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企业管理 企业制度
周公姬旦大概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最早善于制定制度的人。当年成王年幼,周公辅政,东都洛邑落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大行封赏,并且制定和推行了一套周全而严密的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大功告成后,周公还位于成王。一代奸雄曹孟德也忍不住称赞:“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春秋以后,诸侯纷争,周礼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威力,史称“礼崩乐坏”。这时期涌现出一批被称为“法家”的改革者,这些兄弟有的颁布法令与刑书,有的改革田赋制度,李悝、申不害、韩非子等人就是杰出代表。有个叫商鞅的哥们,更是有名的实干家,他建立新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愣是把落后的秦国搞得有声有色。可是过于刚猛的人往往不善于保护自己,等到他的靠山秦孝公挂了的时候,他的对手就用他的法令来对付他,搞得他仰天长叹:“偶是作法自毙啊!”。两千多年前的黑色幽默。
秦国的贵族把商鞅干掉了,可商鞅法令的精髓却流传下来了,于是秦国日益强大,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终于“六王毕,四海一”。秦朝末年,大混混刘邦忽悠了三个大能人张良、萧何、韩信,在他们的辅佐下,刘混混率军一路夺关斩将,势不可挡。杀进咸阳后,刘混混忘乎所以,流氓本性毕露,五子登科,众将士也纷纷乘乱抢金掠银。唯有书呆子老萧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刘邦安定天下以后,老萧根据当初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严密的律令制度,在《秦法经》的基础上增补修改成了《九章律》,《九章律》基本大法的地位和作用,直到东汉也没有改变,史称“萧何定律”。
老萧死后,他的好友曹参接替他做了汉朝的相国。老曹是个明白人,他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整天喝酒唱歌,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群臣议论纷纷,甚至老板汉惠帝也觉得养了个不干事的相国挺冤的。老曹解释说:“我们这帮人的能力比起萧何来,差了不是一两个档次,他明确的法令,我等能够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在老曹死后,民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
和国家的律令规章一样,企业制度的发展一般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没有制度。企业初创阶段制度极其不完善,大事情上“约法三章”,小事情各行其是,不管白猫黑猫,能逮着耗子就是好猫,实在搞不定,老大说了算,老板的嘴巴就是制度,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在大环境缺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很多年都是这样。
第二个层次,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开始做大做强,今天收购明天整合,感觉到没有制度很难玩转,开始怀念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于是聘请管理咨询公司,模仿世界500强,搞这个认证那个认证。可惜聘请的顾问少有高人,多为方士巫汉之流,抄来的制度基本上属于东施效颦,这类制度的可执行很差,其原因是因为企业缺乏“制度的制度” 。
第三个层次,寻求制度的执行力。当企业流程系统逐渐强大,员工职业素养日益提高,开始追寻协同了,而协同的前提是拥有严格可行的标准和制度。于是追求ERP,追求工作流,寓无形于有形,日益强大。
第四个层次,制度的自动变革。当企业的制度融入血液,它就变成一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强大的企业能够自动地进行变革和再造,不断推出新制度。
俗话说,管理管理,要先“理”后“管”,理就是要先制定规则,可制定规则不是件随随便便,谁都能干的事,曹参之辈都自叹不能的事,可见有相当的难度。“理”要先“解”,要格物致知,“理”呼唤姬旦,呼唤商鞅,呼唤萧何,不然的话,迟早会剪不断,理还乱。
周公姬旦大概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最早善于制定制度的人。当年成王年幼,周公辅政,东都洛邑落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大行封赏,并且制定和推行了一套周全而严密的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大功告成后,周公还位于成王。一代奸雄曹孟德也忍不住称赞:“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春秋以后,诸侯纷争,周礼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威力,史称“礼崩乐坏”。这时期涌现出一批被称为“法家”的改革者,这些兄弟有的颁布法令与刑书,有的改革田赋制度,李悝、申不害、韩非子等人就是杰出代表。有个叫商鞅的哥们,更是有名的实干家,他建立新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愣是把落后的秦国搞得有声有色。可是过于刚猛的人往往不善于保护自己,等到他的靠山秦孝公挂了的时候,他的对手就用他的法令来对付他,搞得他仰天长叹:“偶是作法自毙啊!”。两千多年前的黑色幽默。
秦国的贵族把商鞅干掉了,可商鞅法令的精髓却流传下来了,于是秦国日益强大,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终于“六王毕,四海一”。秦朝末年,大混混刘邦忽悠了三个大能人张良、萧何、韩信,在他们的辅佐下,刘混混率军一路夺关斩将,势不可挡。杀进咸阳后,刘混混忘乎所以,流氓本性毕露,五子登科,众将士也纷纷乘乱抢金掠银。唯有书呆子老萧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刘邦安定天下以后,老萧根据当初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严密的律令制度,在《秦法经》的基础上增补修改成了《九章律》,《九章律》基本大法的地位和作用,直到东汉也没有改变,史称“萧何定律”。
老萧死后,他的好友曹参接替他做了汉朝的相国。老曹是个明白人,他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整天喝酒唱歌,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群臣议论纷纷,甚至老板汉惠帝也觉得养了个不干事的相国挺冤的。老曹解释说:“我们这帮人的能力比起萧何来,差了不是一两个档次,他明确的法令,我等能够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在老曹死后,民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
和国家的律令规章一样,企业制度的发展一般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没有制度。企业初创阶段制度极其不完善,大事情上“约法三章”,小事情各行其是,不管白猫黑猫,能逮着耗子就是好猫,实在搞不定,老大说了算,老板的嘴巴就是制度,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在大环境缺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很多年都是这样。
第二个层次,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开始做大做强,今天收购明天整合,感觉到没有制度很难玩转,开始怀念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于是聘请管理咨询公司,模仿世界500强,搞这个认证那个认证。可惜聘请的顾问少有高人,多为方士巫汉之流,抄来的制度基本上属于东施效颦,这类制度的可执行很差,其原因是因为企业缺乏“制度的制度” 。
第三个层次,寻求制度的执行力。当企业流程系统逐渐强大,员工职业素养日益提高,开始追寻协同了,而协同的前提是拥有严格可行的标准和制度。于是追求ERP,追求工作流,寓无形于有形,日益强大。
第四个层次,制度的自动变革。当企业的制度融入血液,它就变成一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强大的企业能够自动地进行变革和再造,不断推出新制度。
俗话说,管理管理,要先“理”后“管”,理就是要先制定规则,可制定规则不是件随随便便,谁都能干的事,曹参之辈都自叹不能的事,可见有相当的难度。“理”要先“解”,要格物致知,“理”呼唤姬旦,呼唤商鞅,呼唤萧何,不然的话,迟早会剪不断,理还乱。