诊手术。就诊时间在一天外者均给于必要术前准备后尽早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患者俯卧于脊柱俯卧支架,依据术前脊柱定位针确定放置骨折阶段位于俯卧支架中心,揺平脊柱俯卧支架并在双髋关节放置软垫使腰部置于适度过伸位,持续10分钟,后将髋关节软垫放低,使脊柱放平,取脊柱背侧正中纵切口以伤椎为中心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显露棘上韧带切开棘上韧带两侧切开竖脊肌止点,显露至小关节突外缘及横突根部,给于应用横突中线法行脊柱椎弓根螺钉放置,在相邻椎体上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上方螺钉尾部为加长型,上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上倾斜5度,下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下倾斜5度,预弯连接棒,保持凸度向腹侧放置,先固定棒的下端,旋紧螺母顶丝,再将棒的上端压入椎弓根钉凹槽内,避免利用伤椎关节突的杠杆作用,由手术台下人员将患者上身抬高30度,恢复脊柱生理弧度,行术中体位复位,保持30度体位,拧紧螺母顶丝,放平患者上身,套筒插入上方螺钉尾部,手法保持上方螺钉尾部方向。在保持上方螺钉方向的位置上松开顶丝,缓慢纵向撑开椎弓根螺钉至最大限度,应用撑开器给于纵向撑开,即保证螺钉方向又保证纵向撑开,拧紧顶丝。Changce骨折则给于纵向压缩,剪力骨折则取消术前体位复位及术中体位复位过程,应用钉预置方向、棒预弯、弧度撑开等方法进行复位和固定。透视确定伤椎复位满意,防止过度复位,再次行顶丝拧紧。
1.3 统计分析方法
术前术后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配对t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术后未见椎弓根断裂及松动现象。患者无明显胸腰背部疼痛。
2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至26个月,平均17.8个月,椎体复位率96.1%,无内固定钉棒断裂发生,早期螺钉帽脱落1例。椎体复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2~4.9(3.5±0.3)个月。患者伤椎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后对比见下表:
3 讨论
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是临床中脊柱骨折后路手术中成熟的方法[1],在其发展的道路中有Dick、CD、Steffee、Scofix、RF、AF等等,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病例所采用的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为天津正天器械公司生产的椎弓根固定系统 ,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功效,手术中采用以下几种复位技巧:(1)术前麻醉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于脊柱俯卧支架,依据术前脊柱定位针确定放置骨折阶段位于俯卧支架中心,揺平脊柱俯卧支架并在双髋关节放置软垫使腰部置于适度过伸位,使伤椎及其椎间盘在向下的重力及前后纵韧带等结构张力牵引下达到间接复位,揺平脊柱俯卧支架并在双髋关节放置软垫使腹部悬空,降低腹压,减少术中出血,如有神经症状者避免应用本步骤,以免加重神经症状。(2)钉预置方向上方螺钉尾部为加长型,上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上倾斜5度,下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下倾斜5度,利于AF钉原理在旋紧螺母顶丝时自动达到椎体前缘复位目的。(3)棒预弯:保持和利利用预弯的棒凸度及方向,下压棒的另一端,间接撑开伤椎前中柱。(4)术中体位复位:手术台下人员将患者上身抬高30度,行术中体位复位,恢复脊柱生理弧度,保持30度体位,拧紧螺母顶丝,避免长时间背伸位体位[2],使有神经症状者在本操作下可以短时间达到伤椎前中柱复位,避免神经及脊髓长时间的受压。(5)弧度撑开:上方螺钉尾部为加长型,套筒插入上方螺钉尾部,手法保持上方螺钉尾部方向 [1]。
通过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的大量应用,断钉椎体高度丢失、顶丝脱落等并发症的报道陆续出现。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即可以达到固定效果,又可以达到复位效果,通过钉预置方向、棒预弯、术中体位复位、弧度撑开,后移骨块过击,可以有效的达到复位及固定,不会因为减压导致影响复位效果。
参考文献
[1] Lim TH,An Hs,Hong JH,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fixation in an unstable calf spine model[J].spine,1997,3:261~266.
[2] 朱军,李云飞,李慧章,等.伸展体位与短阶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4,9:171~173.
[3]何仿,周涛,林昊,等.椎弓根钉棒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6:1050~1051.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07-02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包括屈曲压缩型、剪力骨折、Chance骨折、爆裂型骨折。形成的错位是造成脊髓及马尾神经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复位纠正错位畸形是手术治疗的关键,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应用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通过术中一定的复位及植骨技巧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2岁,骨折至手术时间为5小时~7天,骨折原因:车祸15例,摔伤19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椎体:T12 15例,L 1 9例,L21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h-3天。术前对24例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都存在椎管占位,骨折块突入椎管在20%~50%,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就诊时间在一天内者均给于急诊手术。就诊时间在一天外者均给于必要术前准备后尽早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患者俯卧于脊柱俯卧支架,依据术前脊柱定位针确定放置骨折阶段位于俯卧支架中心,揺平脊柱俯卧支架并在双髋关节放置软垫使腰部置于适度过伸位,持续10分钟,后将髋关节软垫放低,使脊柱放平,取脊柱背侧正中纵切口以伤椎为中心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显露棘上韧带切开棘上韧带两侧切开竖脊肌止点,显露至小关节突外缘及横突根部,给于应用横突中线法行脊柱椎弓根螺钉放置,在相邻椎体上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上方螺钉尾部为加长型,上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上倾斜5度,下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下倾斜5度,预弯连接棒,保持凸度向腹侧放置,先固定棒的下端,旋紧螺母顶丝,再将棒的上端压入椎弓根钉凹槽内,避免利用伤椎关节突的杠杆作用,由手术台下人员将患者上身抬高30度,恢复脊柱生理弧度,行术中体位复位,保持30度体位,拧紧螺母顶丝,放平患者上身,套筒插入上方螺钉尾部,手法保持上方螺钉尾部方向。在保持上方螺钉方向的位置上松开顶丝,缓慢纵向撑开椎弓根螺钉至最大限度,应用撑开器给于纵向撑开,即保证螺钉方向又保证纵向撑开,拧紧顶丝。Changce骨折则给于纵向压缩,剪力骨折则取消术前体位复位及术中体位复位过程,应用钉预置方向、棒预弯、弧度撑开等方法进行复位和固定。透视确定伤椎复位满意,防止过度复位,再次行顶丝拧紧。
1.3 统计分析方法
术前术后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配对t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术后未见椎弓根断裂及松动现象。患者无明显胸腰背部疼痛。
2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至26个月,平均17.8个月,椎体复位率96.1%,无内固定钉棒断裂发生,早期螺钉帽脱落1例。椎体复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2~4.9(3.5±0.3)个月。患者伤椎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后对比见下表:
3 讨论
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是临床中脊柱骨折后路手术中成熟的方法[1],在其发展的道路中有Dick、CD、Steffee、Scofix、RF、AF等等,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病例所采用的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为天津正天器械公司生产的椎弓根固定系统 ,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功效,手术中采用以下几种复位技巧:(1)术前麻醉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于脊柱俯卧支架,依据术前脊柱定位针确定放置骨折阶段位于俯卧支架中心,揺平脊柱俯卧支架并在双髋关节放置软垫使腰部置于适度过伸位,使伤椎及其椎间盘在向下的重力及前后纵韧带等结构张力牵引下达到间接复位,揺平脊柱俯卧支架并在双髋关节放置软垫使腹部悬空,降低腹压,减少术中出血,如有神经症状者避免应用本步骤,以免加重神经症状。(2)钉预置方向上方螺钉尾部为加长型,上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上倾斜5度,下位2枚椎弓根螺钉钉尾向下倾斜5度,利于AF钉原理在旋紧螺母顶丝时自动达到椎体前缘复位目的。(3)棒预弯:保持和利利用预弯的棒凸度及方向,下压棒的另一端,间接撑开伤椎前中柱。(4)术中体位复位:手术台下人员将患者上身抬高30度,行术中体位复位,恢复脊柱生理弧度,保持30度体位,拧紧螺母顶丝,避免长时间背伸位体位[2],使有神经症状者在本操作下可以短时间达到伤椎前中柱复位,避免神经及脊髓长时间的受压。(5)弧度撑开:上方螺钉尾部为加长型,套筒插入上方螺钉尾部,手法保持上方螺钉尾部方向 [1]。
通过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的大量应用,断钉椎体高度丢失、顶丝脱落等并发症的报道陆续出现。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即可以达到固定效果,又可以达到复位效果,通过钉预置方向、棒预弯、术中体位复位、弧度撑开,后移骨块过击,可以有效的达到复位及固定,不会因为减压导致影响复位效果。
参考文献
[1] Lim TH,An Hs,Hong JH,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fixation in an unstable calf spine model[J].spine,1997,3:261~266.
[2] 朱军,李云飞,李慧章,等.伸展体位与短阶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4,9:171~173.
[3]何仿,周涛,林昊,等.椎弓根钉棒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6:105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